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婧 美國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北京代表處
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是激發國內營商市場活力的重要的法律制度的支持,也是一項重要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使用法律手段輔助經濟的發展與開放。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是201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公司法的修訂決定規定的。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就是指在辦理營業執照的時候,工商局不再需要驗資報告與實際繳納注冊資本。在為廣大創業人員提供了容易進入的門檻之后,同時也產生了一些風險,比如也為意圖逃避法律規制的不法從商人員降低了開辦公司的門檻。
比如在消費貸款中,有一些訴訟就是利用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的低門檻,向銀貸取消費貸款,進而引發還款危機。消費貸款也稱“消費者貸款”。是針對的群體是消費者個人,目的是用于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各種費用的貸款。
本文將討論的是,在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下,銀行批準企業消費貸款的風險以及如何規避。
如某裁判文書顯示,A公司以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注冊,注冊并成立不久后,簽訂了一份交易金額巨大的買賣合同,以此合同向銀行申請消費貸款,并成功申請到消費貸款。在收到銀行發放的消費貸款之后,該公司將款項轉給了關聯公司。事后查明,該大宗金額買賣是虛假交易,待借款期限屆滿,因為背后種種原因,銀行回款困難。前述例子就是利用虛假買賣合同實現大額消費貸款的訴訟案例。此訴訟案件在經歷了一審二審再審,以及另行起訴,輾轉周折數年之后,銀行終于勝訴收回其貸款,但是也造成了累訟的情況。深究此次交易會發現,申請消費貸的A公司利用了法律中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的低門檻的漏洞,A公司只是一個認繳注冊資本幾十萬的小型注冊公司,其貸出的消費貸款是上千萬。所以本文欲簡單討論一下交易金額與認繳資本的關系,即交易金額的大小是否應與認繳資本的金額掛鉤。
消費貸款的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首先產生于西方國家,此時的西方國家已經產生了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也開始大規模的開辦消費貸款業務,消費貸款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結如下:第一,金融行業包括各大銀行的競爭很激烈,商業銀行開拓了新的業務領域以謀求發展,消費貸款即隨之產生。第二,銀行可以了解到借款人的信用,保證借款的安全。第三,經濟發展穩定,百姓有較穩定的收入。
認繳制度下現有的保護制度,第一是“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第二是“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在公司的債權債務糾紛中,前述兩種制度對于債權人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這兩種制度是商法中注明的制度,但是從實踐來說,也有其缺點,就是都是事后救濟,而且在實踐中被支持從而勝訴的案例并不多。
為了交易安全,應當提高銀行對貸款的審核標準,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也應當對審核的規則作出細致規定。目前的法律框架中,消費貸款的金額與公司認繳的資本是無關聯的,即不論認繳資本的大小,都可以貸款大金額的消費貸款,以及對企業交易的買賣金額也沒有限制。
企業信息和資質是進行一切法律交易最重要的基礎,在進行消費貸款之前,除了應當審核買賣合同的效力,也應當對公司資質進行細致的審查。但是,這里存在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企業外部人員很難了解到公司內部的治理情況,此時就需要憑借“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這是一個重要的平臺,2014年開始運行,缺點是公司信息平臺建設落后,時間較為久遠,其公示的版塊也不是很完全。
對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的完善建議是可以增加一個模塊,即顯示企業財務抵押質押的情況。目前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系統中不顯示公司抵押質押信息。公司的抵押質押情況是決定了公司前途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此方面,可以將抵押質押登記機關的系統與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相聯,這樣就是快速的公示某公司的抵押質押狀況,以方便交易相對人了解交易方的資質和真實運營情況。
交易歷史可以讓交易方更加了解該企業的真實狀況,可以很好的避免遇到空殼公司。特別是在與認繳資本低的公司的大宗交易中,比如說在上述裁判中,如果設置了此項規定,銀行就可以通過查詢其歷史交易從而確定是否要為其提供大額貸款。
交易目的是主觀的,也是最能直接認定交易性質的條件,但因其主觀性,很難以客觀的證據或者資料的形式明示。對此的建議是可以在審核資質的時候,以問卷和對話的方式詢問,以判斷對方的意圖。
財務報告是反映一個公司狀況最核心的要素。在進行大宗交易時,檢查財務會計報告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審核了對方的財物會計報告,如果發現其企業的利潤與收支等與交易明顯不符合的時候,此時最好暫停發放貸款,以免后患。
在企業注冊資本認繳制度下,重要的制度之一就是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筆者認為作為法人人格制度的重要支撐之一,需要完善并公開股東、法定代表人、高管在公司獲得的薪酬、股息、利潤分配具體明細。目前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商法中一項討論度很高的制度,但是在實踐中,勝訴的裁判接近為無,原因就是取證困難,筆者認為為了加強對權利人的保護,我國民事訴訟法在取證方面的制度應當予以完善。“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制度其實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在人們法律意識越來越高的今天,侵權人已經可以運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以逃避自己的責任。所以提供并且審查公司股東、法定代表人、高管的薪資收入可以作為一種很準備的舉證方式。
此項是對銀行等發放貸款的銀行的要求,如果得以實現權利的保障,根源在于權利人如何從一開始就保護好自己的權利。銀行等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應當提高審核標準,提高對內部發放貸款員工的培訓資質標準,實行個人責任制,在實行個人責任制的基礎上可以很好的避免濫放貸款、寬松放貸資格的情況,也避免之后的商業糾紛。
注冊資本和資產是不同的概念,如果片面的只看注冊資本就認定是否發放貸款的話,也是不夠全面的,會影響經濟的發展與流通。所以這時,就要提到“資產”的概念。所以即使一個企業的認繳注冊資本很低,但是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對企業的各個方面的資產進行了認真的評估之后,也為發放大額貸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也與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目前各大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標準都很低,這也與其機構的性質有關,使其甘愿冒風險以求謀取到更大的利潤,或者是為了完成其業績而忽視交易的金額與其企業的資質的關系。⑤
作為上述建議的補充,可以建議推進黑名單制度,即懲罰公司及其高管的制度。如果企業違法利用認繳制度的無門檻條件和法人人格否認制度違規商業操作,可以進行對其懲罰的制度。尤其是對其股東、法定代表人、高管的懲罰制度。以更好的完善買賣合同交易環境。
綜上所述,企業認繳制度與其交易金額的大小的關系還有很多可以完善以及討論的地步。企業認繳制度為發展中國的營商環境提供了低門檻,但隨之也會帶來很多侵權以及違反合同事件的產生。大宗交易不止消費貸款一種,本文以消費貸款為例討論了一下如何完善與低額認繳資本公司的交易。因此,做到事前管控,避免遺留后患待事后補救。
公平正義是所有法律的追求,但是立法往往受到政治、社會、文化的影響,在考慮到公平正義的基礎上,也要兼顧經濟的發展,所以有些法律的制定是利于經濟的發展,比如說公司注冊認繳制度的產生。筆者的觀點即在企業注冊認繳制度下,小額注冊公司如果要進行大宗交易,為了避免侵權事件的產生,需要進行各方面的注意事項,以此提出了上述多項建議以完善平衡認繳制度與大宗交易的關系。■
注釋:
①盧政宜:《論認繳制下的公司債權人保護》,吉林大學2020年博士畢業論文,第11-20頁。
②石少俠,盧政宜:《認繳制下公司資本制度的補救與完善》,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9年第5期,第129-142頁。
③趙樹文:《認繳資本制下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規制》,載《法商研究》2020年第3期,第169-173頁。
④陳海疆:《平衡于市場效率與交易安全之間——關于注冊資本認繳制改革的幾點思考》,載《工商登記制度改革》2013年第7期,第17-19頁。
⑤田春雷:《金融資源配置公平及其法律保障研究》,武漢大學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03-1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