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乃佳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
現如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基準,要求各所院校在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時,不僅要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還要重視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價值,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更加優秀的人生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念,相關政策曾提出,各個院校所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主要教育理念,同時注重愛國主義以及傳統文化教育,協助學生建立努力拼搏的信念精神,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學生提升全民身體素質的責任感。由此可見,體育教學活動以及思政教育在學生成長中有著極高的作用價值。
我國相關的教育部門曾在高校具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前,就曾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價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與各個學科教育同步開展,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關人員應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價值,將思政教育的具體內容融入各個學科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從多方面、多角度確保人才培養戰略更加全面。現如今,思政教育與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的融合發展,不僅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還探索出了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路徑,從多方面、多角度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優秀的思政教育環境,確保學生的思政意識達到預期目標[1]。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主要由五個教學目標所構成,分別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目標。但在高校具體開展公共體育教學活動時,過于重視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以及身體健康,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倘若將思政教育積極融入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原本的公共體育教學活動就會得到完善,不僅能夠保證學生的心理更加健康,還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培養機會,從多方面、多角度確保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在高校具體開展傳統形式的公共體育教學活動時,體育教師過于側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并沒有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就會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僅沒能達到預期目標,體育資源也在不斷浪費。其次,由于部分體育教師經常以考試的最終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身體素質的唯一標準,并沒有重視思政素養的評價。倘若將思政教育積極融入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就會促使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蘊含著更加豐富的政治元素,不僅能夠彌補高校思政教育的缺陷,還能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全球知名高校在具體開展各類學科教育時,已然將思政教育融入各個學科中。例如,日本某著名高校在日常開展教學活動時,會將學生的德育素養作為主要培養目標,尤其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融入思政教育,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還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價值。而我國應要想將思政教育合理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中,應以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為主要載體,促使各個學科的教育工作能與世界德育教育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關系,從而保證我國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能與世界德育經驗接軌[2]。
我國高校在具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應積極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促使公共體育教學活動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彰顯出思政教育工作的特點,進一步保證學生能在運動期間,提升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夠逐漸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但是,部分高校沒有重視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的作用價值,思政教育工作在與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的融合過程中,未能根據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融合體系,嚴重致使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缺少相應的思想政治元素。根據融合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高校應重視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的作用按機制,不斷提升資源以及資金成本的投入,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優秀的體育學習環境。其次,還應該不斷優化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進一步確保體育教師能夠了解并掌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價值,將思政教育工作的具體細節融入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并在相應的體育課程中向學生彰顯優秀的思政素養,長此以往,學生也能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更加優秀的政治意識,并在意識的指引下,學生也會主動參與思政教育課程[3]。
相較于其他學科教育,公共體育教學活動具備著更強的融合優勢。首先公共體育教學活動始終會處于開放環境中,體育教師就會在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適當融入不同元素,這就為融合思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其次,體育教師會在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學生身心遇到的困難以及挑戰,都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意識,合理構建戰勝困難的決心以及信心,在各項體育活動中逐漸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除此之外,教師在各類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實現團結協作,還能保證學生產生積極樂觀的心態,敢于面對困難,勇于解決困難。學生在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若能受到更加優秀的思政教育,就能促使學生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人生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并在日后的發展道路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思政優勢,主動承擔責任,從多方面、多角度為我國社會事業建設貢獻一份力量[4]。
將思政教育具體融入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時,體育教師應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同時也要轉變教育理念,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從多方面、多角度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價值,其中包含技術指導以及政治素養作用等,讓學生在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夠學習到相應的運動技能,還能受到體育教師思政素養的熏陶,從而提升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體驗感。
高校還應重視體育教師政治素養以及育人意識的培養,運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以及綜合素養,首先,高校應與黨校建立更強的羈絆,讓高校體育教師獲得更多學習思政知識的機會,在學習中不斷優化自身的執政素養。其次,高校應重視體育教師的實踐能力,確保體育教師在具體開展公共體育教學活動時,根據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以及相應特征,促使思政教育工作與體育各類活動能夠充分融合,讓學生在各類體育教學活動中,接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此之外,體育教師盡量減少口頭講解的占比時間,提升實踐活動的整體時長,在具體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時,教師應以身作則,向學生展示更加優秀的政治素養,不斷優化育人理念,了解并掌握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思想變化以及各類行為,從多方面、多角度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政的整體水平[5]。
高校在具體開展各類教學活動時,充分運用時間以及空間的優勢,并以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為主要核心,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更加有趣的活動,在各類活動中彰顯出體育教學的特征以及優勢,并將思政教育工作積極融入各類活動中。在以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為基準,不斷提升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從多方面、多角度確保課外體育活動也能與公共體育課程同步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在具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時,體育教師應事前收集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關的相應元素,為學生創設更加優秀的課外學習環境,進一步保證學生能在環境中,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自身素養的作用價值,促使學生能在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不斷優化完整人格的建設[6]。
“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不僅能夠確保學生通過相應的體育學習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引導學生在鍛煉身體中建立更加優秀的人格。部分高校在具體開展相應的公共體育教學活動時,未能彰顯出培養學生人格意義,而是以成績為考核標準,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考核,嚴重忽略了思想政治素養的評價。因此,高校在具體開展公共體育教學活動時,應積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化以成績作為考核標準的評判方式,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體育以及德育評價體系,從而保證學生的政治素養以及身體素質能夠達到預期標準[7]。
在具體建立評價體系時,首先應以可持續發展為評價基準,將體育以及德育評價體系的建立提升至戰略高度,強烈要求高校各個部門給予評價體系建立更多的有利條件。其次,高校還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側重點,將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具體落實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能夠得到提升,還會有著更加充足的時間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建立更加科學合理賞罰制度,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當學生得到獎勵后,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就會得到進一步激發,同時還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8]。
總而言之,高校在具體開展公共體育教學活動時,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升,還應該重視思想政治素養培養的作用價值,運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公共體育教學活動充分融合,從多方面、多角度實現學生身體素質與政治素養的共同發展。與此同時,高校也要為公共體育教學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進一步保證公共體育教學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更加完美。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根據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以及政治素養的實際情況,不斷為體育教師提供提升業務水平以及政治素養的契機,并協助體育教師以“立德樹人”為主要基準,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協助學生克服困難,為學生的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