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清泓
(武漢科技大學 文法與經濟學院,武漢 430081)
英國網絡遠程教育比較成熟與發達,其最大特色是有專門從事網絡遠程教育的獨立大學——開放大學。同時,英國不僅網絡遠程教育活動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理論研究也同樣比較繁榮與發達。另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的網絡遠程教育更加注重教與學的方法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跟蹤研究結果也顯示出這些創新方法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并且非常有效。如此以來,理論研究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也更加容易將這些網絡實踐教學方法運用與融入網絡遠程實習之中,為發展網絡遠程實習奠定良好基礎。
英國開放大學創建于1969年,在過去的50多年里,他們把為所有人辦開放教育作為使命,成為了世界上開放大學的典范。作為英國最大的學術機構,已經授權157個國家的200多萬名學生通過學習改變他們的生活,把不可能變成可能。[1]
英國開放大學在世界遠程教育中獨具特色,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成功的遠程辦學模式,歷史功績非常顯著,并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可和借鑒。[2]英國開放大學的成功模式和經驗不僅為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并且還帶來了對其理論研究的繁榮景象。
我國最近幾年對英國開放大學的理論研究也開始盛行起來,但是,從網絡遠程實習視角研究網絡遠程教育的卻是鳳毛麟角。筆者認為,我國的網絡遠程實習同樣可以參鑒英國開放大學的經驗與模式,因為從邏輯關系上,網絡遠程實習與網絡遠程教育關系極其密切,甚至可以從廣義上說網絡遠程實習就是網絡遠程教育之一種特別類型,是網絡遠程教育之實踐活動或實踐教學之一環節。
英國開放大學的成功模式和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重視理論研究并將其融入辦學理念,成為辦學和治校的指導思想,這同樣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這是英國開放大學成功經驗的重要方面,也是在研究和借鑒其模式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先進的大學必須首先有先進的辦學和治校理念,而先進的理念的凝練——英國開放大學的成功經驗是以理論指導實踐,用理論矯正和治理實踐中的偏差。
英國開放大學自身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理論研究,在誕生之初就將理論研究作為自己的辦學思想,并明確其重要地位。沃爾特·佩里(Walter Perry)副校長在學校成立的第一天就強調了研究在開放大學中的重要性,他鼓勵克服困難推動理論研究工作。開放大學憲章明確強調:“開放大學目的在于建立一所能夠通過教學和研究,來發展學習和增長知識的大學。”[3]
開放大學的計劃委員會報告也明確指出:“開放大學的教職學術成員必須注重學術研究,使自身保持在本學科發展前沿;同時學校會保證提供包括實驗室在內的必要的研究設施。”英國開放大學不僅將理論研究明確于學校章程之中,而且具體落實于實踐,早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英國開放大學就成立了兩個獨立的研究機構:教育技術研究所(簡稱IET)和知識媒體研究所(簡稱KMI),進行各種理論研究,保證遠程教育的順利開展,并提高教學質量。[4]
英國開放大學除了有專門的研究組織架構外,還與合作機構每年緊密跟蹤和研究開放大學的各種問題,并發布年度研究報告。該年度研究報告亦成為了與其學校品牌一樣的世界知名品牌,而且這些集體協作而產生的年度報告也與開放大學一樣,具有廣泛的開放性,與現代社會之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截然相反,世界各國都可以免費從網上直接進行全文下載,而一般情況下,年度報告不具有這樣的廣泛開放性,知識產權保護比較嚴格,不能直接全文下載。
英國開放大學自2012年開始,與其合作機構每年都要發布一份《創新教學報告》(Innovating Pedagogy Report),討論和研究教育中可能出現的新變化和教學創新。該報告逐漸形成了一種固定品牌,并享有較高的學術知名度。[5]該年度報告已經成為了其他國家了解和借鑒英國網絡遠程教育的重要窗口,更是各國研究網絡遠程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資料來源。
英國開放大學的已經公開發布的6份《創新教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宗旨都是:探索新的教與學形式、交互學習和評估,以指導教師和政策制定者進行有成效的創新。第六份報告提出了十項創新,這些創新已經流行,但還沒有對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6]這些系列《報告》重點關注的是網絡遠程之教與學的創新,正如報告創始人Shaples 教授所言,《報告》不關注正式教育中技術的應用,而是討論新的教學、學習和評價的方法。討論研究和推廣這些創新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正式教育之更加完善,而不是取代已有的方法。[7]
1.“沉浸式學習法”和“大數據探究法”
英國開放大學系列《創新教學報告》根據時代的發展提出了不同的創新方法,并進行了實踐評估,為廣大學習者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幫助,也為網絡遠程教育提供了高度契合時代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筆者此文將重點分析與網絡遠程教育之實踐教學關系密切的創新方法,以期探尋其對網絡遠程實習有主要幫助的實踐經驗,為網絡遠程實習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2017年的第6份報告中新提出了“沉浸式學習法”和“大數據探究法”,這兩種創新都與網絡遠程教育之實踐關系密切,特別值得網絡遠程實習參考與借鑒。“沉浸式學習法”提供了逼真的環境,有利于學習者自身參與到學習中去。“大數據探究法”則著重于培養使用數據思考和工作的能力。這兩種方法都強調“做中學”,都特別關注學習參與和體驗。[8]
“沉浸式學習法”(Immersive learning)是指基于實踐經驗和探索的學習。它可以讓人們體驗一種虛擬性情景,就像他們在那里一樣,利用他們的知識和資源來解決一個問題或練習一種技能。該學習來自于視覺、聲音、動作、空間意識甚至觸覺的多種融合。傳統上,沉浸式學習要求學習者表演場景或參與調查,用演員和道具模擬現實。通過使用虛擬現實、3D屏幕或手持設備等技術,學習者可以體驗身臨其境的效果。[9]
“沉浸式學習法”能夠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地方,讓我們感覺自己處于行動的高潮,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一定的控制力。使用這種方法,允許人們體驗一個情景,就像他們在那里一樣,使用他們的知識和資源來解決一個問題或練習一種技能。通過引入視覺、聲音、動作、空間意識和觸覺來強化學習,參與沉浸式學習很可能是令人興奮和難忘的。[10]
“沉浸式學習法”的手段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限制,在當今已經非常流行。在智能手機上玩視頻游戲,或在虛擬現實頭盔上看體育比賽,都被設計成身臨其境的互動體驗。學生們可以使用智能手機、3D電腦屏幕、大型顯示器、內置屏幕的耳機或頭盔,以及裝有傳感器的手套等技術,這使他們能夠在教室、博物館、工作環境中、家里或戶外等進行體驗性的沉浸式學習。在虛擬現實(VR)中,學習者可以成為虛擬角色與其他虛擬角色進行互動與交流,可以穿越時空,探索現實生活中無法建立的可能性。他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從事困難、危險或不可能的活動。[11]
2017年《創新教學報告》得出的研究結論是:沉浸式學習是基于被帶到另一個地方或環境的體驗,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它非常適合學習與特定環境或情況有關的內容,包括嘗試和實踐特定的技能和策略。沉浸式學習體驗是有趣的、引人入勝的和令人信服的體驗。沉浸式學習會使更多的學生接受教育或培訓。還可以支持那些學習落后或需要更多實踐的人。沉浸式學習可以將現代先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如角色扮演和實地工作。[12]
“沉浸式學習法”的一個重要優勢是“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反復練習真實世界的技能”。[13]從上述報告結論可以看出,沉浸式學習法最適合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習,此方法特別契合網絡遠程實習活動。筆者認為,“沉浸式學習法”另外一個重要優勢就是為網絡遠程實習提供了最為有效的實習環境,可以讓實習者與學習者一樣借助現代通訊技術手段,親身參與和體驗模擬性實習環境,以最為安全和最低廉的成本進行實踐活動,以達到提高其專業水平和職業技能的目標。
“大數據探究法”(Big-data inquiry)是指充分利用大數據,用數據思維和實踐。[14]
新形式的數據、數據可視化和人類與數據的交互作用正在發生根本而迅速的變化。因此,“數據素養”的含義也在發生變化。在大數據時代,人們不應該只是被動地接受基于數據的報告,他們需要成為活躍的數據探索者,能夠計劃、獲取、管理、分析和推斷數據。其目標是利用數據描述世界,并借助數據分析工具和可視化工具解答令人困惑的問題。[15]大數據探究法的教育目標之一是幫助和培育學生學會用數據思考和用數據實踐,以更好地適應數據驅動的現代社會。[16]
2017年《創新教學報告》認為“大數據探究法”可以讓學生熟練地運用大數據進行工作和思考,可能會使學習課堂產生深刻變化,讓學生更投入,更有創造力,并取得更成功的結果。大數據教育通過為學生提供機會來開發數據創建、表示、測量、建模和推理的創新方法,雖然現在有一些工具可以方便地獲取可視化數據,但學生們需要在解釋數據和理解可視化方面得到支持,他們還需要學習如何使用數據來調查問題,以及如何根據多個數據庫和重復測量來證明自己的主張。[17]
2.“遠程實驗室研究學習法”
2015年《創新教學報告》中的第6種創新方法是“遠程實驗室研究學習法”(Learning by doing science with remote labs)。“實驗室工作是科學的本質,是科學學習的核心。”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報告得出的結論,英國科學技術協會的一份聲明也印證了這一結論。但是,學校實驗室的價值也受到了批評,因為在學校實驗室進行實驗太注重實用性,而忽視了深度學習。[18]
學習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為中小學和大學的學生提供遠程訪問真實科學實驗的機會。在遠程實驗室里,學生通過互聯網控制真實的材料和設備,這個過程可以由電腦完美地執行。因此,學生可以專注于智力開發、技能訓練和概念理解,教師可以花更少的時間進行材料和設備的管理,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支持學生學習。學生也可以更容易地比較數據集,收集更大的數據集,并進行復制和擴展。比如巴西的圣卡塔琳娜聯邦大學的遠程實驗室,巴西目前只有7%的學校有自己的科學實驗室,而遠程實驗室可以解決實驗室不夠的問題,因此學生都有機會進行電路、力學、物理和計算機方面的遠程實驗。[19]
遠程實驗室可用于許多方面,包括天文學、生物學、化學、計算機網絡、地球科學、工程學、水力學、微電子學、物理學和機器人技術。遠程實驗室的好處和不斷增長的可用性,意味著現在是關注教學創新的理想時間,這對于發揮本地和遠程實驗室的全部潛力是非常必要的。[20]
遠程實驗室還有一大好處,有了遠程實驗室,學生們就可以在課外進行實驗,從而改變在家和在校的時間分配。[21]
遠程實驗室還有一大特別優勢。遠程實驗室為教師學習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遠程實驗為在大學學習的實習教師提供了機會,他們可以在大學校園的遠程實驗室進行實習,然后在學校的同一個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學。遠程實驗室還為教師提供學生收集的樣本數據集,這些數據集可用于幫助他們規劃課程。此外,由于不同地點的教師可以使用同一個遠程實驗室,他們可以更容易地討論其講授實驗課的教學方法。[22]
英國2015年《創新教學報告》中總結此創新方法的基本結論是,在正常的工作時間里,做真正的、實踐性強的科學實驗,不再局限于學校實驗室。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實驗已經完全可行。在成本、安全、難度和時間等方面,學生可能會接觸到原本無法接觸到的實驗設備和材料,這也使學生和教師能夠專注于學習目標和科學的教學方法,而不僅僅局限于對儀器的實際操作。[23]
可見,遠程實驗室學習法不僅對網絡遠程學習的學生非常有用,對教師實習也有非常大的益處,其實驗資源的遠程共享、靈活的時間和實驗方式,對網絡遠程實習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工科院校或專業實習的學生,應用遠程實驗室及遠程實驗室學習法,都將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筆者認為,不僅要在網絡遠程教育(含開放大學)中大力推行,還應當在網絡遠程實習中進行試點,隨后再在網絡遠程實習中普遍推廣。
3.“翻轉課堂教學法”
英國2014年《創新教學報告》之“翻轉課堂教學法”(Flipped classroom),其學習方法則為“翻轉學習”(Flipped learning),也是網絡遠程教育中的重要方法,其在英國和美國都比較流行,筆者認為,這種課堂或方法對網絡遠程實習都有非常高的參考借鑒價值,值得在網絡遠程實習中推行。
翻轉學習是為了充分發揮網絡在線教學和面對面教學的各自優勢,直接將學校或大學的教室搬出來,放到網上,學生通過教學視頻和演示在家里進行學習。[24]
研究者認為翻轉課堂和翻轉課堂學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互換。翻轉課堂不一定會導致翻轉學習。國外比較權威的定義是:“翻轉學習(Flipped Learning)是一種教學方法,在這種方法中,指導教學從群體學習空間轉移到個體學習空間,由此產生的群體空間被轉換成一個動態的、交互式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教育者指導學生應用概念并創造性地參與活動。”[25]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指導發生了變化,但是,教師指導仍然是必須的,并不多余。喬恩·伯格曼(Jon Bergmann)強調教師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習,而不是僅僅提供內容,他駁斥了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變得多余的觀點。[26]
翻轉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室變成了分享、討論和探索這些內容的地方。[27]翻轉教學比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更具有吸引力,翻轉教學課堂學習環境互動性更強,也更加活躍。
翻轉教學模式已經開始擴展到課堂之外,這樣,工作場所的會議和學習也可以進行翻轉。在翻轉會議中,與會者通常在網絡上瀏覽選定的視頻、文章和案例,然后在研討會中討論會前資源并分享個人經驗。[28]翻轉教學的這種課外網絡遠程教學與網絡會議的討論,突破了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和翻轉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屬于完全的網絡遠程教育模式,因此,與網絡遠程實習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網絡遠程實習借鑒這種教學模式將是一種可行的發展路徑。
4.“自帶設備學習法”
英國2014年《創新教學報告》之“自帶設備學習法”(Bring your own devices簡稱BYOD),也非常注重學生的課堂外學習。學習者使用他們的個人工具來加強課堂學習,許多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他們希望把這些設備帶進課堂,既支持他們的學習,也用于個人其他用途。這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挑戰,同時也為創建新的教學形式帶來了機遇。學生們不僅擁有自己維護和改進的技術,而且還擁有自己的學習環境和社交網絡。教師不再是知識和資源的提供者,而是變成了網絡學習者的指導者,這為加強課堂內與課堂外學習聯系提供了機會。[29]
“自帶設備學習法”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設備和技術進行獨立的學習和實踐,正如其研究報告所指出的“學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設備來實現老師設定的目標,成為更獨立的學習者。”[30]這表明了自帶設備學習法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能夠使學生更加獨立地進行學習和實踐,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非常有利。
“自帶設備學習法”與上文之“翻轉學習法”一樣,教師的作用都轉變為指導和管理,學習和實踐地點和環境也更加靈活多樣。教師可以把課堂上的活動安排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繼續進行,然后在大學里與學生分享。學生有能力在不同的環境中,利用旅行時間和他們的家庭環境來獲取資源,與其他學生和教師交流,并承擔工作。學生的個人設備還可以成為數據收集的工具,并利用這些設備作為科學工具包來收集數據和進行實驗。學生的個人收藏和社交網絡可以成為學習的資源。[31]
“自帶設備學習法”即BYOD,不僅在英國比較盛行,在澳大利亞,BYOD的興盛在2012年達到了頂峰。[32]
“自帶設備學習法”BYOD在教育中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但也是表面的。許多教育家認為BYOD是一種降低成本的方法,有效地將購買學生設備的成本轉嫁給家長。[33]“自帶設備學習法”BYOD將教育成本轉嫁給了學生或家庭,遭到了許多人的批判。“教育不同于商業,我們不是為了賺錢或省錢。在教育中,如果你是通過BYOD來省錢,你就沒有抓住要點。”[34]
在澳大利亞,BYOD的討論通常關注的重點是如何管理和支持設備;而在新西蘭,討論更多的是如何通過消費和結合學生的期望來重塑教學方法。[35]
從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的情況看,“自帶設備學習法”最大的障礙是學生的設備成本和管理與服務成本。學生的設備成本比較易于解決,智能手機學習還不會增加額外負擔,但是如果都要求有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還加上其他軟件,則會增加學生的成本。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要求沒有這些設備的學生到學校的計算機房或智慧課堂上集中學習,如果將“自帶設備學習法”運用到網絡遠程實習中,也可以這樣做,將缺乏網絡實習裝備的學生集中在學校實習,而有裝備的則可以在校外自由實習。但是,“自帶設備學習法”的環境成本、管理與服務成本卻是隱形和巨大的,必然加重學校和指導教師的負擔,全面推廣起來將非常困難。
“BYOD在教育中似乎是一個主要的趨勢。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少有學校真正采用BYOD模式。”[36]因此,BYOD模式一方面應當是一種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如果普遍推行將面臨諸多難題。正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有關BYOD教育模式研究的那樣,每個人都在尋找“一種方法”來克服提供數字教育所帶來的麻煩(改變政策、注意義務、維護等等),同時盡可能少地消耗預算。事實上,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適用于所有的教育機構,甚至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適用于整個學校。[37]
筆者認為,鑒于BYOD教育模式還存在目前難以解決的諸多障礙,在高校普遍推行將不現實,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成本問題更加突出,但是,可以先在網絡遠程實習中試行,局部性的改革成敗將不會全面影響高等教育的質量。
網絡遠程教育需要強大的支持服務體系,既要有現代的網絡通訊技術作為支撐平臺,還需要大量的網絡資源庫(云數據庫)供學習之多元化的選擇;既需要教師等專業人員的指導或輔導,更需要技術服務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的服務支持,因此,網絡遠程教育的支持體系是非常龐大而復雜的,只有多方的共同協作才能完成支持服務。
英國網絡遠程教育一個重要特色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不僅是辦學的基本理念,還要在制度創新、支持服務、教學指導、教學方法、資金投入、過程管理和評估考核等實踐中處處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
英國網絡遠程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具體體現在為學生提供強大的多方位支持上。英國開放大學優異教學中心主任斯蒂芬·J.斯威森比(Stephen J.Swithenby)教授和白濱、陳麗等對英國開放大學15位專業人員的深度訪談和用Nvivo 8.0作為數據分析工具進行研究,結果發現,86.7%的受訪者認為學生支持服務對保證遠程教育質量非常關鍵,其中學術性支持服務、社會性支持服務和個性化支持服務特別重要。在學術性支持上,導學服務可以幫助學生適應遠程學習環境和學習特點,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與監控能夠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53.3%的受訪者認為個性化支持是遠程教育的要求和特色;社會性支持主要是情感性支持,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消除遠程學習之孤獨感。[38]
2014年英國開放大學在原來13個地區學習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專業的學生支持團隊(Student Support Teams, 簡稱SSTs)。每一個支持團隊負責1—2個專業,共涵蓋了17個專業。學生支持團隊的人員包括學術人員、兼職教師、教學顧問、地區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等,各類人員分工明確,學術人員和外聘教師主要提供與專業知識有關的支持,教育顧問主要提供遠程技能支持,包括指導學生選擇課程,管理學習,并為陷入困境的學生提供幫助;數據分析人員根據學習動態的數據分析提供學習建議;支持管理人員主要提供信息和行政管理事務支持。支持團隊主要通過網絡在線協作完成各種任務或活動,這種專業支持團隊將學生與相關職能部門有效地連接起來,既優化了支持服務的路徑,提高了支持效率,又實現了教學資源利用效率之最大化。[39]
美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之《在線教育質量:網絡遠程教育成功應用標準》(Quality On The Line:Benchmarks for Success in Internet-Based Distance Education)中提出了非常有名的網絡遠程教育質量保障之“7+24”標準體系。
網絡遠程教育之高質量判定標準最終為以下7大類、24小類。這些標準對于任何機構的網絡遠程教育項目的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標準可以為政府決策者、機構決策者、教師和學生以及其他網絡教育項目提供高質量的評估準則。[40]
高質量網絡遠程教育的7大基本標準是:機構支持標準、課程開發標準、教學/學習標準、課程結構標準、學生支持標準、教師支持標準、評估和考核標準。[41]
其中,“學生支持標準”(Student Support Benchmarks)是網絡遠程教育的重要標準。它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學生應當知道的課程信息,包括入學要求、學費和雜費、書籍和用品、技術和監考要求,以及學生支持服務等;二是通過電子數據庫、館際互借、政府檔案、新聞服務和其他渠道,為學生提供實踐培訓和信息,幫助他們獲取資料;三是在課程學習期間,學生可以獲得的技術支持,包括使用電子媒體的詳細說明,課程開始前的練習,以及與技術支持人員的聯系;四是針對學生有疑問的問題,進行準確和快速解答,并有一個固定的制度和系統處理學生的投訴。[42]
由上可見,在網絡遠程教育中,學生應當成為各種支持服務的中心,這直接關系到網絡遠程教育的質量和發展。此觀點已經被網絡遠程教育比較發達的英國和美國之實踐和理論界所共同認可,對我國發展網絡遠程教育具有相當大的借鑒價值。雖然,英國和美國還沒有有關普遍高等教育之網絡遠程實習的專門研究報告,但他們的有關網絡遠程教育之非常繁榮的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報告,對網絡遠程實習同樣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借鑒價值和意義。
總之,英國網絡遠程教育在教學技術支持、課程資源建設、資源開放、教學環境等多方面都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支持服務體系,在師資隊伍建設與輔導咨詢服務等方面也體現了比較高的服務水平,保障了網絡遠程教育的有效進行和良好效果。[43]
英國網絡遠程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特色是注重與企業的合作,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網絡平臺和網絡教學資源,既極大地滿足了網絡遠程教育的硬件和軟件需求,又節約了成本;既加強了校企合作關系,又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大學和企業合作的蘭伯特評論》(2003)和《利奇報告》(2006)等政策文件,都強調了校企合作的重要價值。2000年,對英國200家大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0%的公司已和大學共同開發教學課程,52%的公司幫助本科課程建設,48%的公司提供了碩士/博士課程幫助。其中《企業參與高等教育》報告之“七因素”校企合作策略比較有名。[44]
英國《企業參與高等教育》(Employer Engagement With Higher Education)報告分析了27個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該報告認為雇主(企業)與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動力是兩大方面:
第一,為了改善畢業生或某些技能的供應(To increase supply of graduates or certain skills);
第二,提高生產力和改進工作方式(To improve productivity or ways of working)。
附加推動因素有四:一是拓展終身學習路徑;二是幫助創造和應用新知識;三是發展企業和鼓勵創新;四是,激勵員工并建立關系。[45]
報告指出在校企合作中,許多雇主(企業)都希望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而不僅僅是把他們作為一個培訓提供者;同時,許多高等教育機構也希望與雇主建立類似的關系。高等教育與雇主的關系就是高等教育與雇主之間的一種合作關系。[46]
上述報告認為,對于校企合作的促進和阻礙因素主要包括七個方面:尋找適合高等教育的合作伙伴,尋找合作伙伴和建立合作關系,設計并開放適當的學習資源,發展、維持和領導伙伴關系,員工資源和能力,支持協作的文化和系統,融資和投資。該七大因素分為三個層次:確定合作主題、維護合作關系和支持參與。[47]
上述報告還特別啟示我們,雇主(企業)與高校合作發展合作伙伴關系,首先可以從一些小的方面開始,例如雇主為高等教育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或者,他們可以直接通過一個或大或小的新提議來進行具體的教學。[48]從英國的經驗看,實習是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式和進一步合作的基礎,因此,無論是普通高校,還是職業院校;也不論是面對面課堂教學,還是網絡遠程教育或網絡遠程實習,校企合作的基礎和第一步都不能離開實習或學徒之合作,實習或學徒之合作是其他深度合作的基礎和前提。
英國在網絡遠程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典范是英國開放大學與Moodle的緊密合作。其合作成為了網絡遠程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筆者認為,網絡遠程實習也完全可以借鑒該模式。
當今世界上最為有名的網絡遠程學習平臺是Moodle。Moodle項目由Moodle總部領導和協調,Moodle總部由全球80多家Moodle合作伙伴服務公司提供資金支持。[49]
Moodle為全球數以萬計的學習環境提供了支持,受到許多機構和組織的信任,包括殼牌、倫敦經濟學院、紐約州立大學、微軟和開放大學。Moodle在全球擁有超過9 000萬的用戶,包括學術界和企業界的用戶,這使它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學習平臺。Moodle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建構了一套強大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工具和協作學習環境,為教學和學習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支持。
Moodle最大的特色是免費提供開放軟件。任何人都可以針對商業和非商業項目進行調整、擴展或修改,而無需支付任何許可費用,并且可以從使用Moodle中獲取利益。Moodle是一體化的網絡遠程學習平臺,它提供最靈活的工具包來支持混合學習和100%的在線課程,通過使用其完整的內置功能,包括論壇、wiki、聊天和博客等外部協作工具,輕松集成課程所需的一切。[50]
網絡遠程教育需要海量的資源供應,這就要求有強大的網絡學習平臺,而構建這樣的平臺需要大量的投入。英國開放大學,于2007年成為了Moodle的最大用戶,開始了與Moodle的合作,為英國的網絡遠程教育提供了強大的支撐,為網絡遠程教育之校企合作提供了成功經驗。
英國《企業參與高等教育》報告的基本結論是:通過對實踐案例的研究分析,確定了三個關鍵因素即員工、文化和制度,以及資金(staffing, culture and systems, and funding),它們影響著校企合作之成敗。[51]在長期和短期內,誰將資助我們與雇主的合作?我們能否找到方法,通過開發新的或現有的產品或服務,而使我們的投資最大化?[52]這兩大資金問題都是直接關系和影響校企合作的經濟成本原因,網絡遠程教育和網絡遠程實習活動中的校企合作都應當特別關注資金投入對它們的影響和制約,多方位地保障校企合作的資金來源。
英國開放大學與Moodle的合作大大降低了其教育成本,極大地方便了世界各地的學生,但是,合作中必須有強大的資源支持。英國開放大學曾經投入巨額資金來合并許多子系統以保障自身的有效運行,然而,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各種行政管理工作,沒有巨大資源的支持實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大多數大學只能最終選擇與營利性的服務供應商簽署托管服務合同,而大學卻只能享有控制數據的發布權。[53]
可見,從英國開放大學的實踐經驗來看,網絡遠程教育的關鍵核心是平臺建設,而為了保障平臺之開放性、先進性和免費性,巨大的資源支持是其基本前提,如何在網絡遠程教育實現有效的校企合作之雙贏局面,英國的實踐經驗具有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