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北京 100029)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實行計劃經濟體制,以指令性的計劃來配置資源,而后在不斷的摸索中,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逐步成為獲取效益的重要途徑。但實行至今,仍舊存有很多問題,如監管力度不夠、執行力度不夠、編制水平較低。行政事業單位需要不斷完善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為規范財政資金和有效運行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績效評價是對部門或個人階段工作成果的評估和等級確定過程,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的核心環節。績效評價的目的是對組織、個人績效進行準確識別和有效區分,為激勵機制應用提供基礎依據。
首先,績效考評是管理的一種形式,是對各項指標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比較,是對績效水平的綜合評價。績效考評要采用科學和標準化的評估原則。在績效評估中收集的信息和數據必須真實,科學性原則是指評價結果必須根據不同部門不同的支出類別和項目特點科學設計評價指標和標準,使得績效評價總體結果客觀公正,績效評價必須著眼于重點,注重實際效果,通過考核強化財政資源管理和使用責任,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源使用效率。
其次,績效評價評估指標分為數量和質量指標,具體取決于可計量性數量標準和質量指標,也可根據標準化的基準變化分為四類:部門指標、規劃指標、經驗指標和歷史指標。數量指標包括核心指標和發展指標。核心指標包括核心財務指標、國家(國際)指標和公共利益指標,在公共項目的綜合成果評價中廣泛使用這些工具的績效指標是具體的專業指標,即以知識為基礎,收集相關信息并確定目標。根據馬克思的勞動關系理論,績效考評的依據是通過員工的第三種勞動,即凝固形態勞動來對績效進行考核。它是一種典型的以業績為主的形式,以實際和最終勞動成果決定員工薪酬的工資制度結果。主要是計件、傭金等制度。績效考評從最初的含義來看,應是通過工作成績和勞動效率來進行考量。在實踐中,因為績效的定量不容易操作,除了計件與傭金制度外,它更多的是指根據員工的表現。績效評價制度最開始的形式是計件,但它不是簡單的與產品數量掛鉤的形式,而是一種以科學的考核標準為基礎的考核制度管理程序。基本特征是員工的考核結果與個人業績相關聯。
建立一個統一的公共支出績效評估體系是對公共支出績效進行有效評價的先決條件和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以下列方法為依據,對各級財政部門設立的各類具體財務資金的績效進行評價,但這些方法和方案沒有詳細說明考核績效的內容、指標和標準的制定,績效考核的執行等業務程序尚未擴大到法律層面,評價工作缺乏法律控制、法律約束和制度保障。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明確的管理機構來評估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績效評價是在財政、審計、監察、預算等單位進行的。由于不同管理部門的層次、職能、目標和重點不同,評價方法、評價指標和標準及采用的評價程序不一致,導致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結果大相徑庭,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公正。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制度薄弱,而且缺乏法律標準,因此評價結果只能作為項目建設的檔案保存,在項目成就、問題和責任方面沒有任何限制,因此績效評價變成一種形式。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制定存在著以符合性評價為重點、忽視效益評價的情況。項目支出行為是否符合現行財政政策和國家有關規定,忽視對項目效益的評價,注重對支出項目本身的評價,沒有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的內外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包括項目本身的審核、項目投資和項目收益對環境、社會、政治和其他項目投資因素的影響都尚未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
就管理體制而言事業單位在管理上缺乏完整的制度。由于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事業單位管理責任不斷擴大,這要求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進行監管和監督,以確保管理人員的獨立性。但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還沿用過去體制,管理體制沒有進行更新管理、管理的方式較為落后導致把關不嚴、供應范圍過寬、使資金和應辦的項目脫節,從而在各級財政的預算、決算中幾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專項經費,使用范圍帶有極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國有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還沒有得到改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是我國較為重要的行政部門,由于管理責任不斷擴大,內部控制已成為一個問題,主要是因為內部資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該部門內部監督系統不足。法律體系不健全對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的評價,既是對部門預算、資金集中收付和公共采購三大改革的補充和完善,也是對資產管理體制的更新,是對法律法規的補充,應盡快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實施辦法,以明確評估目標、方法和程序,確保評估工作順利開展。另外,行政事業單位可將評估權下放給財政部和審計部,在制定和實施行政事業單位評估方法和執行規則的同時對績效評估進行監督和實施。行政事業單位負責組織和管理地方政府的整個評價過程,不僅負責行政事業單位的綜合評估,而且負責組織和指導部門的績效評估,以及對評估結果的公開審計和監督機構與金融部門合作評估結果,并參與系統開發。評價過程、對評價結果的處理和預算應組織自己的評估,由財政、審計和監督部門進行監督。
績效指標系統的設計以經濟、效率和成本效益為基礎。評價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結果的方法應根據項目的性質、最低成本的選擇、因素分析、專家評估、參考資料的核實等因素加以選擇。重點是使用非公式化績效評估方法來評價行政事業單位選定項目的總體結果。信息管理系統加強了績效評估數據庫的開發,借鑒了以往的經驗,另外可以學習國外的經驗,促進績效管理的建設。建立績效評價數據庫應涵蓋所有業績評估要素和領域,并允許各省和地區之間交流信息,以支持績效評估工作。
資產管理是通過核算和分析對整個事業單位的資金進行管理,可以改善資源的使用和資金庫存方面的問題,以便于制定科學準確的戰略。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可以綜合利用資產管理工具,對單位現有資源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和評價,不斷更新資源。采用現代分析方法對資產和負債進行科學評估,特別是對折舊、應收賬款進行管理和應用。事業單位的運作受市場制度要求的制約,可以以社會價值和社會利益的角度評估其社會合理性,這有助于管理層制定面向市場和事業單位的發展戰略。
以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結果作為重要依據,財務部每年組織部門預算并給出指示準備。經評審,對財務項目的資金績效良好的進行表揚,在下一個預算年度優先安排同類項目;對績效不高的項目進行批評,對下一年財政年度將減少或取消類似項目的資源,并將其列為財務控制和其他負責監督的部門的重點項目。涉及財政收支、質量等方面的財政支出績效評估結果一經接受,可以通過媒體發布,提高財政資源使用的透明度,加強對社會和輿論的控制。
綜上所述,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仍然是一項新工作。這方面的研究和試驗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未知領域可以進行探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建立企業管理制度,有效分配整個企業系統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