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根 賴晨
(江西工程學院 江西新余 338029)
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及意義,是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工作者應當關注的問題。事實上,在大學校園舉辦具有教育意義的、內涵豐富的各種體育文化活動,在體育教學改革、校園建設、學校競爭力、學生培養等維度,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隨著中國逐步從傳統向現代化轉變,隨著我國體育革新的逐步深化,體育教育在高校逐漸得到重視,逐步從邊緣走向中心,廣大青年學生對身心健康、體育訓練的重視度也正在逐步提升,高校體育日益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然而,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突出問題是缺乏組合效應,導致體育育人效用沒有得到充分達成。
一方面,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文體活動各自為政,二者之間沒有進行相互的協同與合作,形成合力的可能性為零。另一方面,大學校園內的體育和校園外的體育差異極大,學生終究會步入社會,在學校接受的體育,如果與社會體育無法對接,甚至脫節,那么終身體育事業將成為空談[1]。
要解決上述問題,就要彌補當前大學體育教學的短板和缺陷,重視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和發展。大學體育教學工作的視野應該拓展,不能僅局限于運動。體育文化是大學體育教學的根基,如果沒有這個根基,就不可能產生體育,也無法興盛體育事業。只有強化大學體育文化建設,形成一個協同、合作和促進的機制,才能讓大學的體育工作更加堅實和高效,從而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進步[2]。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種副文化,它隸屬于主文化——社會文化,其存在于大學校園,主要參與者是廣大青年學生,主要活動形式是各種各樣的第二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基礎樣式和情態是多專業、多范疇的普遍溝通和特定的生活節律。從時間上來說,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大學校園文化;從空間上來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具有不同的大學校園文化。
如果體育文化是一個大系統,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則是其中的一個小系統。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在大學特定環境中孕育而來,是體育文化這個主文化的一個副文化。就大學文明程度的層面而言,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水準和大學文明水準之間呈現正相關的關系,換言之,某個大學的體育文化水準越高,該大學的文明層次也就越高[3]。就學生層面而言,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打造和構建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讓廣大青年學生的精神家園更加多彩多姿,有利于陶冶廣大青年學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讓廣大青年學生養成崇高的思想品德,有利于讓廣大青年學生的素質得到充分的、全面的、自由的發展。總之,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能極大地推動大學校園文化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及接班人的培養。
和諧校園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戰略系統工程,其所包含的子系統比較豐富,而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則是其中的子系統之一。優秀的高校體育文化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其至少包括以下子系統:一是濃郁的學術氣氛;二是多彩多姿的文體活動;三是融洽的人際關系;四是優雅的生活方式;五是美好的校園氛圍;六是一致的價值追求。
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一方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認識者和實踐者(主體);另一方面,他們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客觀事物(客體)。正如前文所述,和諧的大學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一是能讓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的情操更加高尚;二是能讓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的靈魂更加純粹和美好。
創設和諧的高校校園文化的方法如下:一是要用高校文化所包含的崇高信仰來陶冶、教化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二是要用高校文化所包含的道德倫理來陶冶、教化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三是要用高校文化所包含的美學理念、審美情趣來陶冶、教化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讓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建設崇高的、健康的、優雅的大學校園文化。
和諧的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存在意義在于:一是能讓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在直觀、形象和真實的各種體育活動中,接受以改革創新為主題的時代精神的陶冶,接受良好社會風尚的熏陶;二是能建設寬容、寬松、寬厚、民主、平等、公正的體育教育氛圍,從而構建有利于學生創新的機制,讓廣大青年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方面形成獨立自主的優良作風,助推他們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全面的、自由的進步;三是能讓大學校園內的人際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友善,在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中,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彼此尊重、彼此關心、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換言之,讓廣大師生在體育文化環境中學會克己以為人、克己以愛人、克己以敬人。
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有利于提升學校的競爭力。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在《天演論》中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存斗爭是宇宙永恒的主題,人與人之間存在競爭,社會組織之間存在競爭,民族之間存在競爭,國家之間存在競爭。同理,大學和大學之間也存在競爭,而大學體育文化是大學競爭力之一。支撐和反映大學體育文化的指標主要包括硬件和軟件,硬件包括足球場、籃球場、田徑場、體育器材、體育教師隊伍、教練隊伍和各種運動隊等,軟件包括健康理念、體育理念和體育精神等,而且軟件是中心標志。
當前,我國現代化事業建設進度一日千里,經濟與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我國社會正從傳統型向現代轉型,方方面面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等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深化和拓展,高等教育正呈現新的變化——國際化的變化和社會化的變化。例如,大學之間可以互相聘任教職工、大學生可以跨校選修課程、大學之間互相認可學分、學校和企事業單位資源共享等。大學和大學之間的“外交活動”,大學和社會的“外交活動”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是可以讓校園生活變得更加多彩多姿;二是有利于讓學生加深對社會的認識;三是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交際水平;四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而非坐而論道、紙上談兵;五是有利于拓展大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通常而言,凡是知名度、美譽度和品牌度比較高的大學,其校園體育文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二是五彩繽紛、多彩多姿;三是生龍活虎、斗志昂揚。
因此,在當前大變革、大發展的新時代,各大學應該創先爭優,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創建高水平的校園文化,努力提升大學的文化內涵,努力提升大學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品牌度,而大學體育文化的建設必然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
傳統觀念的作用具有強大的慣性,它對大學體育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影響巨大[4]。傳統觀念的強大感染力,導致目前許多大學體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局限于以下范圍:一是側重于向學生傳遞、講授鍛煉身心的理論知識;二是側重于向學生傳遞、講授鍛煉身心的技術和能力;三是側重于向學生傳遞、講授增強身體素質的理論和方法;四是側重于培養學生養成磨煉身心的習性。這就存在一個問題,諸如樂觀自信、實事求是、公平公正、集體主義、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等體育精神的培養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則付諸闕如。
體育精神的缺失帶來的弊端有很多,如背離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無法讓學生的體育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學生對體育的激情、熱情、熱愛得不到勉勵和鼓舞。
針對以上問題,大學應建設充滿正能量的體育文化,充分利用其積極而獨特的作用,打造特色斐然、內涵飽滿、魅力強大的體育文化場(氛圍),讓廣大青年學生在體育文化氛圍中,接受其熏陶、感染、感化、磨煉和陶冶,使他們的體育精神、體育意志和體育認識得到培養,并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形成熱愛體育的好習慣,形成鍛煉身心的好作風。
長久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廣大青年學生的素質教育,黨中央和國務院多次下發文件,頒布法律條文,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而體育和德育、智育、美育雖然隸屬于不同的教育范疇,但是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融通之處,彼此之間有相互彌補、相互滲透的地方。建設健康向上的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策略和途徑,有利于助推素質教育的成功實施。
大學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通常會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開展籌劃完備、組織嚴密、目的明確的體育訓練項目和活動;二是開展籌劃完備、組織嚴密、目的明確的體育競賽;三是開展籌劃完備、組織嚴密、目的明確的課外體育社團活動;從而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5]。
在濃郁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中學習、生活、工作的教職工和大學生,他們的身體、精神和行為均能得到良好的調整、休養,師生的素質均能得到充分、全面、自由的發展。濃郁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不但能助推學生體育才華的發展和身心健康的提升,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美德,如樂觀自信、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堅忍不拔、集體主義、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等[6]。假如能聯系各所大學的實際情況,獨創性地舉辦各種形式的、充滿正能量的體育活動,那么廣大青年大學生將樹立“健康至上”“終身體育”的正確體育價值觀,素質教育便能夠在無形中得以實現。因此,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高校體育工作者的工作重點和目標。
綜上所述,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深化大學體育教育的改革,有利于通過校園文化建設來構建和諧的大學校園,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競爭力,有利于學生的培養,如培養其體育精神、體育意志和體育認識,也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對于如何進行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