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倩
(山西金融職業學院,太原 030008)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良好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我國高職院校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高職院校得到了良好發展。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提升、規模的擴大,拓寬了其科研領域,高職院校的經濟活動逐漸復雜,涉及面更加廣泛。為了保障高職院校的良好運行,要重視審計監督工作,從根源上保障資源的合理分配,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
隨著高職院校信息化發展逐漸成熟,內部審計工作也從人工審計逐漸向現代化審計方向轉型。在高職院校內部審計模式改革過程中,應重點轉變以下方面。
①重視審計理念的轉變。應將傳統控制資金走向的管理理念轉變為內部管理機制控制理念,由重視審計結果轉變為重視審計過程。②重視審計職能的轉變。應改變審計監管部門單一的監督職能,實現監督職能與服務職能融合,提升審計監管工作成效。③重視審計目標的轉變。需從查錯糾弊向內部控制評價以及風險評估方向轉變。④重視審計內容方面的轉變,由財務控制向信息系統以及業務控制等方面轉變。⑤重視審計手段的革新,由事后控制轉變為事前、事中控制。⑥將計算機管理系統融入審計監督工作中,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改變傳統人工操作模式,實現精細化監督管理。
現階段,隨著高職院校的良好發展,審計監督工作內容不斷擴展,內部審計工作從單純的財務審計轉變為責任審計、基礎建設審計、內部控制審計以及經濟效益審計等,能夠有效提升審計監督工作質量。但由于部分高職院校對審計監督工作的認識不足,并未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評價標準體制,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機系,降低了審計工作質量。與此同時,基礎建設維修工程也不納入內部審計工作,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到位,導致經濟損失發生后無法開展責任追究工作,造成嚴重的資金浪費,阻礙了高職院校的良好發展,進而提升了高職院校運行風險。
一是內部審計管理意識薄弱,審計制度不夠科學,弱化了審計工作的合理性。加之審計人員意識不足,導致審計目標不夠合理,審計監督管理工作難以滿足實際需求。二是審計主體不夠完善,審計人員職業素質不高。我國高職院校審計工作起步較晚,機構也不夠健全,導致審計體制不夠完善。部分高職院校在財務管理部門以及審計監督部門僅設置2~3個崗位,人員編制不足,給審計監管工作的良好開展帶來了一定難度。隨著高職院校的發展,其內部審計業務逐漸豐富,審計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審計經驗以及良好的職業判斷,但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審計人員年齡結構老齡化,專業知識不扎實,不能適應審計監督工作的要求。三是審計結果并未得到有效運用,監督工作執行力度不足。部分高職院校忽視了審計監督工作,加上高校領導給審計部門布置的任務過多,而審計部門與被審計部門屬于同級部門,導致審計結果缺乏真實性。因此,在當前高職院校審計體制下,內部審計的結果缺乏合理性。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其辦學規模逐漸擴大,業務活動的復雜性也提升了高校審計工作的風險。①內部審計制度不夠完善,形成了審計風險。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提升了審計部門徇私舞弊的可能性,使審計人員的評價和判斷缺乏標準,極易形成審計風險。②審計建議的失誤,引發決策風險。內部審計部門可通過審計行為接觸到高職院校的各種相關信息,通過審計結論的方式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依據,當審計結果存在問題時,將導致審計結論也存在問題,進而提升決策風險。
目前,部分高校仍引用傳統的賬目基礎審計方式,以查錯防弊作為審計的重要目的,忽視了內部控制以及整體的管理和經濟效益的分析。加之內部審計人員風險管控意識不到位,監督管理手段較為落后,使審計深度不夠、審計效果不佳。隨著高等教育制度的革新,高校的審計任務不斷增加,沿用傳統的審計技術不能實現精準度高、效率高的審計。
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審計監管工作的重要性,保障審計工作理念能夠滿足實際需求,提升內部審計工作地位,確保審計管理工作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為高職院校的良好運轉奠定基礎。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應轉變傳統審計思維,完善審計人員職能,樹立正確的審計服務理念,推進審計工作的轉型。首先,高職院校應從宏觀角度分析審計工作,不斷發揮審計監督工作的作用,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效益審計以及財務審計等方式,對高職院校的各項運營信息進行系統分析,提出降低風險的有關建議,為決策提供有效依據。其次,高職院校應不斷強化審計工作的風險意識,加大內部審計工作力度,對學校預決算的執行情況進行有效審計,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增強學校經濟活動的合規性以及與合法性。高職院校還應確保其經濟活動中資金運轉的合理性,從根源上杜絕資金浪費。最后,高職院校應樹立審計服務意識,明確審計監督管理工作與服務的關系,在審計服務中實現監督,不斷強化審計監督工作的服務性,促進高職院校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發展和轉型。
內部環境建設對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起決定性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應建立良好的內部環境,制定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開展法規宣傳工作,使各個部門與教職員工意識到審計工作的重要性,為審計工作的良好開展奠定基礎。此外,由于審計工作涉及的范圍較廣,高職院校高層管理人員應處理好各個部門的利益關系,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確保審計工作良好開展。
高職院校應重視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首先,應打造作風過硬的審計隊伍,并且審計人員需具備較高的職業水平,遵循審計原則,促進審計工作的良好開展。其次,應不斷優化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確保其具有較高的職業水平,培養熟悉審計工作流程,精通經濟、法律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綜合型人才,提升內部審計隊伍的素質。最后,應不斷優化審計人員隊伍專業結構,保障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職院校應基于我國頒布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以及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對院校內部各個部門的財務收支情況、基建項目經濟運轉情況以及整體經濟收益情況等內容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及時發現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減少財務管理工作漏洞,糾正違法亂紀現象。與此同時,高校應建立審計問責制度,對被審計部門存在的財務問題進行問責,對違紀人員進行嚴厲懲處。被審計部門應結合審計建議進行整改,并在規定時間內調整財務管理工作,確保整改方案落到實處。對多次督促仍不進行整改的單位,審計工作人員要及時向學校報備,不斷加大審計監督執行力度,提升審計工作的有效性。
高職院校應不斷創新審計技術與審計方式,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充分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不斷提高審計工作效率。高職院校管理人員還應將計算機審計方式作為重要手段,不斷推進審計工作的轉型,完善內部審計平臺,重視網絡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確保高職院校審計從手工操作轉為信息化操作,降低人工管理成本。高層管理人員應重視審計系統維護人員的配置,確保系統能夠正常運行。還應不斷加大審計管理信息系統的資金投入,購置運行穩定的審計軟件,強化對審計人員計算機操作技術的培訓,為審計工作的良好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審計人員應將審計結果、審計流程及時公布在校園內部網絡,確保管理人員能夠第一時間獲取審計結果,及時調整決策,促進高職院校良好發展。
高職院校審計監督管理工作可以對學校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管理人員應重視內部審計監督,不斷調整審計工作,優化審計程序,從根源上保障審計流程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運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及效率,減少審計監督工作漏洞。與此同時,應對當前高職院校審計監督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進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促進高職院??茖W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