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霞
【摘要】伴隨我國整體經濟的增長,在建筑市場之中,招標工程的數量越來越多,整個市場也變得越發完善。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為了能夠生存,要么有著較強的技術優勢,要么有著雄厚的資本。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就需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結合早期的不足,及時調整。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對于加強成本管理的具體方法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問題;應對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1.223
對于市政工程企業而言,為了能夠在激烈環境中脫穎而出,自然需要在施工過程中,盡可能縮減資本投入。如此一來,就能在項目之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長此以往,企業的綜合水平就會達到更高層次。
1、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1成本管理意識差
從目前來看,我國市政工程幾乎全部都采用了項目經理責任制,以此使得管理人員有著更高的責任意識,并采用針對性措施,縮減投入,提升企業的經濟水平。然而,當前部分管理者單純注重場地管理,而對成本管理有所忽視。企業自己也是基于進度,對管理人員進行考核,而從未考慮成本投入。如此一來,很容易造成管理工作全方位失控,在出現虧損后,很難在第一時間找到問題,自然無法及時處理,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1.2成本管理體制有缺陷
其一,人員素質偏低。一些企業的管理者能力有限,文化水平不高,有些則是雖然由理論基礎,但沒有足夠的經驗,使得各項工作的開展受到了限制。
其二,材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使得材料購買和使用都出現了多方面問題,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繼而使得成本投入提高。
其三,成本核算流于形式,在施工的時候,沒有將成本預算和核算工作整合在一起,也沒有進行階段成本分析。如此一來,核算工作的效果自然無法體現。
其四,在施工項目之中,間接費用也是一筆重要開支。但是,一些企業并未對此提高重視,使得費用支出出現了嚴重失控的情況。
1.3對項目質量管理有所忽視
所謂質量成本,主要是指確保工程質量達標的相關費用投入和并未達標時造成的損失。為了提升項目質量,通常都會使得成本增加,但不能讓成本和質量完全對立。在人們的潛意識之中,高質量自然需要高成本作為基礎,一些經理人為了能夠不承擔質量責任,就會單純注重質量,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進行成本管理。如此就會導致企業的經濟效益下滑,甚至有可能造成額外成本產生[1]。
1.4缺少獎勵機制
企業內部除了要對經理人員的個人權力和責任進行明確外,還需要設置一些激勵機制,做到獎懲分明,以此提升成本管理的實際效果。然而當前一些企業在對員工進行業績考核時,幾乎沒有做出任何規定,員工無論完成多少,獲得的評價幾乎都完全一樣,因此使其積極性受到了影響。這樣一來,即便經理人員積極管理,實際效果也無法令人滿意。
2、加強成本管理的具體方法
2.1控制生產資料投入
通過制定完善的材料購買制度,在對施工項目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材料現有的存量,促使資金周轉速度有所提高。在進行材料采購的過程中,應當先做好市場調查工作,根據質量,對比價格。若部分材料的消耗量偏大,價格總額也偏高,可以采取招標的形式,選擇最佳的材料種類。此外,還需要做好現場管理活動,確保材料的堆放足夠合理,以防二次搬運帶來不必要的損耗。對于收料制度也要強化,在進入場地之前,應當認真點驗,保證質量和數量都能達標。在發料的時候,需要按照計劃內容進行發放,保證賬務和物品完全相符,臺賬十分清楚。所有剩余材料都要回收,做到二次利用。
2.2控制機械費用
管理部門需要參照質量、進度以及設備能力,對場地機械進行配置。一些外租設備,需要按照臺班、工作量或者包月的方式,定期租賃。同時還要基于油量的定額消耗,及時抽查,并對設備的使用時間展開安排。
2.3控制人工和場地費
做好人員編制工作,定崗定員,項目的內部結構必須足夠精干,有著非常高的效率,盡可能縮減中標人工費和員工工資之間的差距。此外,對于一些間接費用也要展開控制。而對于一些雜項費用,更要做到足夠明確,深入關注,有效控制[2]。
2.4建立考核制度
針對施工費用、管理費用和利潤費用,分別進行細化和量化處理,做到有效分解,并在各個施工項目的階段中滲透。在現有的管理體系之中,所有部門人員的基本職責都要進行明確,做出相應的界定,為其賦予特定的權利,以此更好地履行職責。在工作任務完成之后,還要通過物質的方式展開獎勵,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以防其出現工作態度死板,思維模式陳舊的情況。所有環節都能有特定的人員負責,各項指標都能落實到個人。如此一來,企業內部就會形成一個十分完整的管理網絡,進而對成本投入展開全方位管理。
2.5采取動態管理
對于成本投入,理應采取動態管理的方式,對于事中控制以及事前控制部分予以強調。在施工的準備階段進行成本管理時,應當基于組織設計的內容,對目標進行確定,編制相應的計劃,制定管理方案,為之后的管理工作推進奠定基礎。在進入竣工階段之后,成本盈虧基本上已經完全確定,即便有誤差出現,也無法展開糾正。所以,企業就需要提高對成本管理的重視度,采取動態管理的模式,及時找出其中的問題所在,依靠特定的方式,將成本投入控制到最低。
2.6注重質量成本管理
通過應用質量管理的方式,在各個分項活動正式開始之前,理應采取技術交底的方式,從規范層面入手,嚴把質量關。通過合理的管理模式、高水平工藝和先進的技術,打造質量簽證制度,保證各個工序的質量都能提升,滿足規定水平,以防質量下降,造成成本投入提升。另外,在保證質量和數量都能達標的基礎上,盡量縮減成本投入。對于工程變更,理應在第一時間出具變更聯系單,并對工程總量和實際投入的金額展開監控。若因為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造成工程停工,必須及時展開簽證。如果由于甲方的因素,使得工期出現延期,抑或帶來了較大損失,則需要辦理書面手續[3]。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一些市政施工企業對于成本管理工作缺乏重視,導致整體投入偏高。為此,企業就需要轉變態度,通過多方面措施,及時處理相關問題,以此促使成本投入能夠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楊忠.淺談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環球市場,2017, 000(029): P.174-174.
[2]張篤利.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商品與質量,2019(S3):217-219.
[3]曹宇.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城鄉建設,2013, 000(003):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