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國家稅務總局杭州市蕭山區稅務局,浙江 杭州 311200)
內部控制一般指企業從上至下的全體員工,以實現組織單位的基本目標為核心,進行一系列的控制活動。從理論上來講,現代化的內部控制可以這樣理解,為實現單位組織的某個目標,組織按照相應的規則,對組織單位內部各項工作及其環節流程進行全程的監督管控。作為支撐國家財務運轉必不可少的基石,基層稅務部門應加大內部控制執行力度,為國家的發展作貢獻。
加大內部控制執行力度,對基層稅務部門有很重要的意義。
首先,這能使稅務機關的執法風險大大降低。稅收工作相對而言較為特殊,稅收工作人員在日常執法時往往承擔著較高的執法風險。而積極推行內控機制建設,可以規范權力的運行,能有效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還能將內部制約與外部監督相融合,使決策更加科學,執行更加有效,監督更加有力,保證權力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
其次,內部控制執行力度的加大意味著基層稅務部門的工作質量可以得到提升,效果可以得到優化。建立內控機制,可以將行使權力和開展工作的過程納入監管范圍,由過去的被動監督轉變為主動監督,使事中監督的保護作用得以發揮,以使監管工作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和日常化,使稅務管理工作更為高效。
最后,加大內部控制執行力度有利于基層稅務部門積極開展反腐倡廉工作。積極建設基層稅務部門的內部環境,開展風險評估,實施控制活動,有利于充分調動各崗人員反腐倡廉的積極性,促進各部門發現問題并及時更改,從根本上提高反腐倡廉水平。
目前,高效率地解決稅收現代化難題,并對內部風險進行有效防控的關鍵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如何使現代內部控制理念深入稅務部門;二是如何科學合理地建立一套內部控制體系,使其特色鮮明、行之有效;三是如何使基層部門對發現問題、總結問題進行大膽實踐,形成雙向互動。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崗位蘊含的風險有清楚和全面的了解,能夠做到嚴于律己,對自我監督持積極態度。然而,調查各崗人員發現,縱橫交錯、互融互通的內部風險情報交互機制還未落實到位。
現行稅收執法監督系統仍以稅收管理工作為主要監督對象,但是對財務審計的內部風險不能進行信息化的管理和預防。預警監督信息化建設的事后監督不能完全落實,其管理水平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不能完全勝任稅收執法及行政管理的整體監管工作,內部控制效率低下。
另外,因為內部控制的落實區間較大,對每個稅收業務部門都有涉及,故目前稅務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方式以集體會議為主,在會上對自身的風險防控情況、方案落實進度、各部門聯合準備工作等進行匯報與探討。但由于稅務部門目前還不能實現工作的流程化、常態化、標準化,再加上管理人員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內部控制可能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出現部分內部控制工作存在較大空白,而另一些內部控制工作冗余的現象[1]。
以目前部門職責定位的來看,督察內審部門的職責主要是對稅收執法進行監督控制,監察部門的主要職責則是對廉政風險進行防范;從內部控制的自我要求來看,業務部門的集體風險防范有待加強。然而現實中,很多部門還未實現內部風險的聯防聯控。
如今,稅務部門防控稅收執法風險以分析執法數據、檢查實際執法內容等為主,然而在實際的核查工作中,基層稅務部門很難面面俱到地對實際執法內容進行檢查,對各類稅收執法風險也無法一一進行排查。
信息系統無法對全部風險點進行監控管理。例如,對應納稅額的核查與確定,此項目在工作中應將自有裁量范圍放寬,這就要求稅務人員時刻謹記依法行政、廉潔自律的準則。
一旦稅務人員沒有對納稅人進行實際的核查,或者采用了未經核實的信息和數據,就很容易發生執法違規的行為,從而給國家稅收造成不可估量的風險與損失。
許多基層稅務部門在內部控制方面選擇事后檢查與處理的方式,監控評價體系未能全面運轉。然而,當下稅收執法的稅務稽查、稅務登記、稅款征收、發票管理、法治建設、行政審批等環節,都需要防控稅務系統風險。分析稅務部門的實際情況不難發現,在行政審批、稅務稽查、法治建設和發票管理等前端環節,稅收風險發生的概率明顯提升,而在出口退稅和稅務稽查等環節風險損害的程度則較高。但很多基層稅務部門都以稅務登記、發票管理、備案審批等環節為風險防控的重點,與統計結果大相徑庭[2]。
基層稅務部門可以將其與黨內建設相關聯,加強內部控制,充分發揮管理風險防范工作的作用,對基層稅收人員進行持續多樣的宣傳與培養,使其明確自身所在崗位的風險,將“廉政”的鐵律謹記于心。職工應將內部控制理論知識牢記在心,對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意義進行深入的了解與認知。在此基礎上,稅收部門應鼓勵基層員工,明確內部控制的目標及自身的崗位風險。
想強化技控與人控機制的建設,提高內控效率和透明度,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讓現代科技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加強基層稅務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在整合現有稅收執法管理系統與檢查子系統時,應對其預警功能進行著重優化,持續提升稅務的可視度與稅務信息的透明度,使“權力陽光”得以實現[3]。
二是不斷加強對制度價值評估機制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從實際的稅收工作中不斷汲取經驗。在解決實際的稅收執法權力范圍不明確的問題時,稅務部門應結合部門基層的實際情況,對現行制度進行定期的評估和更正,以提高其科學性、合理性及實用性,減少執法過程中出現的風險。
基層稅務部門應從源頭上進行把控,加速內部控制規章制度在稅務部門的完善與落實。要使內部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要積極健全規章制度。其次,在基層稅務系統的實際落成過程中,必須優先完善管理模式,并且明確責任主體,減少整體工作開展的阻礙。除此之外,基層稅務部門應該積極轉變內部控制信息化項目的管理模式,對其管理方法進行持續升級,并且增加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的專項投資。如果相關政策或業務流程發生變化,稅務部門還可以對不必要的業務流程進行簡化或升級。
強化問責體系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要在崗位與責任的制定初期,明確了解其職責權限等,在對內部職能機構進行配置時,提升其運轉效率,合理設置每個部門的職能與每個崗位的具體工作,并統一內部監督與社會監督;二是在建立監控與評價體系時,要做好信息的審核分析與記錄,綜合運用各種檢查手段,使監控評價體系科學運行;三是督查審計部門應持續優化自身工作,在日常執行督審職能時保持獨立性,使督察內審部門的職能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很多國家或地區在管理稅收執法風險時,都會實施執法監督管理措施,且效果顯著。對于基層稅務部門而言,內部控制建設對稅務系統的平穩運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內部控制的完善與落實,不僅能有效預防腐敗現象的滋生,還能使執法效率得到明顯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