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琿
(中共重慶市奉節縣委黨校,重慶 404600)
在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依靠政府部門獨立開展的公共管理工作無法充分滿足新時期的發展需求。為了全面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需要加強對社會組織在公共管理改革中作用的分析,并對其主要優勢進行利用,提升公共管理效率。
由于公共管理模式在不斷發生變化,現代化公共管理具有很多基本特點,主要體現在對政府組織與社會組織之間關系的重視及構建方面,實際目的是讓不同的部門在公共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擁有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從而進一步實現協同發展目標。在新時期的發展環境中,依然有部分地區需要通過與政府部門組織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合作,才能完成相應的資源整合,雖然在多數部門中對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有著廣泛應用,但是實質性工作還是通過與其他機構的互動來完成。對于公共管理而言,數據信息資源的共享及互通是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需要政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構建有效的信息互通平臺,讓公共管理改革工作可以得到有效推進,從而突破傳統管理模式的限制,使得資源的利用率得到全面提升。
站在組織文化的層面進行分析,多數地區的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及落實已經能夠達到相關標準,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首先,在組織結構中,相關組合過于緊密,同時決策系統中的層級劃分十分明顯,即主要的領導人員負責完成工作規劃的編制工作,之后下發到各部門及崗位,由不同級別的工作人員做好落實,在此種管理模式下,領導擁有的權限范圍過大,容易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出現偏差,由于重要信息的不準確,致使很多工作環節出現失誤,無法對工作質量和效率進行保證。其次,在公共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組織文化建設過于機械化,使得組織內部具備的創新效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很難體現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對于整體的管理水平提升來說,有著不良影響。
在落實公共管理改革工作的過程中,公民的參與程度有著重要影響。如果在各項工作開展時,公民能夠積極參與到不同的活動中,可以讓公共管理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使得各項工作得到有力支持。但是部分公民對實際的公共管理工作缺少正確理解,導致出現公民參與度較低,表現出懈怠甚至抵觸現象,在此類因素的影響下,使得政府部門的相關功能無法得到全面發揮,對于相關政策的實施來說,存在不良影響。
通過對社會組織具備的基本特點進行認真分析,當社會組織建設趨于成熟時,能夠有效提高公共管理效率,通過研究主要影響因素,建立及完善社會組織,使其能夠在政府部門與群眾之間建立密切聯系,讓管理工作的開展擁有堅實基礎。同時需要明確社會組織與政府部門之間存在的主要區別,社會組織的實際作用是為群眾提供不同種類的服務,幫助其找到解決困難及處理問題的有效渠道,主要起到媒介作用。在社會經濟建設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社會組織的利用,讓公共利益得到合理維護,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社會組織與政府部門的深度融合,實現協同發展,從而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通過社會組織的建立及其作用的發揮,可以讓公民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由于社會組織是重要的教育媒介之一,可以為更多人提供學習機會,讓人們的知識素養得到強化,并且在此過程中樹立信心,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在公民的自我開發和提升過程中,社會組織的教育功能有著充分體現,通過相關工作的落實,能夠讓公民的社會經驗更加豐富,同時實現對心理發展的不斷完善,提高對自我實踐的重視。除此之外,社會組織還能有效加強公民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化,在突破自我和實現自我的同時明確自身發展目標,同時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及社會發展理念。
由于社會組織的性質與政府部門存在差異,雖然政府部門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擁有更多的優勢,但是社會組織的作用也十分顯著。首先,社會組織的應用優勢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作用,通過社會組織讓公民擁有更強的認同感,不僅涉及利益方面,對公民的其他發展方向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多數公民都是被其非利益性特點吸引,從而賦予社會組織潛能激勵的價值,不僅能夠讓公民的生活品質得到有效提高,還能使其實際的發展目標更加明確,讓公民在日常生活及工作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同時對潛能進行挖掘,使公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對于社會組織相關工作的落實而言,組織成員有著重要影響,同時是不可缺少的關鍵基礎。通常情況下,在管理社會組織的過程中,社會組織會對民主的工作方式進行利用,在活動的組織安排及組織成員管理過程中,能夠充分體現人性化特點,并且對每位組織成員的意見和建議給予足夠的尊重,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合理采納,從而激發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配合的默契度更高,保證區域性的組織活動及工作任務能夠順利完成。除此之外,社會組織能夠在發展優勢方面與政府部門的缺陷形成有效的互補關系,并幫助公民及社會獲取自身需要的資源,社會組織能夠有效減少環境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決策提供基礎依據。
為了讓社會組織能夠在公共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需要其在積極參與到公共政策的落實過程中,給予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等工作充足的支持。對于社會利益來說,社會組織網絡結構的優化和完善能夠促進其實現有效匯集,同時對存在的沖突做好及時且有效的調解,合理弱化矛盾,讓公民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形成互幫互助的習慣。尤其在部分民間組織中,由于主要成員對民間的發展狀態了解更加全面,可以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公民需求。為了讓社會組織的福利服務更加貼合公民的基本要求,需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深度融合,并對網絡分析法進行研究和利用,同時加強與民間機構的專業化交流,從而實現對公共管理改革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有效彌補,使公共政策能力得到強化。
當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門參與公共管理工作時,應該對交易成本提高重視,在落實改革工作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成本控制。公共部門應該在管理過程中做好反思工作,雖然交易成本的降低無法直接實現改革目標,同時在相關政策落實的過程中,僅采用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會出現管理質量和效率降低的情況。但是通過對公民社會力量的分析及融合,并且充分利用民主管理方式,增強社會組織資源整合意識,能夠在保證共贏的基礎上,完成低成本交易環境的創設。為了實現以上目標,需要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人員提高對民間重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重視,并加強在實際工作中的合理運用,使得公共管理改革工作的價值得到突顯。
為社會發展提供公共服務是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如果在相關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僅依靠政府部門的力量,無法充分體現此項工作的價值,同時會存在一些缺陷。為了改善以上現狀,政府部門會對部分社會職能進行細化,并落實到社會組織中,而社會組織會對專業的知識和技術進行利用,讓政府部門在公共決策過程中得到充足的支持,讓各種重要決策的合理性得到提高。除此之外,通過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能夠幫助政府部門減輕管理負擔,并且社會組織的專業性能讓公共管理改革工作的質量得到保證。為了獲得更加理想的管理效果,政府部門應該合理監督社會組織的日常運行,從而達到互相促進穩定發展的目的。
為了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政府部門體現自身的權威性,為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和落實提供基礎支持。同時僅通過政府部門的努力,無法得到預期的管理效果,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不可缺少,相關部門需要明確社會組織的作用和意義,政府部門需要將自身的部分職能進行合理劃分,科學配置到不同社會組織中,讓社會組織的輔助作用可以得到突顯,從而讓公共管理具備更強的現實意義,為社會的有序發展提供強大的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