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龍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處于發展的春天,作為璀璨寶庫中的重要一項,武術文化的影響力在新媒體環境中已經被不斷放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方式、文化載體以及文化空間的問題,導致優秀武術文化的體量被嚴重壓縮,武術項目大幅縮減,傳承與發展缺乏科學,導致傳統武術文化與新時代的發展步伐脫節。
文化的生成和產生是由人所創造,優秀武術文化的生成,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的特征,不僅依賴于歷史文化的發展,更是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遷而得到延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武術文化。對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生成進行分析,要從多角度著手。其一,優越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地理環境下,文化的生成也會存在明顯差異,以浙江省為例,傳統武術文化還具體分為浙北平原武術文化、浙江沿海武術文化、浙中金衢盆地武術文化以及浙西南武術文化,不同武術文化的風格、特點以及發展成因各有差異。其二,生產方式的影響。浙江沿海地區的漁業、平原地區的農業等都是小農生產方式的表現,作為一種單純、樸素的文化生活方式,決定了傳統武術文化最初以“師徒制”為主要傳承模式[1]。總之,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生成由多種因素決定,要理性剖析。
對浙江省傳統武術文化的思想價值的分析,具體如下。其一,注重和諧。傳統的武術文化倡導的是一種和諧氛圍的創設,注重“武德勝于武技”是武術的共識,將德行與品質放在首位。新時代傳承傳統武術文化要以和諧的思想為核心,與和諧社會建設保持高度同步。其二,修身養性。武術的價值是以強身健體為主,作為一種直接體悟式的思維模式,講求“內練筋骨皮,外練一口氣”,對于練習者的身心健康有積極意義[2]。傳統武術文化在今天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無論是在社會場景中還是在教育領域中,傳統武術文化的影響力持續存在。其三,尚武精神。尚武精神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在中國的漫長歷史進程中擁有時代印記。對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科學傳承,是一種尚武精神的集中體現。
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科學傳承與發展,目前從文化傳承的視角切入還存在一定現實問題,即“師徒制”的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方式逐漸消失[3]。受到傳統武術文化生成機制的影響,“師徒制”是當時武術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主要模式。由師父言傳身教,徒弟學習體悟的習練過程構成,以此來實現對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在傳統時期這種傳承方式的影響力較強,并成為主要模式。但社會文明進程推動了傳統傳承方式的革新,以“師徒制”為核心的傳承武術文化的傳承模式受到嚴重影響,一些優秀的武術文化瀕臨失傳,僅存的浙江優秀武術文化面臨嚴峻挑戰。“無人可教”“無人愿學”等情況的出現,導致傳統武術技藝的發展受阻。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得到多方支持,搭建穩定、多元的傳承渠道至關重要,顯然當前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還面臨一定的現實困境[4]。
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需要文化載體來提供支撐,而在傳統武術形成的基本框架中,復雜的武術拳種體系是主要載體。以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為例,其中包含的拳種多樣,如船拳、舟山船拳、練市船拳、岳武穆柔術、江山洪公拳、臺州南拳、溫州南拳、剛柔法拳、黑虎拳、五祖拳、水滸名拳、武林活拳、五常十八般武藝以及猷輅拳等,多元的拳種擁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特點也彰顯了武術文化的特殊性和獨特性[5]。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一方面傳統的武術拳種的傳承受到影響,導致多元的拳種種類不斷縮減,拳種本身的影響力正在被削弱;另一方面受到現代競技武術的影響,拳種獨特的風格特征和技巧特點逐漸被同化,其中的文化個性與文化精神被弱化,優秀武術文化的載體受到沖擊,自然在傳承和發展上會面臨威脅。
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產生,源自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和思想意識,形成了獨特的武術文化風格。但在今天,傳統武術文化在沖擊和影響下影響力已經明顯下降,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如在全民健身運動的快速推動下,西方體育成為主流的健身方式,傳統優秀的武術文化反而變得“非主流”,在文化空間被嚴重壓縮的情況下,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影響,迫切需要開辟新的文化空間,為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空間的拓展提供新思路[6]。
目前,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科學傳承與發展還存在一定的現實問題,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不斷探索科學傳承與發展路徑。優秀武術文化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要做好傳承性保護工作。
對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傳承方式的調查發現,傳承方式主要是以“師徒制”為主,這種傳承方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為武術文化的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師徒制”的武術文化傳承方式已然受到了一定沖擊和影響,造成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陷入困境。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要從傳承方式上探索創新思路[7]。
其一,充分利用好現代技術,做好對傳統武術的數字化保存工作。相較于傳統時期的師徒傳承模式,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使一些優秀武術文化可以在數字化場景下被記錄和保存,以影像資料的方式達成可持續傳承的目標。浙江省要高度重視對現有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做好影像資料的采集、整理與保存,為本地區武術文化的長遠發展提供必要支持。其二,利用好學校平臺,使其成為優秀武術文化傳承的主要渠道之一。浙江省內各學段的學校,可以嘗試將本地區的武術資源作為主要的體育教學資源,利用學校平臺的專業性和廣泛性,使武術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進而使得廣大學生群體對本地區的優秀武術文化擁有更深刻的認知,這對于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有積極意義。
拳種是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在開展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要重點保護的內容。拳種的創造、形成與發展都與本地區的武術文化有直接關聯,反映著本民族勞動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拳種的傳承受到多方面的沖擊和影響,樹立拳種意識,成為新時期優秀武術文化傳承的主要方式。
一方面,保證浙江省武術拳種的完整性。浙江省在進行拳種的傳承和保護時,要最大限度地保證拳種的完整性傳承,只有完整性的拳種才能夠凸顯出拳種的內在價值,堅持原生態的“本體”傳承才是一種最理想的傳承模式。另一方面,在保證拳種完整性的基礎之上,也要探索創新渠道。拳種的故步自封也將導致傳承陷入困境。拳種自身要不斷圍繞自身特點做出創新,更契合現代人們對于武術的新的認知,以此來形成新的武術文化表現形態。在達成拳種傳承和發展的基礎之上,讓其內在價值得到充分挖掘。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載體的確立,對武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需要廣闊的空間來提供支撐,結合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情況制定具體策略。首先,做好傳承人師徒傳承制度和傳統武術文化活動空間的保護。雖然師徒傳承模式已經受到沖擊,但漫長歷史歲月中的傳承方式依舊有其自身的獨特魅力,浙江省要高度重視師徒傳承制度以及傳統武術文化活動空間的保護工作,讓師徒傳承成為一種活態傳承的代表,以此為核心探索多元的武術文化傳承模式。其次,開展原生態的地域性保護。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呈現出一定的區域性特征,分別包括浙北平原武術文化、浙江沿海武術文化、浙中金衢盆地武術文化以及浙西南武術文化,結合地域武術文化的基本特征做好空間拓展,對優秀武術文化傳承有重要意義。最后,做好傳統武術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傳承空間的拓展要做好資源的整合,充分挖掘武術文化資源的潛在價值和功能,讓傳統武術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走向融合,借助多元的手段來達成活態的傳承目標。并通過信息渠道的可拓展性,讓優秀武術文化的影響力得到釋放,使更多人看到并肯定浙江優秀武術文化的核心價值[8]。
綜上所述,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至關重要。但從實際情況出發,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還存在一定的現實問題,具體表現為傳承方式單一、文化載體不明以及傳承空間受限,為解決這一問題,要結合浙江省優秀武術文化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可行的策略,讓優秀武術文化的價值得到充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