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畏兵
魯中礦業有限公司采礦部 山東濟南 271113
在礦山企業發展過程中,監管機制是否發揮作用將影響安全生產管理的有效性。在安全生產管理中,有效、妥當的監管工作能夠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識、規范各環節工作人員的作業方式,進而確保生產環節有足夠的安全性。另外,監管制度也是企業是否遵守法律制度的體現,在健全、完備的監管制度下,工作人員自然會履行法律法規,提升礦山企業生產的規范度。不僅如此,倘若礦山企業沒有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引起足夠重視,更不論監管機制的好壞,那么當工程發生安全問題時,企業又怎能夠及時、高效的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員工在長時間積壓下便可能爆發,進而激化矛盾,對企業后續的生產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為規范礦山企業采礦工作,國家相關部門已出臺完善的規章制度,但由于礦山企業管理領導的安全認識程度不夠,相關安全技術制度并未受到重視,沒有全面落實到每一位工人,使其完全按照規章制度進行采礦工作。礦山采礦安全技術仍處于落后水平,或者不夠全面,無法有效發揮其作用,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無法及時找到根源,礦山企業管理層未能全面貫徹落實相關規定,管理工作存在諸多紕漏,導致企業畸形發展[1]。
制定礦山采礦技術安全管理的相關制度,需要依據大量的法律法規以及生產經驗,礦山企業應結合制度的實際實施情況,保證其合理性、有序性,結合以往發生的安全事故并對其進行總結,并分析事故原因,以此為前提對礦山采礦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以及安全教育。針對部分特殊作業操作人員,如爆破工、卷揚司機等,因其作業環境相對惡劣,存在較多操作風險,因而應單獨對其進行技術培訓工作,提高安全操作的意識。對于文化水平有限以及現代化設備操作經驗不足的工人,管理者應全面普及現代化設備的操作原理,使其跟上機械化發展腳步,在根源上解決安全隱患。與此同時,針對已經培訓完的采礦相關技術人員,管理者應同時制定相應考核制度,等待全體采礦相關技術人員通過考核、達到技術標準,方可進行采礦作業[2]。
礦山企業管理者應優化和完善現有的安全管理責任體制,將各項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每一位員工,從而提升安全管理的工作質量。企業可以幫助采礦作業管理者樹立工作目標,結合具體情況分解工作目標,確保安全管理職責逐一落實,并根據不同職能部門的實際工作情況,使安全管理體系具有較強的可行性,通過各項工作流程的細分,使管理者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管理職能。在規范安全管理流程后,管理者需保證一線作業人員嚴格執行,防止其因疏忽違反安全技術規范,為采礦作業埋下隱患,危害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通過提高礦山采礦安全管理職責的追究力度,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時,對相關管理者進行處罰,更好地落實安全管理機制。在進行礦山開采作業之前,應加強安全檢查力度,盡早發現作業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及時消除,通過檢查他人與自我檢查進行管理工作,對于現階段存在問題,借助長時間積累的經驗以及認真分析,制定相關解決對策。針對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制度,礦山企業管理者應全面落實,為采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安全的作業環境,結合企業內部的實際生產情況,補足政策制度的細節和具體措施,使安全管理責任機制得以有效實施,得以不斷完善。
對于礦山企業而言,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前提是擁有充分的安全施工保障,礦山生產工作的危險程度較高,倘若企業內部未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那么后續工程環節的安全性便無法保障。因此,企業在實際工程開始之前,便應緊密結合工程自身的屬性特點以及開采周圍的實際狀況,進行仔細的評估和考量,然后以分析后的結構為依據,對施工進程中可能出現的施工進行合理的預測,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便可以有效地應對施工進程中出現的緊急情況,進而使施工效率得到明顯的提升[3]。
在礦山生產過程中,一部分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相關工作人員技術安全意識淡薄、防護能力低下、操作不規范所導致的。為了降低技術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礦山企業便要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開展技術安全知識的普及工作,并及時帶領一線人員進行實踐操練,指導員工學習規范性的操作技能,進而使員工能夠從本質上認識到技術安全施工的重要意義,同時幫助員工更加規范地進行相關操作。另外,企業還應為工作人員傳授一些必要的自我防護措施,這樣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應對施工進程中存在的突發事故。如此一來,便可以在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同時,使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實。
綜上所述,采礦企業身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隱患影響著整體工作質量,危害著礦山采礦相關技術人員的人身安全,因而對于礦山采礦技術的安全管理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強礦山采礦技術的安全管理力度,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保證礦山企業的經濟效益區域上升,推動礦山采礦事業得以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