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昊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387)
榜樣是在偉大事業奮斗過程中涌現出的、能夠代表時代精神風貌的典型人物,榜樣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客觀、科學地弘揚榜樣文化,不僅是堅持文化自信的主觀需求,也是推動時代精神發展的客觀需求,深化對榜樣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能夠更好地發揮其社會引領、示范作用。
榜樣自身特有的先進性、時代性等特征使其擁有了穩定思想、激發創新、塑造品格、規范行為等社會功能,大學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過渡階段,大學生對于“先進”的學習有著需求性和必要性。從榜樣引領的受眾面來看,其主要是從個體、群體和社會三個指向維度對大學生受眾產生相應的影響。
榜樣作為一種正向的精神力量,反映了時代發展的向上趨勢和前進方向。對于大學生來說,不管是把榜樣教育理解為一種教育方式,還是價值規范,抑或能夠對大學生自身產生積極能量的人物或事跡,其實質都在于強調榜樣對完善學生道德品性、弘揚主流價值規范、提升認識境界所具有的示范作用。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認識心理和實踐方式都會因為接收了一定的外界文化而改變,推動大學生榜樣教育,不是機械的行為效仿,而是“為了激勵大學生對榜樣所承載的道德品質進行理解、內化和弘揚,正是在這種理解上,學習榜樣對大學生個人認識境界的提升具有正面的導向作用。”[1]對于大學生個人而言,在榜樣和模范的引領下,通過理解、認同其背后體現的價值觀念,能夠得到歸屬感、存在感及人的尊嚴感,精神境界有了更高的價值追求,其認識境界也自然獲得提升。
個人存在于一定的社會組織關系中,接受并通過自身行為改造該組織所帶有的價值體系,在這樣的雙向互構中,榜樣的價值觀念引導功能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造成了其群體系統結構較為復雜,通過榜樣引導大學生群體在道德情感、價值取向上與榜樣人物逐漸一致的過程,就是群體對榜樣所代表的特定的道德認知及行為方式的群體價值認同和選擇,這對于凝聚群體力量、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觀導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榜樣所傳遞的觀念與其社會組織的精神需求密切契合,在群體生活中傳頌榜樣人物的模范事跡,實質上是傳播榜樣人物承載的價值觀念。因此,榜樣不僅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同時也是弘揚時代主旋律的特殊渠道,是傳播社會正能量的優良載體。
營造社會道德氛圍是發揮榜樣引領功能的特定手段和必要過程,通過傳揚榜樣先進事跡,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將榜樣的號召力轉化為廣泛的影響力,實現對社會多元價值的有效整合,形成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社會主流價值氛圍導向。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最美人物”等評選,都是通過鮮活的榜樣實例來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更具形象性和平實性。要發揮榜樣力量在社會道德氛圍營造上的助推作用,讓榜樣成為全體大學生學習的典范,進而形成積極主動的社會文化追求。
榜樣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功能,是通過個體內化和社會外化兩條路線實現的。這兩條路線相輔相成、循環往復。
榜樣作為一種外在力量,其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領是通過一定媒介產生影響,進而引領大學生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這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過程,也是榜樣的個體內化路線。個體內化路線的關鍵在于使大學生真正自覺接受榜樣所帶來的價值引領,認可榜樣人物和事跡背后所彰顯的價值導向,從而將其內化于心。
大學生價值觀在受到榜樣的影響后,按照榜樣的價值引領方向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價值系統,并由此產生價值判斷、選擇,通過實踐中介使之外化為行動,用以指導自身的行為實踐,這就是榜樣的價值觀引領功能的社會外化路線。社會外化路線的關鍵是使大學生能夠真正將榜樣的內在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使其外化于行。
榜樣通過載體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引領,大學生自身整合、吸納榜樣價值的過程中,重構自己的價值系統,按照已經確立的價值系統指導自己的行為,使內在的價值系統外化為行為方式,就是完整的引領路線。而個體內化路線是社會外化路線的前提,只有個體真正接受與認同榜樣所承載的價值內核,才會自覺運用其力量去實踐;“社會外化路線是個體內化路線的延伸,正是通過外化路線,內化的價值觀才得以外化,并在實踐中進一步強化。”[2]
榜樣的先進性是榜樣存在的根,是其價值觀引領功能存在的基礎,榜樣越先進,其承載的價值觀念勢位就越高,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功能就越強。榜樣的先進性決定了榜樣的可學性,榜樣本身就是一部鮮活的教材,能夠使抽象的價值觀形象化,引導人們自覺進行有效的價值追求。榜樣越是能體現時代性,就越容易得到理解和認同,隨著時代發展,先前的榜樣也因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進步得到積極的價值補充與解讀,而新的榜樣也隨時代大潮應運而生。
認同是榜樣本身與其受眾之間的橋梁,人們對于榜樣的認同度是榜樣對價值觀引領功能發揮程度的重要體現。榜樣認同其本質體現著對于社會核心價值觀認同,是人們的價值選擇與主流價值觀逐漸趨于一致的過程,主流價值觀被認同程度越高,榜樣的價值觀引領功能發揮就越大,而這種價值觀引領功能會為大學生塑造出與之相契合的品質觀念和價值取向,內化到大學生的價值認同當中。
榜樣傳播方式、方法影響其價值觀引領功能作用的實現。榜樣既要突出榜樣所承載的精神的先進性,又要從實際出發,保持客觀性,不能與客觀生活實踐脫節;對于宣傳內容來說,要將宣傳的重點放在榜樣人物背后所代表的內在品質上,不能對榜樣人物個人事跡進行機械甚至夸張的宣傳。要不斷發揮大眾媒體的助推作用,創新有利于弘揚榜樣的新型傳播形式,更要利用好時代媒體的宣傳作用。
當今社會,社會輿論發表的主體和內容都具有多元化色彩,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中心思想統一化,強化社會核心價值觀在輿論傳播中的主流地位,是榜樣引領功能的任務之一。加強榜樣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輿論引領功能表現在對大學生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等多方面的引導,要注重借助信息傳播形成輿論導向,通過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大學生受眾傳遞價值選擇、價值評價的傾向性意見,在學生群體中形成較強的輿論環境,引導輿論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致的方向發展,為大學生成長營造一種良好的、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在全社會通過多元的形式和多樣的媒體平臺推動榜樣教育發展,榜樣逐漸變身為社會主流思想共識,并形成在思想品德上的群體認同和群體選擇,最終成為全社會的群體意識和群體規范,而這種群體觀念一旦形成并傳播,就會對大學生群體乃至全社會成員形成道德觀念上的軟約束力和向上驅動力。
榜樣的傳播必須適應傳播媒介發生多元變化的現實條件,創新發揮多元媒體的聯動優勢,深挖榜樣背后的社會主流思想引導輿論,并以互聯網思維來謀劃榜樣輿論引導工作。充分結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同的優勢,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強大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優勢,并融入新媒體互動性強及信息傳播快捷等優點,“實現資源和技術的有效整合,打破以往榜樣教育的時空壁壘”[3],拓寬榜樣傳播媒體融合廣度,堅持以創新傳播內容為基礎,以改善傳播形式為支撐,使榜樣的傳播形成結構合理、協同高效的傳播體系。創新有利于宣傳榜樣的方式方法,持續發揮大眾媒體的主要促進作用,并結合時代媒體的廣泛宣傳作用,利用新興通訊形式,突出榜樣在社會核心價值觀培育、宣傳教育等環節的作用,引領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榜樣內容是榜樣教育的品質保證,深度挖掘榜樣事跡背后的崇高價值”[4],不斷選擇、樹立時代潮頭的新榜樣,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榜樣示范效果。首先,要升華思維高度——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榜樣所承載的價值觀念的先進性,是其生命力的關鍵,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不斷將涌現出的時代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是榜樣傳播的責任和目的。只有不斷升華思維高度,增強榜樣的感染力,融入嶄新的時代精神,才能提升榜樣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功能和感召力,走進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將精神力量轉化為推動大學生進步的物質力量。其次,錘煉內容深度——展現真善美內涵的主流價值。在媒體信息傳播中,內容質量永遠處于價值鏈的重要位置,榜樣是現實生活中真善美主流價值觀的人格化載體,榜樣所承載的內容,也必然是有深度、有溫度的內容,“真”是榜樣價值觀引領的思想基因,真實性不僅決定了榜樣的內在品質,也決定了榜樣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善”是榜樣價值觀引領的溫度基因,榜樣形象隨著時代在進化,傳播方式也隨著科技在進步,但榜樣背后所承載的價值觀的善意是亙古不變的;“美”是榜樣價值觀引領的品質基因,價值引領依靠理性的疏導和柔性的轉換,傳遞美好的信息能夠引導大學生更加自覺地學習榜樣精神。因此,要真實提煉總結榜樣的本質精神,抓準傳播內容的價值內涵,用真善美的價值內容引領大學生群體,使榜樣所承載的社會主流價值觀成為推動大學生進步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
學校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戰場,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要積極將榜樣融入日常教學課程,不斷創新校園榜樣教育形式,挖掘校園榜樣力量,在榜樣校園教育軟環境中引導大學生形成自覺的文化選擇。榜樣內容形式的獨特性及文化資源的豐富性,決定了其對于教育教學有著巨大的思想價值,榜樣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功能在課堂教育教學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因此,要深度挖掘榜樣背后的價值,并將其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引領融入日常課堂教學,暢通大學生接受榜樣熏陶的主渠道。高校要因地制宜,挖掘、開發校園榜樣資源,并結合學風、校風對榜樣資源進行提煉、整合,將榜樣教育融入日常課程并加強理論指導,為構建榜樣對于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教學體系提供學理支持。一方面,高校要加強校園榜樣景觀建設,樹立具有學校特色的榜樣標志物,將榜樣教育融入日常校園生活;將榜樣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引領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將榜樣的引領滲透進大學生價值觀。另一方面,加強榜樣在高校官方媒體的宣傳頻率和力度,打造專門的榜樣價值解析媒體團隊,拓寬榜樣信息傳播的渠道;結合國情、地情、校情打造榜樣專題的身心素質教育活動,使學生們在言傳身教的實際體驗中深化榜樣魅力、強化榜樣認同。
優質的榜樣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激勵和示范的雙重作用,我們要注意總結典型、發揚典型,促進其示范帶頭作用的發揮,并借助其影響力輻射形成特定文化磁場,將榜樣引領融入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塑造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