楊 龍 茶云坡 張 偉 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扶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并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擺在了打贏“三大攻堅戰”的首要位置。承接黨中央要求,航空工業集團在風控工作會上指出,到2035年,與初步建成航空強國目標相適應,實現風控工作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到本世紀中葉,與全面建成航空強國目標相匹配,實現風控工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航西飛(下稱公司)承擔著黨和國家賦予的“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使命任務,在全球價值鏈不確定性劇增的大背景下,加之工作本身所具有的較多的突發性、意外性和偶然性,項目研制和生產交付任務都面臨著很大的風險。無論是“有風有雨是常態”的外部環境,還是充滿挑戰的復雜系統任務目標,都要求我們做好風險管理,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落到實處,建立健全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打造一套“體系引領、上下聯動、資源整合、高效流通”的一體化管理平臺,構筑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保障機制,以適應瞬息萬變的運營環境下高質量發展的剛性需求。
公司按照“對標國際先進、符合外部要求、滿足管理需求、重塑業務流程、統一執行標準、持續優化提升”的構建思路,確立了“統籌規劃、體系引領、分級負責、業務實施”的構建原則,以流程為主軸,將全面風險管理與業務風險管理進行深度融合,對業務風險實施拉動管理,構建“融合、務實、高效、開放、共享”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打造風險管理軟實力,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公司首先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制度“金字塔”模型[1],由上往下按層級布局,由下往上形成托舉支撐,確立了“管理手冊-架構方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操作方法”的制度架構。將分屬各業務模塊/外部體系的業務風險管理制度調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根據其業務屬性,劃歸實施細則或操作方法類文件,統一按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制度編號規則編號,運行機制受管理規定類文件的指導和約束。
結合“運營管理體系業務流程框架”,公司對17個業務模塊和16個外部體系風險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本身制定制度11份,建立管理流程6項、工作表單15份;其它業務模塊、外部體系梳理出業務風險管理制度18份、管理流程12項、工作表單48份。18份業務風險管理制度由3類制度組成,分屬10個業務模塊/外部體系,涉及10個業務部門。根據體系文件總體布局,按業務屬性確定制度類別,對“越級”制度進行調整,并結合相關業務管理需求,增補業務風險管理制度。按照“業務誰主管、風險誰負責、制度誰主編”的原則,各相關業務模塊/外部體系負責編制本業務風險管理制度。
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以頂層手冊為綱領,在手冊中明確體系構建的框架與邏輯,統一基礎術語和定義,制定風險評估標準、風險描述格式等,通過總結先進管理理念,引導各層級管理人員統一認識,樹立正確的風險觀。通過管理規定類文件,建立基礎性管理流程、工作表單,各單位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基于已經確定的基礎管理標準,建立具有本業務特色的風險管理運行機制,最大程度滿足本業務的風險管理需求。對于基礎術語和定義,一經確定,禁止各單位擅自修改或自行定義。
在各業務風險管理流程中“風險評估”活動后增加與公司重大風險管理流程的接口,使一道防線風險管理流程與二道防線風險管理流程實現了無縫銜接。一道防線在運行本業務風險管理流程,開展日常風險管理工作過程中,當發現內外部環境發生突變,所產生的不穩定因素可能會對公司運營活動造成較大不良影響時,由主管部門自動觸發公司重大風險管理流程,風險管理行為由“部門級”上升至“公司級”,并按相應的管理程序開展風險管理工作。
針對一道防線風險管理制度的標準、設計水平、可操作性等方面參差不齊的問題,調整文件發布流程,增加風險專業化控制與審核,提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對業務風險管理工作的指導和約束能力。首先,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制度立項流程中,統一將“模塊負責人”設定為體系負責人,由體系負責人對業務風險管理制度新建、換版、更改、作廢原因進行審核,其它審核環節由制度主管部門按公司《業務架構調整任務單》中規定的審批權限配置審批人。其次,在制度評審流程中,必須選擇至少1名風控業務主管作為評審專家,參與制度內容的評審。最后,在制度新建、換版、更改、作廢審批流程中,將“審核”角色設定為體系負責人,由其對制度內容進行審核,其它審批環節由制度主管部門按照《運營管理體系文件架構分冊》中規定的審批權限配置審批人。
公司以由各業務風險主管單位為成員,成立體系評價小組,根據業務相似性對風險管理制度進行合理分工,各小組對相關風險管理制度的設計有效性和運行有效性進行評價,查找在體系建設及運行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公司根據各組評價結果,出具體系評價報告,并督促責任單位完成問題整改,從而不斷促進風險管理體系的健全完善,持續提升體系運行效能。
公司風控體系隸屬運營管理體系合規管理模塊下的第8個業務域。公司對標先進管理理念,以價值創造為中心、以戰略目標為導向、以業務流程為抓手,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制度管制度”、“流程扣流程”,將風險管理工作深度融入業務運營管理,分層分類建立了完備的風險管理運行機制,形成了有效的“失敗防御”體系,實現了對風險的自動控制和“自組織”管理。
公司依托運營管理體系,按照“統籌規劃、體系引領、分級負責、業務實施”的原則,重構業務風險管理模式,分階段將業務風險管理由各業務模塊/外部體系調入風控體系。根據業務屬性,統籌制度層級,以風險管理專業化視角優化業務風險管理運行機制,統一風險管理基礎“語境”。充分發揮風控體系的牽引作用,以流程為主軸,在全面風險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運營管理之間開辟流程接口,彌補流程斷點,完成了基于一體化平臺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實現了全面風險管理與業務風險管理的深度融合,保證了公司風險管理工作運行高效、步調一致、節奏統一。
風控管理唯有緊扣經營目標,方能凸顯價值。年度運營計劃是企業發展規劃的主要載體,更是實現當期經營目標的行動綱領。公司將其作為風控“目標設定”的唯一輸入,針對年度運營目標,確定風控項目和管控方案,在面風險管理體系一體化平臺的基礎上,通過第一、第二道防線協同化運行,讓風險管理與經營活動緊密結合,切實發揮出了風險管理體系的防控效能,在公司年度運營目標實現過程中發揮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基于一體化平臺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構建與實施,運用了架構理論和系統工程思想,承接內外部需求,遵循“合法合規、價值導向、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成本與效益”七大體系構建原則,以公司運營管理體系為依托,以COSO委員會(全稱“發起機構委員會”)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八要素作為體系構建的基本框架[2],對原有管理體系中的風險管理職能進行整合、優化,建立起職責明確、流程清晰、全員參與、循環運轉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一體化平臺風險管理體系構建遵循“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單化、表單信息化”的運營管理體系建設“四化”理念,緊扣戰略目標,用制度搭臺、流程牽線、表單唱戲,通過統籌規劃業務風險管理模式再造,搭建一體化的風險管理平臺,將風險管理與運營管理深度融合,實現風險管理工具、方法的標準化應用,從而有效破除業務壁壘和部門壁壘,促進風險信息的流通、開放與共享,打造一套上下聯動、資源整合、高效流通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推動第一、第二道防線協同化運行。通過持續開展風控體系建設,在公司各業務模塊之間建立一套通用的思維方法及高效的“失敗防御”體系,形成一個統一的行動框架,以便在眾多“灰犀牛”奔襲而來時[3],能夠自動開啟應對程序,有效改變事件進程,將風險控制在公司可接受的水平。
構建全新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既是一次對公司風險防控能力的深刻檢視,也是一次風險管理資源配置的再優化,成為公司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有力推手。依托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倒逼管理者克服拖延癥,主動作為,摒棄敲響警鐘的文化禁忌,引導其正視可能的負面結果、提防集體思維,樹立“越早發現警報越好,越早處理潛在的威脅越好”“未雨綢繆遠勝于亡羊補牢”“一分預防遠勝于十分治療”的危機意識,從而加強公司對內外部環境變化以及風險發展趨勢的預判能力,增進各部門對風險信息捕捉、辨識、評估的主動性,提升公司風險管理資源的配置能力和重大風險的處置能力,為公司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保持高質量發展強基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