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新彥
“兵團要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站在國家戰略高度,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就事關新疆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對兵團提出的目標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新疆工作在錯綜復雜中守正創新、在矛盾風險中勝利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為兵團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體現了新時代兵團履行職責使命的基本要求。這是由兵團的性質和肩負的職責使命決定的。中央明確規定:“兵團是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組織”“是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建設和保衛邊疆安全的一支可靠的重要力量”,要求“隨著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變,兵團的體制、職能也需要相應的改革,但勞武結合、屯墾戍邊的任務不變”。幾十年來,兵團時刻牢記職責使命,聽從黨的召喚,順利完成剿匪平叛,參加中印自衛反擊戰和“伊塔事件”邊境管控及“三代”(代耕、代牧、代管)任務,參與平息百余起恐怖、騷亂、暴亂事件,兵團戰略穩定支撐作用、戰略儲備影響作用在實戰中進一步凸顯,在實踐中得到歷史驗證。近年來,通過不斷提升“兵”的能力,彰顯“軍”的屬性,兵團努力打造一支聽黨指揮、作風優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維穩戍邊隊伍。
(二)成為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是新時代更好發揮兵團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徑。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是國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當前,新疆民族工作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解決這個“最難”“最長遠”的問題,就要立足“三個離不開”,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夯實基礎。要加強制度設計,實現機制化、程序化、規范化,深化兵地深度嵌入、深度融合聯動機制,形成區域發展聯動、經濟融合創新、文化交融共建、維穩責任共擔、民族團結共創的局面。在經濟融合創新上,加強生產布局、市場體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統籌規劃,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繁榮,使兵團的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兵地各族群眾。在社會發展融合上,探索建立兵地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資源服務對接機制。在維護穩定上,構建兵地一體、上下聯動、應對及時、處置有力的維穩反恐體系。
(三)成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是新時代兵團更好履行職責使命的著力方向。兵團因治國安邦而產生,因屯墾戍邊而存在,因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而快速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擺脫邊疆地區的落后面貌,兵團人節衣縮食搞建設,用很短時間就建成了八一鋼鐵廠、十月拖拉機廠、七一棉紡廠等一大批工礦企業,開創了新疆和兵團現代工業的先河,為新疆和兵團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形勢下,兵團發揮維穩戍邊特殊作用,做好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篇大文章,就要充分發揮兵團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帶動示范作用,不斷增強凝聚力、引領力。如今,兵團已經擁有14個師、11個市,幾千個國有獨立核算工交建商企業的特殊社會組織,年生產總值近3000億元,在天山南北和上千公里邊境線上,形成了國內干旱地區獨具一格的機械化、集約化、大規模現代化農業體系;形成了以輕工、紡織、食品、制革為主,兼有煤炭、建材、化工、電力、機械制造等門類的工業體系。屯墾興則邊疆興,屯墾廢則邊疆亂。兵團肩負任重道遠的職責使命,要進一步利用兵團集約化管理、城鎮化建設、新型工業化發展和現代化農業的優勢,倡導先進文明生產生活方式,做好核心價值觀示范引領,推動構筑各民族共同的生活和精神家園。
兵團準軍事實體的特殊性質,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體制,屯墾戍邊的特殊任務,決定了兵團特殊的運行機制和工作關系。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必須處理好屯墾和維穩戍邊、特殊管理體制和深化兵團改革、兵團與地方重大關系,使兵團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更大貢獻。
(一)處理好屯墾和維穩戍邊的關系。維穩戍邊是兵團之本,一定要從戰略高度抓好維穩戍邊工作:一是守邊,邊境團場的職工群眾生活戰斗在邊境,人熟、地熟、情況熟,要充分發揮民兵的作用,積極協助當地守防,完成聯合演練和共同搜捕等任務,成為堅強后盾;二是安邊,要按照建設和諧社會、平安單位的要求,弘揚兵團精神、老兵精神、胡楊精神和先進文化,以戍邊為己任,積極參加護邊、管邊活動;三是興邊,按照“經濟發展、生活富裕、場風文明、環境良好、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強新型團場建設、城鎮化建設;四是護邊,加強對國土資源和野生動物的保護,確保土地不流失,資源不丟失,既當邊防衛士,又當生態文明衛士。
(二)處理好特殊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的關系。兵團黨政軍企合一的體制便于決策、組織、動員、編組和保障,是與兵團履行職責使命任務相適應的。但是,兵團這種高度集中統一的領導體制如不注意發揚民主,也容易造成大的決策失誤。這就要求兵團要以處理好特殊體制和市場機制的關系為核心進行改,一方面要面對市場經濟的外部環境,理順黨政軍企的內部關系和實現形式;另一方面要針對“企”這個重點,深化團場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著力培育、發展和壯大市場主體。
(三)處理好兵團與地方的關系。兵地團結是兵團發展的基本保證。兵團的發展是中央支援地方,內地支援邊疆,漢族支援少數民族,各民族互相支援的產物。兵團要發展,關鍵是堅持兵地發展“一盤棋”,加強兵地發展重點戰略規劃的統籌協調和推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主動與當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重大問題協商機制;建立兵地信息共享平臺,積極發展兵地融合經濟,努力為各族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充分認識兵團在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中肩負的特殊職責,不斷提高維穩戍邊實力和戰斗力,鞏固和發展兵地之間邊疆同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更好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我們要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兵團使命任務系列重要論述,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以解放思想為前提,以發展壯大為基礎,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大膽探索,把“三大功能”落到實處,努力開創新時代兵團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提高維穩戍邊能力,增強兵團看家本領。要時刻牢記維穩戍邊是兵團壓倒一切的職責使命,從鞏固創新民兵體系、加強骨干力量“軍事化”建設、加強民兵隊伍兵源建設和軍用戰略戰備物資儲備轉運基地建設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彰顯“軍”的屬性、提升“兵”的能力。持續推進一流民兵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土地、職工、民兵“三位一體”工作機制,用好專業維穩力量,強化維穩基礎保障,按照“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標準,建設好屯時能維穩、墾時能生產、戍邊能打仗,忠誠、可靠的國防后備力量,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中承擔更大責任、作出更大貢獻。
(二)發揮特有優勢,構建兵團發揮作用的常規機制。兵團要高舉民族團結的大旗,積極形成各族群眾共同生活、工作、學習、維穩、發展致富的良好格局。兵團要大力實施“文化潤疆”工程,發揮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傳播先進文化和中華文化,占領思想文化陣地,推動構筑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要增強使命意識,特別是把邊境地區的師市團場建設作為新的重點,完善戰略布局,為發揮優勢奠定更加堅實基礎。
(三)發展壯大兵團綜合實力,夯實兵團發揮作用的基礎。這是實現拴心留人、履行特殊使命的關鍵,圍繞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抓好產業規劃培育,提升第一產業技術發展水平,加快全國節水灌溉示范、農業機械化推廣、現代農業示范“三大基地”建設,當好全國農業現代化排頭兵。推進中石化、中能、中核等央企在兵團新興城市產業布局,重點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煤電煤化工、汽車組裝、機械電子裝備制造等產業項目,推進央企、地方企業、內地企業以出資入股、股權收購、股權置換等方式與兵團企業開展合作,推進兵團第二產業轉變發展能力。整體推進第三產業,把生態文明的理念貫穿發展始終,當好新疆生態衛士,發揮先進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