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偉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01
地基基礎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造價、工期和勞動消耗量均占工程建設的較大比重。地基基礎是屬于地下隱蔽工程,一旦發生事故損失巨大的同時補救也十分困難。因此,基礎設計工作是工程建設設計中的重要環節,科學合理的選擇地基基礎類型是降低建設造價,保證結構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基基礎的設計應根據地質資料,結合建(構)筑物結構類型、材料情況與施工條件等因素合理設計。地基要有足夠的承載力,地基的變形要在建(構)筑物允許承受的范圍內,當天然地基不能滿足以上要求時,對天然地基進行處理形成人工地基,保證其安全與正常使用。本文以“董家口某污水處理廠工程”為例淺談沿海地區地基處理在工程案例中的應用。
該污水處理廠項目包含粗格柵及提升泵房、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AAO生物反應池、二沉池、深度處理(中間提升泵房、高效沉淀池、V型濾池、消毒接觸池)、鼓風機房及加藥間、污泥脫水機房及儲泥池、變配電間及中控樓等主要建(構)筑物。為滿足污水處理工藝的需要各建(構)筑物的結構形式、埋置深度等各不相同,因此采用的基礎形式也不相同。本文將介紹建(構)筑物其因地質條件、功能需要等不同而采用的不同地基處理形式。
污水處理廠的工程地質條件依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勘察)》進行。場地地質資料摘錄如下:
①填土(Q4ml):黃褐色-灰褐色,松散,稍濕,主要以砂狀、碎塊狀花崗巖風化物和粘性土為主,局部地段底部存在少量淤泥,含碎石,粒徑普遍在100-300mm,局部回填較多塊石,最大粒徑不小于800mm。局部鉆探施工中有漏漿、跳鉆現象,回填年限小于5年,該層未經壓實處理。層厚0.5-14m。
②淤泥質粉質粘土(Q4m):灰色-灰黑色,流塑,有腥臭味,高壓縮性,淤泥含量不均,約15%-30%。干強度與韌性低。層厚0.5-2m。
③粉質粘土(Q4al+pl):灰黃色-黃褐色,可塑-硬塑,刀切面較光滑,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局部混中粗砂顆粒。層厚0-1m,承載力特征值fak=160KPa。
④全風化花崗巖(γ53):黃褐-肉紅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組織結構基本破壞,但尚可辨認,巖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巖石堅硬程度為極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該巖層遇水具有可軟化性、崩解性,開挖后有進一步風化的特征。層厚0-1.8m,承載力特征值fak=500KPa。
⑤強風化花崗巖(γ53):黃褐色-肉紅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組織結構大部分被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很發育。巖芯呈砂狀、碎塊狀,干鉆不易鉆進,巖芯采取率約70%。該巖層遇水易軟化、崩解,開挖后有進一步風化的特征。巖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巖石堅硬程度為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層厚0-7.8m,承載力特征值fak=700KPa。
⑥中風化花崗巖(γ53):肉紅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結構部分破壞,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風化裂隙發育。巖體切割成巖塊,巖芯呈塊狀、柱狀,巖芯采取率90%,RQD較差的。巖石堅硬程度等級為較硬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Ⅳ級。開挖后有進一步風化的特征。最大揭露厚度15m,承載力特征值fak=2500KPa。
污水處理廠自然地坪標高1.000-12.000(本文中的高程均為1985國家高程),呈北高南低,局部因人工填土突出。設計地坪均為8.000,設計抗浮水位地下1.0m,絕對高程7.0m,地下水容重10KN/m3。
工程用地場區內地質條件復雜,自然地坪地形起伏較大,巖石層深淺不一,頂面坡度較大。場區內建(構)筑物的地基處理主要分為三類:粗格柵及提升泵房、消毒接觸池基礎埋深大,天然地基滿足承載力及變形要求,自身滿足抗浮要求,僅局部需進行地基處理;AAO生物反應池基礎埋深大,天然地基滿足承載力及變形要求,自身不滿足抗浮要求;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二沉池、中間提升泵房、高效沉淀池、V型濾池、鼓風機房及加藥間、污泥脫水機房及儲泥池、變配電間及中控樓基礎埋深淺,天然地基為填土層或軟土,無法滿足承載力及變形要求。
粗格柵及提升泵房底板長18.9m,一側寬5.2m,一側寬8m。基礎埋深12m;底板下底面標高-4.0m。敞口無頂板,頂板上有吊車棚及懸挑排水渠道接細格柵。粗格柵與細格柵間設置變形縫,粗格柵及提升泵房自身滿足抗浮要求。底板下持力層為⑥中風化花崗片麻巖,其未經修正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ak=2500KPa。消毒接觸池底板長8.8m,寬8.8m。基礎埋深7.05m,底板下底面標高0.95m。水池有頂板,頂板上部為單層建筑物加氯間,房間內有儲藥罐和加藥設備。消毒接觸池底板距離持力層約2m采用C20混凝土換填至設計標高。
AAO生物反應池底板長44.2m,寬36.9m,基礎埋深8.3m,底板下底面標高-0.3m。敞口無頂板,底板下持力層為⑥中風化花崗片麻巖,其未經修正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ak=2500KPa。天然地基滿足承載力及變形要求,自身不滿足抗浮要求。對埋入地下水位以下的大面積敞開式構筑物,必須考慮空池時的構筑物抗浮問題。解決構筑物抗浮的方法有很多:配重法:為了滿足抗浮要求,通常優先采用壓重法,生物反應池無頂板無法進行覆土配重。底板下設置抗拔樁或抗拔錨桿:利用樁或錨桿與土的擠壓產生的摩擦力來承受底板上所受的浮托力。預制樁施工速度快,質量容易保證,但是不易穿透較硬的巖基;鉆孔灌注樁抗浮機理同預制樁,不同之處在于本法是在現場成樁,造價與預制樁相當,但其成樁質量不如預制樁穩定,大面積灌注樁造價成本較高;抗浮錨桿適用于巖石基礎,錨桿與巖石的摩擦力能很好的達到抗浮要求。根據以上比較,生物反應池在天然基礎上進行抗拔樁地基處理,以達到抗浮設計。
其他單體基礎埋深淺,天然地基為填土層,無法滿足承載力及變形要求,地基處理方式采用鉆孔灌注樁,處理相對簡單,本文將不在贅述。
本文以“董家口某污水處理廠工程”為例淺談地基基礎設計及沿海地區地基處理在工程案例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