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猛
(中鐵〔上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135)
財務管理風險是建筑施工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投標環節預算不足、施工成本控制不到位以及竣工結算應收款項回款時間長等問題,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發生概率較高,且不同的財務風險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當前階段,建筑施工企業應將風險產生的危害控制在企業可承受范圍內。對于財務管理風險的防控,審計是財務層面較為有效的監督控制方法之一,建筑施工企業目前已將財務管理風險控制列為常態化工作之一。建筑施工企業需充分利用審計手段應對投標、施工以及竣工結算等環節的財務管理風險,確保企業項目順利建設,并保質保量通過驗收。
1.項目投標環節。投標過程中,企業在投入大量資金、時間和人員的情況下,如果因前期調查不深入且投資決策制定失誤導致競標失敗,則投入的資金資源無法得到有效的回報,會對企業內部其他項目的資源分配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引發財務管理風險[1]。
2.施工環節。建筑施工企業正式開發工程項目后,如果成本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的施工成本不能順利控制在合同約定數目內,就會直接影響項目收益率和財務管理工作。在實際施工環節,建筑項目工程造價很大程度上受市場價格因素影響,如果工程建設所需的主要材料的市場價格上漲幅度增大,則必然會增加施工成本,使得實際成本與施工合同中的工程造價不一致,那么施工成本控制就會不到位,財務管理風險發生概率將明顯提升。
具體實施情況中存在工程施工計劃變更的情況,這也是施工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如場地問題、突發性自然災害等都可能導致項目實施計劃的變更,施工成本將隨之變化,既定的項目支出增加,影響財務管理效果。
施工過程中的墊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充足的資金是保證項目正常實施的關鍵,在施工過程中若是項目資金不到位,企業不能及時補充資金,則可能導致項目被迫中止。項目延期與合同規定不符,企業將面臨較大的風險,如果建筑施工企業通過貸款等方式墊付項目資金,會導致自身承受較大的負債壓力,使得施工環節的財務管理風險增加。
3.竣工結算環節。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結束后就進入竣工結算環節,此環節也存在較多的財務風險,如發包方延緩交付時間或者拖延付款時間都會影響到建筑施工企業內部資金周轉。
在竣工結算環節,工程結算時間晚于項目交付、各部門配合不足等情況都會導致項目建設款回收困難,而竣工結算缺少統籌規劃,竣工決算結果與項目預算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都會引發財務管理風險。
在工程結算過程中,建筑施工企業與發包方未能就收款問題進行妥善商議,施工方忽略調查發包企業的資金情況,項目款遲遲未收回,企業的應收賬款額度增加,內部營運資金風險加劇,企業的其他業務項目投資缺乏資金,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壓力將持續增加[2]。
建筑施工企業形成財務管理風險的原因較多,且風險影響范圍會持續擴大。本文主要從內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兩個方面闡述財務管理風險動因。
1.內部因素。第一,項目資金控制不到位。預算是財務管理中的主要內容,科學的預算管理是合理分配資金和資源的有效方式。但是建筑施工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未能完全按照項目實際需求編制預算計劃,導致資金的分配缺乏合理性,進而導致項目建設各個環節都可能出現資金短缺問題,嚴重情況下可能使得項目中斷,無法按期交付。雖然建筑施工企業針對施工階段制定了資金計劃,但是對計劃執行的控制力度較弱,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作用未能發揮,財務風險發生概率顯著提升。
2.項目審計存在問題。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審計存在全面性不足的問題,如具體的審計工作覆蓋范圍不廣,項目審計成效與預期存在一定差距等。還有少數企業未能將審計作為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基礎手段,內部審計傾向于財務內部控制層面,對項目審計的重視不足。因此,投標環節的競標計劃、競標價格、投標預算和施工環節的成本計劃、工程造價,還有竣工結算環節的應收賬款管理等缺少審計監督,財務管理部門對項目各環節的風險識別缺少依據,使得財務風險應對不及時。
3.外部因素。影響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國家政策。自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國家對宏觀經濟環境的調控力度持續加大,建筑企業需要及時掌握政策動態變化情況,快速了解有關建筑施工行業的政策,比如稅收優惠政策變化。如果企業對政策把握不準確,則可能影響經營決策、財務決策等,稅務籌劃也難以實現預期避稅和提升利益的目標,使得內部財務管理風險加劇。此外,建筑施工企業所處的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投標階段具有過硬實力的競標對手數量多,且存在惡意壓價競標的情況,部分競爭對手采用惡劣手段搶占市場,使建筑施工企業處于被動地位,財務管理風險發生概率明顯提升。
建筑施工企業的審計部門應針對投標環節制定完整的審計工作體系,從客觀角度分析投標環節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例如,要特別注意投標環節投入的資金額度,加強審計檢查,及時向財務管理風險部門反饋準確的風險預測信息等。
審計項目投標需要著重考慮以下兩點。第一,對建筑施工行業整體形勢進行調查分析,關注政府大力支持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收集充足的項目資料,便于投標人員優化投標決策,同時預判財務風險[3]。第二,審計核查投標部門調查的招標方的詳細信息、項目信息、競爭對手信息等,確保競標計劃和競標價格有足夠的優勢,從而提高投標成功率。
跟蹤審計項目施工環節的資金運行。企業審計人員要依據財務報表和工程預算審計資金運行情況,快速定位資金風險所處位置,然后利用企業內部財務風險評估機制確定風險等級和影響范圍深度等,協助財務管理部門深究施工環節財務風險產生的實際原因,從財務審計層面給出中肯的風險應對建議。
工程造價有效控制的基礎是審計工程量,審計人員必須將已確定的工程項目圖紙定位審計導向,跟蹤現場管理,對隱藏工程、設計變更等進行重點監測控制,在明確工程設計圖紙和具體施工方案的基礎上,按照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立足于實際審計工程量為后續的工程結算環節提供真實的數據。在審計工程造價過程中,審計人員對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風險管理缺陷等進行整理,編制成報告匯總至財務管理部門由其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提升企業的財務風險應對能力。
竣工結算工作的審計需要審計人員規范相應的流程,并優化審計標準,結合之前的經驗盡可能擴大審計范圍,最大限度地規避工程項目竣工結算風險,做到提前預測財務風險。審計人員要加強與項目管理部門和施工組織的溝通,對項目竣工結算方面的高概率風險以及微小風險特點進行研究,將竣工結算與工程款回籠時間的差異作為竣工后結算審計的核心,快速總結工程款支付延遲等造成的財務風險,確保財務管理部門可以提前做好應對準備,調整內部資金結構,避免因應收賬款延遲回籠影響企業其他工程項目的建設[4]。
工程項目審計工作必須要保證獨立和客觀,工程項目審計由內部審計部門全權負責,企業應適當下放權限至工程審計人員,同時要求工程項目所有相關部門配合審計監督。另外,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對工程項目審計人員進行工程項目投標、管理、實施、結算處理等方面的培訓,從而保證審計人員能夠制定清晰的審計方案,對工程項目實施全方位審計,有效規避財務管理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運行過程中面臨較多的財務管理風險,企業只有準確預測風險并制定有效方案防范財務風險,才可以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建筑施工企業應充分利用審計這一防控財務風險的有效手段,對投標、施工、竣工結算等環節實施全方位的審計監督,準確定位各個環節的財務管理風險,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應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