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鋒 莒南縣財政局
現如今,我國對自身社會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發展措施,推行出臺了許多新的政策制度,并都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績。農村人口眾多,對于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我國也推行實施了新農保制度,這項制度的出臺實施對農村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雖然這些年來,我國在農業社會保障工作中取得了諸多進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難點問題。目前,為了有效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一直是平穩向上的發展趨勢,就需要大力推廣解決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助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與有序發展。
截至目前,我國農村生活保障依舊很低,還是在最低生活保障的階段,這很難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雖然,我國農村的最低生活標準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日漸增長的消費水平面前依然是在一中增長緩慢的狀態,與城鎮地區低保比較,農村低保水平還不到城鎮水平的一半。
除此之外,一大部分農村對養老及醫療為重點的建設工作才處于剛起步階段,農民群眾的參保意識不強。雖然,我國在2012年底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的全面覆蓋工作。但是,有許多人并不是出于自愿的投保,他們并沒有完全認識到社會保險對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就導致了社會保險收繳困難的事情屢見不鮮。
根據就目前我國政府部門有關財政資金支出走向來看,我國在用于社會保障體制中的金額展中央財政總支出的10%左右。而且這當中的絕大部分給了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所能夠享受到的比例非常少。我國現行的農村社會保險與合作醫療,所采用的方式繳費方法是農民自身與國家補貼相結合的方式。然而最近幾年,因為農民收入不高,收入增長速度也開始變慢,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農民來正常的基本生活都很難保障,對于保險金繳納問題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這就導致了在很多地區收繳保險金困難的情況屢見不鮮,參保率也逐年遞減。農村社會保障沒有一個穩定的資金源,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社會保障事業,讓其沒有一個牢靠的物質基礎鏈,從而減弱了農村社會保障應該擁有的各項功能。
現在農村實行的社會保障管理理念中,缺少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與管理辦法。當前階段,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管理中呈現出了許多個不同的管理機構,管理機構混亂無章,同時,在對于每個機構所開展的管理辦法上也沒有做到統一性。管理體系的不順暢直接導致了,現在雖然農村社會保障的相關項目不是很多,但是,在進行具體制定、掌握、執行政策的機構到不少,而且這些機構的政策還各不一樣。這些部門看似在齊心協力的解決問題,可是事實上,因為其所在地位和所受利益關系的不一樣,在實際進行開展相關工作時,時常會產生決策或管理上的矛盾沖突,相當不利于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
農村社會保障管理水平程度不夠高,還主要集中表現在保險基金管理方面,這讓保險基金存在很大的風險。在通用的保險基金管理辦法上,社會保障基金的是一個三權分立的體系,他們之間相互平衡,以此來確?;鹕系陌踩?、流動性和收益性。可是,在我國現行的農村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中,絕大多是地區是使用三權集于一身的方法,嚴重影響了進行高效的監察監控,導致基金的使用和保值增值等存在諸多的風險。
任何制度的有序開展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法律來做后盾,雖然我國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中存在一些法律法規,但是,在其實施落實上還是缺少強硬的力度,沒有讓相關法律法規變成有機循環體。因為,關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法律體制,所以,現階段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可以說是在一個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困難處境上。
新型農村社會保障體制的建設完善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使大家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新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新農村的發展大走向,強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想要加快建設新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就需要制定處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對象的分層次的標準和比例。同時,也要根據某個地區里存在的不同農民對象制定出不一樣的補助最低標準線。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完善醫療救助體制,建設一個重大疾病保障系統,做到讓每一個有需要的農民可以看得起病、不怕看病,進一步的從本質上減輕農民基本生活包袱和經濟負擔。當然,在新農村發展過程中,改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中心思想。相關工作部門要做全方位掌控貧困家庭的人員人數、平均收入以及貧困原因等基礎要素,在結合最低生活生活保障標準體制,確定劃分出保障對象的條件和范圍,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流程來做,以保證貧困家庭得到正確有效的保障。
房子是一個家庭依賴的生存環境,健全改善農村低收入家庭住房補助制度,對過于困難的家庭住房開展救助措施是當務之急。首先,要對貧困人口中的殘疾人生活的住房進行改造,現在很多殘疾人所居住的房子基本可以用危房來形容,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其次,對獨居孤寡老人的房子進行扶持重建,幫助其度過一個安詳的晚年。在對住房問題開展救助時,其開展的中心是有限扶持困難對象的住房工作,有序的開展解決農村低收入人員的住房困難問題。
現在很多農民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意識還比較不清晰,沒有清楚的認識到農村社會保障能對他們自身產生的影響,這就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加大對其的宣傳力度??梢蚤_展一些下鄉知識科普講座或是印刷一些手冊,制定一些宣傳文案等方式,讓當地群眾能經過各種路徑了解相關機制,增減農民群眾的社會保障意識。
首先,想要完善健全農村社會保障管理制度,就要先做到管理規范上的統一,大力著手消滅各自管理、分割管理這樣的情況,充分結合人社、民政、衛生部門等,讓農村社會保障做到統一化管理。其次,在各個分級支付中還要針對不同農村社會保障項目進行與之對應的管理體制完善,制定出不同的管理內容的重點,并確保在管理實施進程中的規范化、科學化。
在強化對農村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檢控力度方面,有關政府部門要建議一個專門機構對社?;疬M行妥善保管、撥用、投資經營等,并對其進行實時監控,以此來提升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性,以及在對其運用上的合理性。
確保農村社會保障資金可持續性的關鍵取決于政府在資金源上的供應情況。這就需要強化財政中心的基礎調劑保險金體制,從根源解決社會保障資金所存在的整體性、規模性等關鍵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同時解決了因為每個地區財政狀況的不同而產生的保障水平的差異問題。與此同時,農村社會保障是由很多不同的保障項目組建而成,各個項目的保障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就應該更加精細化的劃分政府對不同保障項目和不同運作環節中的共同支出分配情況。
在擴展資源渠道的角度,不但要展現出政府本身的責任,還要展現出多元化的主體參與度。針對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明確政府、集體和個人之見的資金分配比,中央財政也要最大限度的向欠開發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方向提供資金的支持。
我國在發展的很長一段時期里受傳統思想影響嚴重,尤其是農民群眾,在他們的理念里是非常不愿意接受自己擁有的土地被集體化進行管理的,在他們的傳統思想理念中,沒有土地就沒有了生活的保障。所以,想要做到充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大力開展保障農民生活的辦法,為農民提供更有效的生活保障,協助其走出傳統思想的誤區,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主義制度,合理保障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收入平均水平。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工作,推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讓我國農業變的堅不可摧,進一步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在國際社會上的大發展、大飛躍。
綜上所述,強化改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是我國當前階段社會發展史上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能夠解決城鄉發展不均衡和降低貧富差距的強有力的重要舉措。農村社會保障工作需要不斷的擴大其內部需求,引導農民群眾進行合理消費,大力開展解決“三農”問題。對促進社會的發展的公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當前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再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工作,全面調動社會各界的參與度和積極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