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禮玲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發育情況。《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也指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臨床上,為了推動兒童的健康成長,通常用各種量表或者是量化方法對兒童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進行評估,進而對兒童心理疾病的診斷、臨床治療以及康復等方面給予指導。那么,兒童心理測量通常有哪些具體方法呢?
1.丹佛發育篩查測試
主要應用于學齡前兒童,共計104個評估項目,主要對兒童的個人—社會認知、精細動作及社會適應性、語言、大運動等方面進行評價。它屬于篩查性方法,對于可疑和異常的兒童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觀察。
2.圖片詞匯測驗
主要應用于4~9歲兒童,對于兒童的聽力、視力、知識、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詞匯、注意力以及記憶力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可篩查語言障礙和智能發育異常兒童。
3.貝利嬰兒發育量表
主要適用于嬰幼兒,主要對嬰幼兒的智能、運動以及行為進行評價,能夠篩查發育遲緩的嬰幼兒。
4.韋氏兒童智能量表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主要適用于6~16歲兒童,韋氏幼兒智力量表主要適用于4~6歲幼兒,對智力發育評估方面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檢驗兒童在知識、計算、抽象思維等方面的情況。
1.新生兒行為評定量表
僅適用于日齡在28天內的新生兒,主要是對新生兒行為發育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運動能力、生理應激反應等方面的情況,能夠盡早發現腦功能損傷新生兒和高危新生兒,從而盡早進行干預和治療,改善新生兒的預后情況。
2.神經運動檢查法
主要適用于1歲以內的嬰幼兒,主要對神經運動發育情況進行檢查,一般每個月評價1次即可。
3.心理測驗
適用于學齡前兒童,主要是評估兒童心理行為、智力以及人格發育情況,可用于心理疾病的輔助診斷以及治療效果評估,比如在臨床上比較常用兒童多動診斷量表、孤獨癥量表等。對評估人員有著較高的專業要求,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與兒童在特定時期或者是一段時間內的心理變化有關。
1.凱里嬰兒氣質量表
主要是由父母完成,適用于4~8個月嬰幼兒,共有70個評價項目,評價結果為容易教養、中等偏上、中等偏下和難以對待。該方法不僅僅可以評價嬰幼兒行為情況,還可以了解其行為不達標的部分原因。
2.埃森克問卷
該問卷是一種自評量問卷,主要適用于8~15歲兒童,我國使用的版本共有88個項目,主要對神經質維度、內外向維度、精神質維度、掩飾等方面進行評價。該方法操作簡單,但是由于條目較少,反映的信息量因此也相對較少,很難對心理異常兒童進行全面的評估。
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檢查來評估兒童能力或缺陷,例如視覺—運動整合發育實驗可以評估兒童視覺—運動整合能力的發育情況,而運動神經完型實驗則可以通過讓兒童臨摹圖形來評價其眼手協調能力發育情況。該方法可分為幼兒版和少年版,適用于5~15歲兒童,對于兒童的感知覺、運動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抽象思維以及語言能力等方面進行有效評估,從評估結果可以分析兒童的心理功能狀況,還可以通過兒童兩側大腦半球差異進行定位分析,可以篩查出腦損傷以及學習困難的兒童。
總之,目前臨床對于兒童心理測量的方法較多,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方法有著不同的適用范圍和局限性。網絡上雖能搜到很多測量方法,但因為網絡信息繁雜,普通人較難獲得有效信息。因此,若發現兒童出現異常,應積極就診,由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干預及治療,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