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吉林體育學院
國發辦〔2019〕40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精心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體育強國的建設不僅僅是政策的落實的問題,在實際行動上也要有所行動,在體育的發展各項方面包括教育、競技、管理協同發展,體育作為體育建設成果的直接表現形式,能夠直接反映出體育實力問題,我國競技體育水平,處于日益增長的狀態,目前我國開設運動訓練專業幾所具有代表性的體育院校,如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等等,其他綜合類院校的體育學院也有開設,由于運動訓練專業實踐操作性較強,該專業在注重操作性的同時,有關項目的理論知識也同時服務于實際訓練中,掌握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學科知識能力也是一并重要的,教師在傳授專項技能的同時,也要一并將有關于訓練的理論知識傳授學生,基于上述,本論文通過對 PCK 理論的梳理和解析,嘗試運用到運動訓練專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以提升運動訓練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為今后擔任的教練員和訓練員專業化奠定良好基礎。
舒爾曼提出PCK的概念,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科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以往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科知識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科問題非常重要,教師對學科的理解情況決定著該學科的教學質量,怎樣將自身所掌握的學科知識轉變為學生能夠理解的形式,怎樣處理有問題的學科課程內容,以及如何運用學科知識來進行問題的解釋和表述。
第一,實踐性,教師的PCK是關于如何進行知識的教授,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及在生活學習中所取得的經驗,經過整合和轉化不斷豐富,因此,離不開教師在實踐中所獲得的經驗、并有所反思。在教師獲得PCK的過程中,離不開課堂教學工作、生活場景。長此以往的進行知識結構的重組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獲得了進步和發展。因此離不開教師工作的實踐性。
第二,內容相關性,教師的PCK是將自身所掌握的內容加工轉化為易于學生理解學習的方式,學科教學知識不同于學課內容,但與學科緊密相連。
第三,個體性,教師的PCK是在自自身特定的學科和學生的特定范圍內,不斷地將知識結構重組和豐富,具體來說,教師要通過自身對社會所提出的學科教學理論和要求,也就是教師對于公共知識(public knowledge)的理解和掌握,并運用到教師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形成適合自身的一種方式,不斷豐富和提升,達到適當合理的效果。
第四,情境性,教師的PCK關于教師如何教授知識,而教學缺少不了特定的環境,教師在教學環境下運用自身所掌握的經驗和能力,是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下所運用的,因此教師的PCK具有情境性。
伴隨著我國經濟能力的發展,人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健康體質的追求,體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不僅僅是教練員、運動員,居民百姓都需要參與到體育運動的隊伍中。也正因如此,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開始得到發展,運動訓練專業學生作為主要的后備人才和力量,肩負著重要的任務,與此同時,運動訓練專業的理論體系和實際運動項目之間存在矛盾,教練員的指導觀念需要更新,專項訓練能力欠佳,因此提升運動訓練專業學生的能力,是必要的選擇和決定。
首先,基于運動訓練專業的特點具有實踐操作性,實踐操作的能力首先取決于學生自身所掌握具備的對應專項能力,運動訓練專業學生都是通過國家組織的體育單獨招生考試簡稱(體育單招)途徑進入到高校進行學習,學生自身掌握了一定的專項技術水平,但實踐能力欠佳,在自身掌握的同時,缺少教學的能力,因此,教師有必要將學科內容知識和教學法知識引入到專業培養方案中,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使學生掌握更專業的知識和能力,同時也符合了教師PCK的實踐性特征。
對學生的教學中,注重內容的相關性,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因各自的專項不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該與學生的發展方向所符合的課程,基礎課程如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選材學,面向全體學生學習掌握。在對于不同專項的學生時,應該開設相對應的專項課程,教師應該將專項化的理論操作知識也稱為學科內容知識傳授給學生,增強學生的專項能力。在面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時,教師應將自身所掌握的學課內容知識和教學法知識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區別對待每一名學生,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易理解、掌握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同時也符合了教師PCK的內容相關性。
課程內容的安排不僅僅要包括專項學科內容知識和專項技能的知識,基礎方面的知識也要進行傳授。當下,信息時代的到來和隨著計算機智能的廣泛運用,公共知識(public knowledge)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用到教師的教學工作中,作為學科內容知識的基底,傳授給學生,為專業能力進行加持。
首先,從PCK理論特征上來看,院校沒有開設PCK理論的課程,專業教師缺少PCK理論,從專業角度出發,沒有構建相對應的學科知識內容體系,教學法內容,教師自身缺少PCK的運用,應將教學策略,學科知識內容,教學法知識,公共基礎知識作為主要的培養方式,同時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能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這正是PCK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要求。其次,在專業實踐方面,缺少學生的案例教學,課程往往在教室中進行,運動訓練專業,根據訓練中具體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解決,因此在教室中完成授課不能夠滿足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造成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相分離,效果不佳,最后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一般的專業實習通常在三個月左右,實習場所和單位,往往不能夠與專業直接對應,學生往往在了解了基本的訓練情況,很難有機會走向實踐訓練,實踐過程沒有貫穿于運動訓練專業培養的整個過程之中,有一定的方面影響了各專業知識的有效融合與轉化,導致最終的培養效果不佳。
教師的教學方式應從單一型逐步轉為復合型,注重理論知識的同時,運用學科教學知識和一定的教學法知識,將知識進行整合,從以往的針對教學轉變為復合式教學。同時,在新教師職前培訓時應該將PCK的理論中的教學策略、學科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公共基礎知識按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教師將自己掌握的教學知識和經驗充分加工和整合,形成一套易于學生學習接受的授課模式,從學科教學知識,專項知識、理論知識、公共基礎知識、幾個方面進行深度的整合,為教師所具有的PCK提供先行保障。
根據專業的特點,教師應該多組織學生進行運動訓練的實踐性操作,在實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專項能力進行有區別的實踐安排,實踐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施展機會,更是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鍛煉,也是對教師的PCK理論模式培養下的成果檢驗和經驗總結。其次總結不足之處,經常召開總結會議,及時的了解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同時教師自身也要總結歸納,從中獲取經驗,不斷反思,形成趨于完善的PCK理論模式。
當前,一些體育類專業院校的師資配備仍不夠完善,個別院校的師資配置還不能夠滿足于學生個體專項培養的方案,從目前形勢來看基礎課程的教師配備較為齊全、計算機、英語、時政課,這些適用于全體學生的公共課較為完善,體育類主干課程如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運動解剖學、生物力學、生物化學、等也較為完善,主干課程是學生必須所掌握的基礎知識,而面對專項不同的學生時,一些院校目前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能夠開設與之相對應的課程內容,不能夠滿足于學生專項發展的能力,缺少了專項學習能力和機會,當前,一些體育院校就存在著此類問題,因此,加強專業師資力量的配備,合理的設置相對應的學科課程是專項化培養的重要舉措。
教師需要不斷的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加強,及時總結,及時整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知識不斷更新,結構不斷優化,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教師需要及時的更新自身在教學過程中方法,不斷創新將更新穎的內容和學科知識及時的展現在課堂中來。同時學生可以在教學之余可以監督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和運用學科知識和方法的能力,達到授課質量進一步優化的效果,總之,PCK理論是當前運動訓練專業培養方案中可參考,運用的方法之一,能為運動訓練專業學生的培養提供可采納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