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敏 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籃球運動一直飽受大眾青睞,這項運動最早出現在美國校園中。1892年,籃球運動從美國傳入了墨西哥。經過快速的發展,目前籃球運動已經成為美國、墨西哥、英國、法國等眾多國家的重要體育項目。籃球運動快速發展后,逐漸引入中國,中國的校園籃球最早出現于華北地區的保定同仁學堂(1908年)、北京的清華學校、高等師范學校等地。直到2018年,為了加速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過渡,中國籃協決定成立青少年發展委員會,確定了委員會的職責和任務,與教育部對接、發展校園籃球等重要任務。因此,中國籃協的這項決定加速了校園籃球的推廣和發展。為了加快推動籃球事業的發展,文章從理論層面討論了我國校園籃球領域研究的前沿與熱點問題,有利于推動校園籃球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基于最大程度納入高影響力論文原則,通過中國知網(CNKI)的網絡數據庫,以“校園籃球”為主題進行“高級檢索”,檢索時間不限,檢索條件為:(核心期刊=Y 或者 CSSCI期刊=Y 或者 CSCD期刊=Y)并且(主題=校園籃球 或者 題名=校園籃球 或者 v_subject=中英文擴展(校園籃球)或者title=中英文擴展(校園籃球))(模糊匹配),專輯導航:全部;數據庫:學術期刊 跨庫檢索。目的為了涵蓋所有相關“校園籃球”文獻,共檢索到文獻25篇,對檢索結果使用人工核對方式,剔除不符合的文獻1篇,最后確定24篇高影響力研究論文作為此文的研究數據。
本文選用CNKI全文數據庫作為資料來源庫,采用CNKI平臺對檢索的文獻資料進行計量學分析,通過整理歸納,繪制本文圖表。
以時間跨度不限,在CNKI全文數據庫中檢索主題詞“校園籃球”,繪制發文量的時間趨勢圖(如圖1)。
從發表年度時間軸中看出,研究學者發表的文獻量,從2004年-2019年,15年之間的年均核心期刊數量一直波動在0-2篇之間,出現逐年攀升情況是在2019年-2021年,直到2020年達到了高峰,高影響力研究論文數量上升至5篇,在整個校園籃球研究時間軸中出現了最高點。然而從2019年到2020年,經過1年的時間,文獻發文量的快速增加,文章的產量無不體現出國家對校園籃球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視。預測在2019年后,各研究學者對校園籃球的研究熱度會逐年增加。整體來看,我國對校園籃球的理論研究基礎較弱,為今后研究學者對校園籃球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首先通過對“校園籃球”主題文獻資料的研究基金分布情況分析,文中整理出排名前三的研究基金。目前為止,在該領域的文獻資料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論文4篇,遼寧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軟科學研究項目1篇。整體來看,在校園籃球領域各研究基金覆蓋范圍較小。其次,在對于我國校園籃球文獻研究學科進行歸納整理中,得知在體育學科領域發表的文章數量是21篇,在中等教育學科領域發表的文章數量是2篇,高等教育學科領域發表的文章數量是1篇。
1.研究作者分析
從主要發文作者的分析可以探索校園籃球研究的主要作者群,以及作者在該領域的重要切入點。在整理分析中,發現首都體育學院的學者孫民治教授和陳鈞教授、北京體育大學的學者畢仲春教授、天津體育學院的學者陳洪博士均有1篇高影響力學術論文的發表,且均為第一作者,目前在此領域的研究中屬于主要研究專家。在近幾年的國家政策指引下,各研究專家已經逐漸偏向于校園籃球領域的研究,從這些作者的發文量來看,在該領域的研究仍未形成學術研究群。
2.研究機構分析
對研究機構的分析,可以得出:從整體情況分析來看,迄今為止,對于校園籃球領域研究中,各個研究機構的發文量較少,且研究機構表現出一定的集中性特點,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專業體育院校和師范院校。北京體育大學發文量是2篇,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沈陽體育學院發文量均1篇。北京體育大學是我國專業類體育院校頂級學府,具備豐厚的資源和龐大的研究團隊,在此方面研究具有先發優勢。
在對校園籃球文獻研究中,檢索的相關文獻主要包括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期刊論文和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CD)期刊論文。核心期刊論文、CSSCI和CSCD被認為國內高影響力研究論文,且在各個領域研究內具有權威性。按照發文量,作者統計出校園籃球研究領域中排名前4的期刊名稱。發現《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收錄的關于校園籃球相關研究的文章位居之首,是研究校園籃球的主要期刊。其次是體育文化導刊4篇,廣州體育學院學報3篇,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篇。
關鍵詞共現是指基于文獻內容特征,將文獻主題詞作為分析對象,通過對一組詞兩兩統計它們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聚類分析。[1]基于CNKI網絡全文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分析,獲得關鍵詞共現的可視化圖譜(見圖2),圖譜中的圓形球體越大,表示關鍵詞突出顯著。圓形球體之間的連接線表示兩個關鍵詞的共現性,與校園籃球相關性最為密切的就是籃球比賽、CUBA、校園文化、競技籃球、中國籃球、大學生籃球聯賽等。在這些中,關鍵詞籃球比賽是整個圖譜中最為突出的,其次CUBA、校園文化、競技籃球和中國籃球等,通過圓形的大小判斷出校園籃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這幾個領域。另外,校園籃球與籃球比賽、CUBA與籃球文化、中國籃球與競技籃球等出現體頻次也最多。

圖2 我國校園籃球文獻研究的關鍵詞共現網絡
在整體觀察網絡分析圖,發現各學者基于校園籃球的研究一直圍繞籃球比賽、CUBA、校園文化、競技籃球、中國籃球、大學生籃球聯賽這幾類關鍵詞進行,少部分涉及運動項目、青少年發展、籃球教學、校園教育等關鍵詞,且出現的頻次相近。對于校園籃球的研究在本領域的研究面較窄,涉及其他體育項目較少。研究學者應該多向本領域外拓展,多視角探索,多領域交融,多學科交叉,構建完整的知識圖譜體系。
本文指出的“經典文獻”,即被引用次數高,在學術領域研究中得到其他學者的認可,且文獻的應用價值較高。學術論文的被引用頻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章的學術水平,被引用頻次與學術水平成正比例。[2]在CNKI全文數據庫中,依據文獻引用率,作者整理出排名前五的高被引文獻進行分析。
我們可以得出,研究學者許奮奮,文章《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的融合與發展——探析籃球文化在校園文化發展中的作用》被引用頻次達到了76次,位居所有文章之首。該作者通過對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的融合進行深入挖掘,詳細討論了籃球文化在校園文化發展中的作用,為我國籃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參考。[3]位居被引量第二的作者是學者覃良軍的《校園足球背景下我國校園籃球發展的思考和對策》一文,作者對我國校園籃球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在校園足球背景下,更好的發展校園籃球的策略。[4]文章被引量第三的是學者彭杰,《對建立普通高校籃球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一文中清晰地梳理了我國普通高校籃球課教學現狀,并對高校籃球課程改革提出了設想與實施辦法。[5]
校園籃球在我國的發展已經有幾十年時間之久,而在科學領域的研究進行的相對較晚,就我國的研究資料來看,目前仍處于發展期。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專業類體育院校和師范院校等;研究基金的覆蓋范圍較小;研究期刊類別主要以各個相關體育院校學報為主;研究熱點表現為涉及校園籃球比賽、校園籃球文化、競技籃球等。今后,研究學者應該多向本領域外拓展,多視角探索,多領域交融,多學科交叉,打破理論研究的局限性,深入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