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文章基于教育信息化和科學減負的中小學教育改革背景,分析當前主流作業模式的弊端和學習過程數據采集存在的主要問題;描述江西智慧作業項目的建設目標和主要特色;詳細解釋江西智慧作業的使用流程;從多維度學習空間和功能模塊兩個方面闡述江西智慧作業的平臺架構;同時從試點情況、全省推廣情況兩個角度展示江西智慧作業的建設成效;最后提出未來升級的四個方向。
[關鍵詞] 智慧作業;科學減負;大數據分析;名師微課
[作者簡介]馬立國(1978—? ? ),男,河南靈寶人,江西省教育技術與裝備發展中心,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
為推進教育信息化和科學減負,江西省教育廳于2018年4月成立中小學學情調研工作組廣泛開展調研,并于2018年8月確立了“智慧作業”的設想和雛形。之后,經過方案策劃、團隊組建、系統建設、試點運行、人員培訓和入校服務等階段,完成了智慧作業項目的建設,并在全省11個地市廣泛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一、主流作業模式及學習數據采集存在的問題
傳統作業模式加重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并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同樣地,常規信息化作業也存在許多弊端:海量學習資源,甄選困難;易造成電子產品沉迷;影響學生視力。同時,學生過程性學習數據的采集也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教學數據難以有效采集,教學數據的價值未得到充分挖掘,管理者難以監控教學過程。
二、智慧作業項目概述
(一)建設目標
1.幫助學校有效采集并充分利用過程性教學數據,使學校準確獲取教學質量測評與分析數據。
2.節省學生收集、整理錯題的時間及精力。
3.為學生提供大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專屬的名師微課及舉一反三習題,使其擺脫題海苦練。
4.為全省學校管理者、師生及家長提供網絡學習空間、教育管理、備課教研、在線學習、決策分析等信息推送服務。
5.為在籍貧困生家庭免費開放全部功能,實現精準扶貧、精準扶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二)主要特色
1.不改變傳統作業習慣,使用流程簡單高效。學生完成紙質作業后,通過集中掃描或智能筆批改,完成作答信息的采集。
2.自動生成錯題集,徹底擺脫題海苦練。專屬錯題本不僅有錯題作答記錄,還自動推送相關練習題,舉一反三。
3.自動匯總作答信息,減輕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教師批改作業時只需判斷對錯,無須對錯題進行批注修改。
4.智能推送錯題微課,破解無人輔導難題。學生回家后,可通過電視觀看免費的錯題微課,無須參加校外培訓。
5.引入視頻學習機,有效杜絕看電視成癮。電視機頂盒可在線升級為視頻學習機,內有免費的微課資源和錯題集。若要觀看其他電視節目,則必須輸入密碼以驗證家長身份。
6.幫扶在冊貧困家庭,實現教育精準扶貧。智慧作業,免費為全省貧困家庭學生提供。
7.降低硬件設備門檻,易于學校落地實施。學校只需配備作業掃描儀和智能批改筆。
8.通過大數據分析,構建學生學習數字檔案。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材施教,同時為各級教學行政部門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三、智慧作業的使用流程
1.學生根據教學進度完成紙質作業的相關章節練習。
2.教師批改紙質作業。如果使用智能筆批改,則直接跳至步驟4;否則,進入步驟3。
3.各科課代表收集裁剪下來的作業,集中放入智慧作業掃描儀中批量掃描。
4.后臺進行作業數據分析,包括使用圖像識別等技術獲取每名學生、每道題的正誤,從平臺及互聯網的題庫中搜索正確答案和解析,同時為每道題匹配相應的微課。
5.為每名學生推送定制的學習效果提升資料包,包括專屬微課、錯題本及舉一反三習題。其中,專屬微課是根據題目與知識點的關聯信息及學生的答題情況為每名學生定制的,錯題本涵蓋本人作答、答案和解析三個部分,舉一反三習題則是與錯題相似(如相似題目或相同知識點)的練習題。
6.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開展微課學習、錯題歸納分析或完成鞏固練習。
四、智慧作業的平臺架構
(一)多維度學習空間
1.紙質作業。延續傳統作業習慣,在學生課后完成、教師使用智能筆批改或課代表集中掃描后,系統自動記錄每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而生成豐富多樣的統計分析報告。
2.PC網頁版。面向學生、教師、學校、主管部門提供最完整的功能模塊。
3.電視機頂盒。主要服務于學生,提供專屬微課學習和錯題本查閱功能。
4.微信小程序。家長端主要支持個人作業的拍照上傳,并可查看學習軌跡和作業完成情況。教師端可查看班級作業的收集和完成情況,同時可生成包含正確率、錯誤統計和舉一反三習題的作業講解稿。
(二)平臺的功能模塊
五、智慧作業的建設成效
(一)試點情況
2019年2月,智慧作業項目在南昌市鐵路第一中學試點運行。經過一學年的使用,成效顯著。其中,初一年級數學平均分由62.03分提升至65.00分。
2019年9月,吉安市吉水縣八都中學開始在全校范圍內推廣使用智慧作業。三個月后,使用人數突破3000人,且每月增長率超70%;生成報告近2萬份,每周增長率超80%;學生作業正確率由原來的70.7%提升至73.07%,學習效果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升。
(二)全省推廣情況
江西省教育廳高度肯定智慧作業對減負增效的促進作用,決定從2019年秋季起,在全省中小學全面推廣使用。截至2021年4月,智慧作業已在江西省完成11個地市、113個區縣、11552所學校的覆蓋。目前,累計已有445015名教師、6608632名學生注冊使用智慧作業。經過兩年的實踐,全省作業正確率從71.09%提升至76.93%。目前,江西省已有11552所學校實現了智慧作業的日常性使用,幫助江西省義務教育階段的絕大多數師生、學校達成學習高效化、溝通無縫化、教學智能化、管理精準化的目的。
六、結語
隨著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江西智慧作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升級。
一是建立學生大數據學情肖像。基于日常學習數據的采集,形成學生學情肖像,采用大數據手段為學生學科知識點查漏補缺,并提供個性化分析。
二是名師微課,精準扶智。增加名師微課的錄制,讓優秀教師不再“專屬”某一個學校,讓全省各地區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三是智慧化批改。運用圖像識別、語義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的作答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自動感知其核心知識點和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了解造成錯誤的具體原因。
四是作業教輔多元化。收錄更多的教輔資料成為智慧作業的一部分,讓每個學生每次作業的數據都有跡可循;更加個性化地推題,讓學生遠離題海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