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川 廣東省電力工業燃料有限公司
內控管理是指企業為了確保經營管理活動的有序、合法的開展,通過可靠的財務報告和法律法規,以及建立對企業經營活動有效的監督機制,對企業資產、員工、工作流程等進行管理和監督。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對企業內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化技術在企業內控管理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以下對信息化技術在企業內控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內控管理中信息化的應用使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網絡化、智能化、現代化,是企業高效開展內控管理工作的必然趨勢。其對內控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在開展內控管理工作時,涉及的內容較廣,內部控制環境對內控管理措施的實施有著重要影響,是保證整個內控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與企業內控目標能否實現以及整個經濟發展的方向有著密切聯系。相較于傳統的企業內控管理,信息化背景下的企業內控管理更加網絡化、扁平化、現代化、智能化。同時,企業內控管理實現信息化,有助于促進企業各部門的交流與合作,員工與領導之間形成互相約束、互相監督,進一步擴大企業內控管理范圍,實現企業資源共享。
在企業的風險管理中通過實現信息化,能夠利用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數據處理能力,搜集和處理大量涉及企業風險方面的有關數據、信息等,使企業通過快速獲得的信息中科學的分析和評估將要面臨的風險。并通過構建風險識別和評估模型系統、提高企業對數字等相關數據的敏感度,將由人工操作失誤的影響降至最低,提高企業風險管理能力。
信息化在企業內控管理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企業管理者通過信息技術詳細分析經營狀況,以及熟悉掌握企業的內控管理力度、信息化普及情況,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內控管理目標以及發展目標,提高經營管理者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此外,信息化的應用對企業高效運行、反映財務情況、科學制作統計報表以及實現企業最大化利益方面都具有促進作用。
信息化技術應用于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有助于提升企業內控管理質量、精細化管理程度、 內控管理的合理性以及完善內控管理監督體系,是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面對激烈競爭的有效途徑之一。
企業在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內控管理時,能夠實現對企業內部各項事物的高效化、科學化管理。企業通過信息化網絡的方式,及時更新并交流企業內部信息,以及準確地掌握市場信息的動向,且以最快的速度傳遞至管理層,提升企業內部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質量,為企業決策者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有助于改善和提升企業的內控管理質量。同時,信息化技術在資源共享方面有著強大的優勢,通過合理調配有限的資源,實現企業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信息化技術不單單是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在企業內控管理中,還會以企業內控管理內容為依據進行信息化技術的整合性應用。隨著信息技術在內控管理中的應用,不僅改變了企業傳統的內控管理模式,還在業務模式上有了一定的創新,優化利用企業資源,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運用,企業內部管理系統會自動保存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各種資源信息和商業活動。企業財務部門統一記錄財務狀況,并根據企業財務狀況、發展方向以及商業目標建立完善的工作計劃。企業決策人員可將企業財務狀況、人力資源配置狀況與企業內部的管控狀況進行結合,根據管控管理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同時,企業還可通過信息化的資源共享,明確員工責任,細化管理工作,確保各個員工各司其職,有效落實內控管理的各項工作。
隨著內控管理的信息化,不僅規范了企業內控管理工作流程,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內控監察力度。在內控管理中,企業通過信息系統能夠詳細記錄企業的任何決策,方便企業管理者提供實時監督,使得企業管理更加透明化。此外,通過對企業各項數據信息的實時監督,給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審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能夠使管理者在第一時間發現風險隱患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提高企業內控管理質量。
為了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信息化技術在企業內控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頻繁,以下主要從信息化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管理以及業務流程改革中具體應用進行論述,以不斷提升企業內控管理質量和效率。
信息化技術背景下,在財務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內控系統,能夠減少因手工操作失誤而帶來的經濟損失,有助于強化企業的內控管理。在《內部控制規范》中明確指出:在市場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下,企業應加快進行會計信息化建設,并優化和控制其建設流程。信息化技術在財務內控管理中的應用還包括以下方面:
1.明確職責,提升監督力度
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企業的出納、記賬、審計、數據分析、系統維護等電算部門的責任進行明確,并將各項工作細化到個人,對不同工作內容進行授權管理,明確各自責任,不得出現任何越權工作的行為,如會計審核人員不得同時兼任記賬工作等。
2.加強監督財務內控管理
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財務管理流程,同時還加強了對企業財務信息系統管理者的職責與權限、財務原始憑證以及財務人員信息等內容的監督。
3.深化財務內部審計
在企業財務管理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中,需依據科學合理的會計核算方法進行計算、統計,并科學、準確地統計和分析會計數據,深化企業財務內部審計,加強了解財務相關情況,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可靠的財務數據依據。同時,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還能通過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對財務上機的記錄進行有效的監督,避免在未經授權人允許的情況下出現私自修改數據違規的現象,提高財務信息的安全性。
企業風險管理主要是企業在實現未來生產經營目標的過程中,將一系列不穩定和不可知因素可能會造成的消極影響控制在預期可接受的范圍內,以確保和促進企業整體利益的實現。正是因為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有風險的存在才會有內控管理實施的必要。傳統的風險管理主要是一個“風險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策略”過程,即通過設定風險管理目標,來進行風險的識別、評估,然后采取風險防控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存在信息不對稱情況,造成管理決策的失誤,嚴重影響企業內控管理的實施。自從信息化技術應用于風險管理后,企業在風險管理中通過構建網絡風險評估機制和預警機制,將風險管理系統的各個環節與網絡風險評估掛鉤,當某個環節出現不穩定或未知風險時,風險評估機制立即發出預警并作出相應的防控措施。同時,在信息化的應用中,企業應該根據崗位職責和企業需求來確定共享資源的歸屬性,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在進行企業業務流程改革時,通過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提升業務流程改革效果,將傳統的不信任監督轉化為對企業內部的激勵和引導,推動業務流程改革的順利開展。信息化應用主要表現在確定不同作業環節的先后順序、劃分不同部門的權責上,通過對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和細化,加強了不同環節和部門間相互協調和相互制約的合作關系,為業務流程的改革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讓企業的實物流程、資金流程和信息流程等三個流程得以即時實現,實物流程主要指企業內部所有實物的循環利用,資金流程則是實物流程的貨幣體現,而信息流程則是實物和資金流程的綜合反映,三個流程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個流程出現問題都會即時反映在其他流程中,對于企業形成完善的內控管理機制有著促進作用 。對于企業流程改革來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統有助于提升業務監管的精確度,對業務流程進行有效管理,為業務流程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動力。
綜上所述,在企業多元化發展背景下,加強信息化技術在企業內控管理中的應用顯得十分必要。本文通過分析信息化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管理、以及業務流程改革中的應用,對企業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監督,使科學的管理經驗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在實際內控管理中,企業不能一味追求網絡化、扁平化、現代化、智能化,還需結合實際情況,合理、科學地應用信息化技術,以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在企業內控管理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不斷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規避企業經營風險,促進企業內控管理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