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欣 楊軍偉 劉 智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廣東 珠海 519088)
大學生群體是青年的一部分,高素質和高能力的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重要人才資源。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首要角色就是青年學生,其素質的好壞、能力的高低,也會影響人才資源的儲備;因此,必須加強對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研究,以促進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健康發展。
根據從屬組織分類,高校學生干部主要有高校黨組織中的學生干部;高校團組織中的學生干部,包括校團委、以學院為單位的團總支,以班級為單位的團支書等;高校學生會中的學生干部;高校學生社團組織中的學生干部。
從活動領域來講,高校學生干部主要分為以班級、學院、學校為單位的學生干部及學校各類學生社團的學生干部。[1]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干部是指在正式學生組織中扮演“管理者”角色的學生,包括在黨、團組織中擔任一定職務的學生干部、各類學生自治社團中的學生干部及班級里的學生干部。高校學生干部,是高校在日常教育、管理監督、服務學生中及其他工作開展的“戰斗堡壘”,是促進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力量,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長成才培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學生干部的組織系統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組織力量,一個堅強有力的組織不僅會增強學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歸屬感、自豪感,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也會起到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組織管理體系完善,由基層黨團班協同聯動管理,組織健全,功能完善,是高校培養學生干部成長成才的搖籃。
高校學生干部隊伍作為一個龐大復雜的學生群體,必須依靠規章制度管理和約束。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學習、自我創新”的實現,既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干部的積極性,更要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目前,我國各大高校都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學生干部管理和工作制度,學生干部在一系列規章制度的體系框架下,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各項事務性工作,把“守紀律、講規矩”內化成一種自覺行為,通過自己的言行,為同學們樹立了好榜樣,發揮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會點上,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當代青年大學生所處的歷史地位、承擔的歷史責任、肩負的時代使命。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不僅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干部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
高校學生干部隊伍肩負著組織育人和人才人格塑造、培養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
干部,顧名思義就是比別人先干一步。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應當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初心和使命應該是為老師和同學多做實事,排憂解難,而不應該凌駕于同學之上,官僚化。現實中,很多學生干部官本位思想很重,看重“頭銜”,立“內部規矩”,“端架子”“擺譜”。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應該嚴于律己,身體力行,發揮敢為人先的精神,團結周邊力量,帶領同學一起進步,共同成長,為同學樹立一個好榜樣。
學生干部是學生群體的領頭羊,是學生中的標桿和榜樣。“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2]。學生干部要明確職責,敢于擔當,應是有思想、有擔當、負責任、敢創新的榜樣;不斷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為同學服務,敢于管理事務,熱愛集體。而實際上學生干部在思想意識引領方面成效并不顯著,甚至出現“兩極化”現象,思想素質強、組織紀律好、模范引領好的學生干部比例較少,相當一部分學生干部處于“游水”的狀態,缺乏主動性和擔當精神。
學生干部是學生群體的核心、骨干,應該有號召力和凝聚力。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干部的基礎是廣大的學生群體,宗旨是為同學服務。一個集體是否充滿活力,能否發展,能否團結一致,需要學生干部發揮凝聚作用。
學生干部作為團隊的組織者和協調者,應努力思考如何開展工作,如何創新性地開展工作。而在現實中,學生干部往往缺乏思考問題的能力,只是機械地重復地工作,大都處于“老師推一下就動一步”的被動工作狀態,主動思維不活躍,創新力度不強。
高校在建設與發展學生干部隊伍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干部的“人文關懷”。馬斯洛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自我實現五個層次。對于高校學生干部來說,歸屬與愛、尊重及自我實現是主要的心理需要。[3]而高校對學生干部缺乏“人文化”管理,不能及時解決其在學習工作中的問題,不能很好地為其搭建成長成才的學習平臺。打造一支風氣正、能力強、素質高的學生干部隊伍并非一時之功,需要用心,細心雕琢,耐心教導,用“看得見的手”加以引導,用“看不見的手”予以呵護,這樣才能使學生干部隊伍日漸壯大,擁有無窮力量。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才是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應有的“格局”。
一個學生干部如果“格局”太小,那么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乏學生干部的群體責任意識、職責擔當意識、大局意識。學生干部是學生群體中的一分子,是學生群體的領頭羊。新時代學生干部要有“格局”,有家國情懷、俯首為牛的奉獻情懷、舍我其誰的擔當情懷、初心不改的赤子情懷。
“格局”要全。把握好學生干部的角色定位,使其學好專業知識,做好老師助手,架起老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
“格局”要廣。拓寬學生干部的工作視野,使其“站得高看得遠”,要站在學生干部這個平臺上,看學生活動的意義,看組織建設的不足等。
“格局”要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做大事先學會做小事”,要把一件事做精,做透,做深。
學生干部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精英力量,要有思想、有擔當、有情懷。目前,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依舊停留在傳統模式上,需要改進管理培養系統。
“DMAIC”是精益六西格瑪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管理模式,遵從“定義(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進(Improve)”和“控制(Control)”五個步驟,從而達到全面落實精益化管理的目的。[4]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可以運用“DMAIC”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學生干部隊伍的管理水平,實現提高學生干部綜合素質能力的目標。
學生干部是學生群體中的骨干力量,關系良好學風班風的建設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怎樣打造新時代需要的學生干部隊伍,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為幫助學生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發揮在學生群體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的作用,創設了學生干部成長成才“五位一體”培養模式。
1.思想引領
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主要包括態度、溫度、深度及高度這四個方面。“態度”方面,做事要積極主動,干事更要發揮好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溫度”方面,不要存在官本位思想,要有人情味,盡自己所能去幫助身邊同學;“深度”方面,提升工作能力,創新工作方法;“高度”方面,保持正能量,不斷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水平。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始終是高校學生干部成長體系培養教育的重要內容,要牢牢把握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培養工作的新特點,通過開展“青馬工程”“微團課”“微黨課”等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干部從自身的角度找尋發展的方向,學習新時代思想,掌握新時代理論,從而培養學生干部踐行和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智慧引領
一名優秀的學生干部,“學習”“工作”要兼顧,既要為同學們樹立好榜樣,又要做好老師的得力助手。因此,在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干部科學制定學習、工作計劃,使其做到學習時專心致志,提高效率;工作時統籌規劃,合理分解任務。避免事必躬親,扮演好“學生”和“干部”的雙重角色,建設一支品學兼優、踏實能干的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隊伍。
3.實踐引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品質來源于自身的學習工作經歷和在實踐中的不斷打磨錘煉。在進行思想引領的同時,要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引導學生干部積極參加公益活動、“三下鄉”暑期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有效培養學生干部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4.模范引領
一名優秀的學生干部應該做到“準確定位”“注重行動”“樹立形象”這三點。學生干部在做好自己的同時,還要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努力進步。在學生干部培養過程中,要不斷反思如何使其發揮好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通過開展優秀學生干部訪談等活動,不斷改革創新體制,全方位精準育人,永葆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青春活力。
5.自我引領
自我引領是一個人自我價值體現的最高境界。通過開展“主題讀書會”“分享學習方法和技巧”等活動,形成常態化自我引領機制,引導學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學習,實現管理網格化和精細化,充分發揮能動性和先鋒模范作用,實現自我引領。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的成長體系一體化模式構建研究,不僅是理論問題、實踐問題,也是方法問題。高校學生干部作為組織育人和人才人格塑造培養的重要力量,是學生群體中的骨干力量,更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我們更應該明確“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干部、怎樣培養學生干部、為誰培養學生干部”這一根本問題。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更應順應時代需求、與時俱進,培養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明大理、識大體、知大任、養大德,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貢獻,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