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梅
(江蘇省泗陽雙語實驗學校 江蘇 泗陽 223700)
體態律動主要是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讓學生跟隨著音樂節奏擺動身體,進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同時體態運動,還能夠讓學生全面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豐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這樣課堂教學氛圍也會變得更加活躍,讓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順利。
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策略,具備諸多應用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1 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體態運動,要求學生在音樂的播放過程中,隨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舞動身體,所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節奏和旋律的敏感詞,并且加強學生肢體的協調性,所以不僅可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標,還能夠促進學生其他方面身體素養的提高。
1.2 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態律動教學,實際上是一種相對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尋找到自己的興趣一點,將音樂作為個人的學習興趣之一,這樣學生在未來的音樂學習中將會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之同時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愛玩好動的時期,而體態律動剛好符合學生身心活躍的學習狀態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從而緩解學生對于學習的負面情緒。
1.3 體態運動可以讓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自我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再展開音樂教學時,音樂知識和學歷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相對抽象的教學內容,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想辦法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深度。而體態運動能夠讓音樂旋律和情緒轉變為學生的肢體運動和個人感知,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看到音樂旋律與節奏,從而將抽象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具體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得到提升。
2.1 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融入教學活動。在開展音樂課堂時,想要加入體態律動教學元素,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有感而發,自覺的給四肢的擺動產生欲望,這就說明學生在潛意識中已經融入到音樂的旋律節奏中,提高了學生對于音樂的主觀理解。與之同時每一名學生對于音樂節奏旋律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所以在體內運動活動中也能夠通過學生的肢體擺動來更加清晰的表現出學生的內心思想,對于教師的教育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學習《聽,誰在唱歌》這首歌曲是歌曲,全部內容相對簡單主要是以模仿小雞和小鴨的叫聲為主。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可以在教學開展之前為學生利用多媒體播放小雞和小鴨的叫聲以及走路形態,這樣學生在歌曲中將會展開聯想模仿視頻中的積壓形象來進行肢體的舞動,這樣學生將會對歌曲旋律擁有更深一層次的把握,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將會更加得心應手,并且還能夠在歌曲所創造的氛圍中,更為積極的融入到體態律動活動中增強學生對于歌曲旋律的自我體會,對學生的音樂情感有著積極的培養作用。
2.2 合理組織體態律動教育活動。小學生年齡偏小,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對不足,所以要讓學生自主完成體態律動教育活動,是極為困難的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活動加引導,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的完成體態律動活動。
例如,在節奏旋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能夠幫助尋找節奏的規律,可以要求學生按照歌曲的變化,拍打桌面生成與歌曲相呼應的節奏。此時教師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活動的參與欲望,可以突破課本內容,將學生所喜歡的一些流行歌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學生一邊聽歌曲,一邊尋找節奏,拍打桌面,在課堂中形成整體化一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2.3 設計舞動動作,優化美感體態。每一首音樂作品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情感,學生根據歌曲所表現出的體態律動,也應當能夠表現出學生的內心情感。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為學生設計舞動動作,優化美感體態,幫助學生利用動作來表達思想情感,從而促使體態運動活動更具魅力。
以多快樂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拍打節奏,一邊讓身體隨著旋律左右晃動,最后加上快樂的表情,隨著歡快的節奏共同舞動,這讓學生在擺動身體的同時將會感受到歌曲所表現的快樂因子。從而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感染,更好的來學習本首歌曲。
總而言之,在展開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如果可以加入一些體態動作元素,那么將會促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豐富有趣,讓學生喜歡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將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音樂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