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亮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蛇場鄉中心小學 廣西 隆林 533418)
就目前而言,絕大部分學校已經實現多媒體教學自由,并且部分農村地區的小學也多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便利。小學數學是一門涉及到邏輯性較高、抽象化理論知識的學科,對于思維邏輯能力還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數學相對來說是較難消化理解的。為了讓小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思路,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能力。
多媒體教學是通過為學生提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動畫等形式,幫助學生更直觀的接受教學內容,具有圖文聲、便捷的特點,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改變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講解的時候,通過播放生動形象的圖文視頻,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數學課堂上積極參與和教師的互動交流,并且在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上直觀的發現知識重難點,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歸納總結的方法,讓教學內容變得精簡,一定程度上可以合理的安排數學課堂時間,讓小學生對每節課學習的知識點有充足的消化時間。結合以上觀點我們可以發現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具有優化教材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的積極作用,教師要適當的將多媒體技術滲入到實際教學中,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2.1 沒有合理的設計多媒體教學時間。許多教師在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時,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展示教材內容。但是部分教師會出現過度重視多媒體技術,整個課堂教學都是學生觀看多媒體上的教學內容,導致教師沒有對其中的疑難點進行講解分析,小學生又沒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對有些知識點不能完全理解,忽略了正常的講課程序,影響課堂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1]。而且長時間的進行多媒體教學,學生也會出現視覺疲勞的現象,降低了學生對多媒體學習的興趣,影響學習效果。
2.2 缺乏合理的教學內容設計。現在有的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還存在著設計教學內容不合理的現象,教師在備課環節都是通過教材里的主要內容為學生展示的,沒有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并且還是只講課件內容,對學生實際碰到的數學問題沒有詳細講解。導致教學任務與實際情況不能協調發展,影響學生不能對數學知識深入理解,降低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3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水平低。由于部分教師年紀較大,沒有學習多媒體相關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在為學生設計課件的時候會直接使用網上的教學資源,并且沒有結合自己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修改,導致課件教學沒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處于被動觀看的局面,不能主動參與課堂講課中,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3.1 強化多媒體與實際教材內容相結合,構建完善的教學資源。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與實際教材內容相結合,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庫,幫助學生拓展教材內容,開闊學習視野,努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深化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2]。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教材內容《觀察物體》時,讓學生學習對同一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可能觀察到的不同圖形。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同學進行展示,利用我們身邊常用的物體進行觀察,比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讓學生生動的、直觀的觀察在不同方向物體所發生的變化,幫助學生能夠識別簡單的三視圖,感受其合理性。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畫一畫圖形,加深對不同角度物體展現的圖片的理解。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有趣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3.2 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情境教學。首先,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許多理論知識是和我們生活實際相關的,教師在數學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點通過情境模擬,創造一個有趣的課堂氛圍,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分析,熟練的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加強對邏輯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水平[3]。例如,在學習“克和千克”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創設一個菜市場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扮演賣家和買家,在買菜的時候注意物品的大小和重量,確定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學生會更加理解我們生活上常用的質量單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
其次,教師在創建教學情境的時候適當的加一些數學問題,利用課堂提問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學習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對數學問題積極思考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開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進行視頻播放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并且向學生提問,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以及我們的漢字中有哪些可以成軸對稱圖形。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并互相交流得出答案,可以讓學生發現原來數學知識和生活以及其他學科也是息息相關的,了解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
總之,多媒體技術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情景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輕松活躍的數學課堂,增加學習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3.3 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內容。小學生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模式也在迅速發展,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技術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幫助學生把邏輯思維性較強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的運用具體的事物展現出來,給學生優化數學知識的疑難點,提供正確的思路,減少在問題上的思考時間,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4]。
例如,在進行“平均分”課程學習時,其含義對小學生相對而言比較難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拿學生喜歡吃的糖果進行平均分,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多個的分,只到分完為止。每份必須要分的同樣多才可以叫做平均分。學生在觀看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對于這些糖果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讓學生在思考的時候強化理解,還能為后期的學習除法打下基礎。我們可以看出,在進行多媒體技術演練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的發現數學問題的重點,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結合以上觀點我們可以看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高效的數學課堂,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并且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優化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直觀的發現教材的重難點,創建良好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對數學知識有著較大的求知欲望,促進其對數學知識學習能力的提升,優化教學水平最終突破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