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霞
(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港公證處,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個人之資財,尤貴為適當之營運,方能發揮其價值”[1]。然而長久以來,人們并不喜歡通過立遺囑來合理規劃財產在百年之后的分配、處理,從而導致遺產分割糾紛或者繼承結果不符合被繼承人的生前意愿等等情況的發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識的增強,房產的升值,思想的開化,遺囑已經越來越被普通老百姓接受。生前立遺囑,將自己財產合理分配好,不僅實現了立遺囑人的心愿,也有利于預防糾紛產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實行,民法典規定的遺囑有六種形式:“自書遺囑、代書遺囑、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口頭遺囑、公證遺囑”,相較于之前的繼承法,民法典對遺囑的形式新增了“打印遺囑、錄像遺囑”兩種,且公證遺囑不再有優先效力,那么伴隨著新變化,關于遺囑的效力都有哪些規定呢?
1.不管是何種形式的遺囑,立遺囑人應當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立遺囑人的意思表示應當真實。從這一點來講,立遺囑應趁早,不要等到年老糊涂或行動不便時,才想起來立遺囑,因為這時候立遺囑人的行為能力或意思表示的真實性往往備受質疑。
2.遺囑有六種形式,各種形式的遺囑都必須具備相應的形式要件,否則是無效的。具體來講:
(1)自書遺囑,遺囑人應當親筆書寫遺囑,遺囑內容書寫完畢,遺囑人要簽名,并且寫明立遺囑的具體時間,具體到年、月、日。需要著重強調的有三點,一是親筆書寫,不能由他人代寫或記錄。二是簽名,不是按指印也不是蓋章;三是一定要注明具體時間,即年、月、日(這也是所有形式遺囑應當具備的形式要件之一)。不管是何種形式的遺囑,沒有按照法律規定簽名或者注明時間,都將面臨無效的風險。
(2)代書遺囑,不會寫字或寫字困難的老年人一般采用代書遺囑。除代書人之外,另外還要有至少一名見證人在場全程見證,書寫完畢,遺囑人、代書人、見證人都要簽名,并且注明代書人、見證人各自的身份,最后注明立遺囑的具體時間。
(3)打印遺囑,打印遺囑以及錄像遺囑是民法典新增的遺囑形式,是立法與時俱進的體現。打印遺囑要有至少兩個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在遺囑的每一頁上簽名,見證人也要在遺囑的每一頁上簽名,最后注明立遺囑的具體時間。這里強調的是每一頁都要簽名,原因可想而知,如果沒有簽名,遺囑的內容可以隨意替換。
(4)錄音錄像遺囑,錄音錄像遺囑以聲音、圖畫的方式再現了立遺囑人的遺愿。但錄音錄像遺囑這種音頻、視頻資料也容易弄虛作假,這就要求錄音錄像遺囑要有至少兩個見證人在場見證,且錄音錄像中要有遺囑人、見證人的姓名或肖像,即:在錄音遺囑中,遺囑人、見證人應當用口述的方式表明其身份、陳述其姓名,且應當體現見證人在場見證。在錄像遺囑中,遺囑人、見證人應當展示其肖像,在展示肖像的同時可以表述其姓名、身份,且應當體現見證人在場見證的過程。最后,錄音錄像應當體現其錄制具體時間。
(5)口頭遺囑,口頭遺囑一般很難被認定為有效遺囑,這是因為口頭遺囑沒有任何能體現立遺囑人的音、像、字的內容,這就勢必導致對口頭遺囑有嚴格的前提要求,即:在危急情況下。并且口頭遺囑也要有至少兩名見證人在場見證。一旦危急情況消除,遺囑人應當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所立的口頭遺囑將無效。
(6)公證遺囑,公證遺囑是公證機構按照公證程序規則、辦證細則辦理的遺囑。
3.見證人的規定。除了自書遺囑和公證遺囑外,其他形式遺囑均要求有見證人,哪些人不能作為見證人,也有嚴格規定。不能作為見證人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類:
(1)不具有見證能力的人,含: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情形;比如說,不識字的人,不能見證代書遺囑、打印遺囑;聾啞人不能見證錄音、錄像遺囑、口頭遺囑等等。
(2)遺囑的受益人或者與受益人有利害關系的人。含:①繼承人、受遺贈人;②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③繼承人、受遺贈人的債權人、債務人,共同經營的合伙人。
4.遺囑無效的其他情形。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否則將導致遺囑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5.立遺囑人生前立有多份遺囑,各遺囑的效力如何認定?
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的遺囑為準。這一規定,取消了之前繼承法的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在各有效遺囑之間,又以最后的遺囑為準。
(1)對于民法典新增的兩種形式的遺囑,即打印遺囑、錄像遺囑,其在民法典施行前的效力如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十五條規定,只要遺產在《民法典》施行前沒有處理完畢,該打印遺囑是有效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三條規定,在《民法典》施行前以打印遺囑、錄像遺囑形式所立遺囑,只要遺產在民法典施行前沒有處理完畢,打印遺囑、錄像遺囑均有效。
(2)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先立有公證遺囑,后立有自書遺囑的,以那份遺囑為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一條規定,就要看被繼承人的死亡時間,如果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死亡,按照《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適用當時的法律、法規,即此種情形適用繼承法的規定,“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應以公證遺囑為準;如果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后死亡,按照民法典施行后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適用民法典的規定,即以最后一份遺囑為準,以自書遺囑為準。
(3)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立有公證遺囑,《民法典》施行后又立有新的自書遺囑,以哪份遺囑為準?按司法解釋規定,以最后一份遺囑為準,不管最后一份遺囑是何種形式,均以最后一份遺囑為準。
6.雖然《民法典》取消了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但公證遺囑的優勢仍在。其優勢體現在如下方面:
(1)制作規范。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形式的遺囑都有自己形式上的要求,一旦遺漏或瑕疵,將導致遺囑的無效或部分無效,而公證機構公證人員在辦理遺囑公證時,以其專業的法律知識為背景、以事實為根據,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理,避免立遺囑人由于形式的不規范造成的遺囑無效或部分無效情形的發生。
(2)最強的證據效力。盡管公證遺囑不再具有優先性,但是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其能夠作為人民法院直接認定事實的依據。在發生糾紛的情形下,在沒有足夠的相反證據情形下,公證遺囑可直接被法院認定其真實有效性。
(3)預防糾紛、化解矛盾。公證機構在辦理遺囑公證時,都會向立遺囑人詳細講解遺囑的相關法律規定、遺囑的法律意義、后果,也會通過詳細的詢問了解立遺囑人的家庭成員情況、立遺囑人的真實想法、立遺囑人的初衷,且在辦理遺囑的過程中會通過錄音、錄像的方式固定辦證過程,通過這樣的一個辦證過程,使得遺囑公證“鐵證如山”,有想法的繼承人也會息了起爭議的念頭,或者看過遺囑錄像,明白了立遺囑人立遺囑的初衷、原因,也“偃旗息鼓”,止了糾紛。
(4)安全性高。遺囑公證是唯一一種由法定證明機構辦理的遺囑形式,其他形式的遺囑制作主體均為一般主體,公證處所辦理的每一件公證均有檔案留存,當事人丟失了自己保管的公證遺囑,立遺囑人或受益人也可以申請調取檔案件,而且經過公證的遺囑是不好篡改的,其安全性很高。
(5)延伸服務多。近年來,公證行業圍繞著養老向更廣、更深的公證服務領域延展,像意定監護、生前預囑、遺囑信托、遺囑保管、遺產管理、執行、繼承、資金監管等,公證人員可以以不同的公證事項輔助遺囑人將個性化的財富傳承心愿以高質量的法律文書體現,確保遺囑人的心愿得以合法實現。根據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臺數據顯示,公證遺囑的數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公證遺囑也越來越為大眾接受[2]。
由此,雖然《民法典》規定,六種形式的遺囑都是“平等的”,以“最后一份”作為判定遺囑有效的標準,但立遺囑人仍然可以優先選擇公證遺囑,以使自己的遺愿達到最大程度地實現,也利于受益人順利取得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