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庹鑒 魏曉軍 呂捷


摘 要:奔馳項目班,在《鉗工》課程教學中,創新的使用制作奔馳星徽車標作為教學載體,綜合運用各種鉗工加工工藝和技術,在制作工件的過程中,完成課程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并通過在項目班的成功實踐,驗證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最終反哺專業建設,實現項目班的開設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項目班 鉗工 車標 課程實踐
Practice of "Fitter" Course in Auto Inspection Project Class with Equal Emphasis on Technology and Ability
Liu Xu Tuo Jian Wei Xiaojun Lu Jie
Abstract:In the Mercedes-Benz project class, in the "Fitter" course teaching, the teachers innovatively use the production of Mercedes-Benz star emblem car logo as a teaching carrier, comprehensively use the various fitt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workpieces to complete the course teaching, inspir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on to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ourse teaching. And through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in the project cla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design is verified, and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s finally fed back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project class.
Key words:project class, fitter, car standard, course practice
2014年,我院與戴姆勒大中華投資有限公司簽約,開設“戴姆勒中國職業教育學院”項目班(原名“戴姆勒鑄星教育項目”)。通過多年的合作,該項目為四川地區的梅賽德斯奔馳經銷商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機電、涂裝和營銷人才。學院也提升了專業影響和就業平臺。對于專業發展而言,除了在技術和師資方面的提升,最大的收獲應該是課程的更新,包括體系、內容、評價等一系列的提高。
在合作的推進過程中,有成績,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比如:精益求精、鍥而不舍、完善細節等等。這些非技術的關鍵能力,很難通過講授、作業等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而且這個問題也成了學生實習和就業過程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從企業的反饋來看,在企業中成長最快、最好的學生,很多并非是學校里面成績優異的那些同學,而恰恰是一些平時默默無聞,仔細回想起來“非著名同學”。他們可能默默無聞,卻一直在認真努力;他們可能成績并不拔尖,卻一直在緊緊追趕。項目班的學生,基本都是全年級、全專業比較優秀的,從筆試、實操、面試等環節一路打拼過來,不可謂不突出。但是,除了崗位專業能力以外,職業素養等關鍵能力的成長,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也日漸突出。
課程是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載體,如何將這些關鍵能力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貫穿于課程教學過程中,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我們在專業課程中,通過參觀、車展實習、環境模擬等手段,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不斷推進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一直希望有這樣一門課程,從課程開發開始,就始終貫穿著技術與能力并重;在教學設計中,除了技術問題,同時也關注學生的態度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感受成功的秘訣在于技術和能力的完美結合;最后,學生能在課程學習后,有一個值得回味和驕傲的作品。
在2019年,在項目管理團隊的引領下,奔馳機電班的教學大綱,已經完成了4個版本的更新,最新頒布的機電技術大綱4.0版本中,新增加了一個《鉗工》單元。經過認真分析,我們覺得這門課程有以下幾個特點,能成為實踐的良好載體。
1、能制作出一個實實在在的作品;
2、需要新舊知識和技能、力量與精細、態度和情緒等多個方面的磨合;
3、時間、體能、細致等,會對作品質量產生影響;
4、可以觀察學生在比較艱苦條件下,對自身目標的堅持和執著。
1 教學載體選擇
《鉗工》是一門傳統課程,我國的純機類和近機類專業,中專、大專和本科院校,都開設或曾經開設過這門課程。在德國等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也是機械類專業學生的重要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制作榔頭等部件是比較常見的教學載體,也是非常成熟的教學案例。對新時代的學生們缺乏吸引力,難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該是到了有所變化的時候了。
在策劃奔馳機電班的《鉗工》課程的過程中,恰巧和《奔馳企業文化》的課程在同一個學期進行。《奔馳企業文化》的教學內容中,發展歷史是重點,奔馳星徽又是重中之重。同學們通過學習,了解汽車發明者的發展史,認識世界上最知名的汽車標志的演變,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品牌的自豪感。在課程的策劃中,一方面考慮配合星徽歷史的教學,一方面考慮讓學生體會星徽標志的自豪感,同時想對教學載體有所突破和創新,所以選擇了制作奔馳星徽這個工件。而星輝標志的復雜程度、技術使用種類、尺寸等,又比較適合作為教學載體。并且學生對星輝標志的制作也躍躍欲試,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也非常有利。
在課程開發階段,我們與項目管理團隊進行了充分詳細的溝通,獲得了合作方的支持和認可,并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保障了課程的順利實施。
2 教學實施
在材料選用上,根據教學時間限制和技術路線設定,分別選擇5mm45#鋼板和10mm45#鋼板制作立標和底座。在制作工藝上,為了使學生充分掌握鉗工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設計了劃線、銼削、打孔、攻絲等多種技能交叉使用的技術路線。圖1為經過劃線——鋸割——銼削——鉆孔等工藝組合使用而加工出的奔馳立標的過程。
在底座的加工過程中,我們在前期工藝的學習基礎上,新增加了攻絲、焊接等新技術的學習和使用。
在教學過程中,并不簡單采用老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方式,而是啟發式的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把鋼板發到學生手里,讓他們提出如何變成星輝標志。改變以前學生被動參與的局面,培養主動精神和參與意識。
在加工過程中,倡導互相協作、共同提高,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在較長時間的加工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討論、互幫互助,改變以前那種單打獨斗的模式,為今后進入企業,增強在班組和團隊中的適應能力打下基礎。
3 評價和反饋
課程評價除了傳統的過程記錄以外,我們對作品質量采用了盲評的方式。在編號后,請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從尺寸精度、表面質量、位置和裝配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將評選出來的最優秀的作品,以班級的名義贈送給項目合作方作為紀念。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對比評價,以及獎勵性的舉措,培養學生對自己工作質量的珍視,增強了學生的質量意識、責任感和榮譽感。
在《鉗工》課程教學工作結束后,通過調查和訪談,學生都進行了積極和良好的反饋。學生表示,這是他們上得印象最深刻的課程,不僅學到了很多鉗工加工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培養和鍛煉了自己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精益求精、團隊合作等意識。學生們都盼著每周五的《鉗工》課,即使辛苦、粉塵也不在乎,因為工作中的每一份付出都有意義和收獲。他們用盡各種技能,把一塊又黑又涼的鐵塊,以奔馳星徽標志立體的面貌呈現出來,經過打磨以后,這顆最閃亮的星更加熠熠生輝。他們在加工過程中,學到的不僅是奔馳的歷史和鉗工的技能,體驗的也不僅僅是面向天空、陸地和海洋的目標,更多的是體驗到了認真工作的責任感、有付出就有收獲的成就感。
在很多職業院校,都有開設項目教學班,與主機廠等各方進行合作,共同定向培養人才。企業方一般對課程、計劃等,都有一定的規劃和要求。作為教學任務的直接承擔者,學校教師應該主動參與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在項目班課程的開發過程中,融合企業需求與學校培養目標,兼顧品牌文化與學生興趣,協調崗位技能與關鍵能力的共同發展,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這次的《鉗工》課程的策劃和實施過程中,我們總結了以下一些心得:
1、教學載體的更新很重要
現在學生的思想活躍,生活經歷也比較豐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他們的興趣點和積極性,是教學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傳統的一些載體,已經很難再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了,通過與一些“新奇”的、“高大上”的事務的結合,往往有更好的效果。載體除了其表面的吸引力,還要考慮其背后有可能涉及的企業文化、技術路線、難度與技巧等因素,從而挑選出一個合適的對象。
2、學習成果的實物化呈現意義重大
學生如何呈現學校成果,教師如何檢查學習效果,在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在項目班教學過程中,涂裝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較高。因為他們的操作成果,都是以一塊塊板件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放在一起比較高下立見,沒有捷徑可走。而一些以操作過程為主的專業或課程,往往由于師生比的影響,給學生留下了“偷懶”的空間。通過這次工件的制作,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反復制作了3個工件,有的同學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的工作。三位女同學放棄照顧,堅持要求自己獨立完成作品。圖2的作品就是一位女同學完成的,評分名列班級前三。全班同學在完成作品的同時,配合老師完成了一門優質的課程。
3、項目合作中的主動性和為我所用
在項目合作中,校企雙方各自的需求如何統一?堅持培養人才的目標是雙方的最高目標,培養的途徑和方式只是過程而已。在《鉗工》課程的設計中,既滿足項目管理方的要求,又結合學校培養方案的總體安排,實現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以更新教學載體為手段,達成校企合作雙方的目標,并最終使學生受益。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準備把這次實踐的體會和經驗,融入到汽檢專業的整體教學安排中,從點到面,將項目班的有效實踐,推廣到其他班級和課程,體現項目班對專業、系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戴姆勒中國職業教育學院汽車機電技術大綱.戴姆勒中國職業教育學院,2019年.
[2]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