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利凱
摘 要:在當前的城市道路運輸中,由于私家車輛和道路表面運行車的類型的改變,導致城市交通大多處于一個較為緊張且堵塞的狀態,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時期,城市很容易產生交通擁堵。為了不影響人們的日常出行,為了滿足多種不同的運輸需求,有效緩解交通壓力,就需要針對道路進行人性化設計,實現人、車、道路以及環境等各方面的有效融合,提高道路的質量,從而保證運輸的通暢,具體的可以將道路寬度和占用面積以及使用功能上進行設計調整。分析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的含義以及開展設計的基本原則,并且研究道路設計中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城市道路 人性化 設計
On the Humanized Design in Urban Road Design
Niu Likai
Abstract:In the current urban road transportation, due to the changes in the types of private vehicles and road surface vehicles, most of the urban traffic is in a tight and congested state, and especially during the rush hour, the city is prone to traffic congestion. In order not to affect people's daily travel, in order to meet a variety of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needs and effectively relieve traffic pressu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humanized design for roads,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people, vehicles, road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oads, so as to ensure the unobstructed transportation. Specifically, the road width, occupied area, and use functions can be designed and adjusted.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humanized design of urban road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design, and studies the specific methods in road design.
Key words:urban roads, humanization, design
1引言
在以往的城市道路設計中,主要是為了滿足交通運輸要求,對其線路和分布方式來進行設計,并且對不同道路段的交通流量大小進行計算,以滿足人們出行需求,因而在人行道與自然環境和機動車、非機動車等方面的開發較少,認為只要滿足了交通運輸要求就可以,隨著道路運輸環境的日益變化和人們對于運輸質量的要求提高,在城市道路設計中,更加注重的是駕駛的安全和舒適以及功能性,所以要進行人性化的設計,對道路進行調整和改進,創造統一、協調的人文景觀。
2 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的概述分析
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交通運輸需求的最大滿足,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而且要針對人群的特點,來進行人性化設計,比如老年人和幼兒以及行人、自行車等,以人為主核心,作為設計的主要因素,確保在滿足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和運輸需求下,提高道路的使用功能,但是在城市運輸中,會產生較大的噪音和污染,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所以要將道路與人和自然環境相結合來進行設計,為人們創造一個優越的道路運輸環境,降低在長時間開車過程中的疲勞感,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等,具有重要的意義[1]。
3 道路人性化設計的基本原則
3.1 協調和統一性
在進行城市道路的設計過程中,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主要交通運輸干道和居住區域內的道路,比如在進行道路設計時,根據當前路段的車流量和車子類型,來將人行道和機動車以及中央綠化帶等進行優化設計,并且確保在居住范圍內的道路設計與城市運輸相統一結合在一起,保證整體性。
3.2 以人為本
在進行人性化設計時,就要堅持以人為核心,來滿足人們對于交通運輸的不同需求,提高運輸質量和效益,還要對一些特殊人群進行綜合考量,保證道路設計的合理、科學。
3.3 可持續發展
在不同的地區和城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對于道路運輸的需求和標準也不同,因而在開展設計時,可以根據當地道路運輸的變化和發展情況,進行功能化設計,同時為了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降低對生態環境系統的改造,還要與城市道路發展規律,進行靈活性設計,以便于后期的調整,提高可行性,以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
4 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
4.1 道路橫斷面設計
4.1.1 人行道
在城市道路運輸中,為了緩解壓力,會對人行道進行改造,降低占用面積,來擴展道路運輸,對于人行道而言,它不僅僅是為了行人提供服務,而且與城市的景觀和相關服務設施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人性化設計時,可以對人行道路面的色彩和圖樣以及鋪設材料方面進行調整,可以選用一些防滑性的環保材料,還可以使用地磚鋪設成不同的圖案,要保證鋪設的整齊和密實度,在人行道與上坡路段中,會將車輛的坡度設計低于人行道的十五厘米左右,有利于保證運輸的安全,但是實際上對于一些弱勢群體來說行走卻顯得較為不便,而且景觀設計上較為生硬,所以在進行人性化設計時,可以選用坡道的形式,運用不同的色彩來作為區分的條件,可以將自行車道運用紅色瀝青材料來進行路面施工,而人行道可以使用白色的彩磚鋪設。此外在車行和人行道的高差設計方面,如果高差較大,可以將這兩個通行道設置成兩個縱向坡度,當差異較小時,可以在它們之間運用擋墻設計,進行分割,不但可以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而且還可以對樹木進行有效地保護,再結合景觀布置,可以形成較為特色的道路景觀,為運輸創造了優越的環境[2]。
4.1.2 非機動車
主要是根據道路功能系統的劃分情況來看,在進行道路設計時,將生活和交通運輸相結合的方式,導致一些動力和性能都不同的車輛混合在一起,特別是非機動車道會由于機動車和行人的影響,增加運輸安全隱患,所以給予該方面國家有著明確的規定,確保非機動車道的具體寬度大小,要結合車道的倍數來進行。
4.1.3 機動車
該車道的寬度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車輛自身的寬度和水平方向上的安全行駛距離,橫向的控制取決于車輛的速度,如果方向盤的擺動會導致在行駛的過程中,行駛線和車道線會存在較大的角度差異,導致安全問題,所以在進行人性化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而車輛自身的寬度是恒定的,不同的類型寬度不同。
4.2 平面線形設計
在道路線形的設計方面,主要是根據兩邊建筑和道路的運輸情況,進行緩和曲線和平直線設計,然后結合駕駛員在行駛中的心理和視覺變化,針對不同的路段進行先行設計,確定曲線設計中的長度和離心率大小,以保證運輸的舒適、安全[3]。
4.3 道路工程設計
主要是對生活性和交通性能的道路設計。其中的交通設計是為了滿足交通運輸的基本需求,可以在人行天橋和路燈,以及護欄等方面運用人性化設計。而在生活方面的設計,根據道路的平面線形設計情況,在道路兩邊種植樹木,在道路和街角的交叉部分,設置斜路障,還可以在居住范圍內的入口處,設置限速等標志。此外要注意的是根據相關的道路設計原則,對道路運輸流量進行控制,確保道路分布的均衡,比如城市整體道路組織形式,以及分布特點,設置行人無障礙通道,
4.4 道路運輸基礎設施
4.4.1 臨時停車場
在停車場中,會存在較為嚴重的混亂現象,并且與實際用地上有荷載較大的矛盾,因而針對這種情況,對于一些較為寬的人行道,可以作為臨時停車場,來停放機動車輛,但是要和城市道路的特點相結合,而且根據不同的路段和行駛時間進行劃分,制定對應的收費標準。
4.4.2 綠化
在進行人性化設計時,除卻在人行道的兩邊和中央綠化帶進行植被的栽種外,還可以加大在路邊的樹木種植數量,減少城市交通運輸產生的污染,提高視覺效果。可以根據主要干線和分支的布局狀況,明確主次關系,所以可以進行隔離帶和交通島的設計,而對于一些人口較為密集的地段,可以將其設置為步行街的方式,來保證運輸的安全。
4.4.3 道路與休閑一體化
在車輛逐漸增多的現象下,為了節省城市用地和緩解人與自然的矛盾,可以在居住范圍內的道路上,設計一些較小的休閑廣場,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
4.5 城市道路與周圍自然、人文環境的協調
在進行道路的設計時,可以多加利用曲線的組合,來創造良好的運輸環境,還有在進行斷面和道路兩邊設計時,其布局要合理,對于較高的建筑,斷面要簡單、寬敞,而較低的建筑,布局要緊湊有致。還有在色彩的運用方面,可以根據道路兩邊是現代建筑時,對于人行道的鋪設,可以使用彩色混凝土或者花崗巖等材料,如果是仿古類的建筑,可以運用灰色磚體,或者一些較為古樸和典雅的材料[4]。
4.6 路面結構
主要分為兩種:柔性和剛性路面,根據現階段的道路設計來看,大多采用柔性路面,對于原有的混凝土路面改造,運用加固處理,并且在路面表層鋪設瀝青材料,還可以使用一些化纖材料來進行路面處理,在人性化設計的基礎上,加強對道路質量的建設,并且運用不同色彩處理,使得與城市景觀相協調。
4.7 道路的總體設計
在進行道路的總體規劃和設計時,要根據實際的地質情況和道路運輸需求,降低工藝和技術運用的成本,并且減少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如果是靠海的道路設計,要注意防洪處理,結合海岸線的形狀,然后依據城市景觀建造特點和布局形式,來進行全面的統籌規劃,使得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和運輸需求變化相一致。
4.8 人行天橋的設計
主要分布在車流量較大且處于十字交叉路口處,運用人性化設計,可以結合實際的人流量大小,來設置樓梯或者電梯,并且設置好防護欄,實現道路資源的優化利用,可以減少人流穿行對交通運輸的影響,而且還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雨水等情況,在天橋上部進行防水棚。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在城市道路設計中,運用人性化設計對原有的道路進行優化和調整,以便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的需求,保證運輸的質量和安全。根據人性化設計理念,針對城市生活中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及道路運輸中存在的問題,來進行土地資源的優化利用,還可以結合城市景觀,加強道路綠化建設。對于人行道來說,是人們行走的主要道路,因而要確保道路表面材料鋪設的平整和嚴實,還有相關的盲人通行道路,要根據具體的寬度,來進行合理設計,提高道路的使用率,依據國家對城市道路設計的具體規范和要求,進行設計的優化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王前芳.淺論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J].科學與財富,2019,000(023):300.
[2]蔣曉源.淺談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J].消防界, 2017,000(004):72-72.
[3]陳丹娜,田毅.淺談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9, 000(010):322.
[4]宋志民.淺談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J].中國高新區,2019,000(00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