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函芷 許水生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現如今,國民體質健康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體質健康發展成為我國發展重點。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質狀況的逐漸衰退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較為突出的體質健康問題表現為關節僵硬、運動動作不協調等。然而,在高校學生肺活量等指標不斷下降的同時,高校學生的身體形態發育指標卻在不斷增長。目前,我國高校學生普遍存在的體質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體能狀況、心理健康及營養均衡3個方面。該研究對我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據此提出發展對策,著力為改善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促進大學生綜合發展提供參考。
家庭對于學生成長影響較大,目前我國家庭情況大多數為三口之家,家庭成員間關系更加親近且易于交往,這也使得子女在家庭環境中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學生父母對于體育的理解、體育參與頻率與其文化程度、職業水平、身體機能、家庭經濟狀況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緊密相關。然而,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求學階段,父母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為學生創造更好的經濟環境,忙于工作等其他事務,對于自身身體狀況關心較少,體育參與也隨之減少,從而影響自身體質健康;很多學生家長著重考慮子女未來的學業生活,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生日常時間分配較多集中于考試與升學,削弱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時間分配,家庭成員體育參與意識的匱乏對學生的深遠影響,也使得學生缺乏體育鍛煉,從而導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
目前,大多數高校僅對大一、大二學生開設體育課程,并且體育課程的課時數目較少,許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形成課后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習慣,在沒有體育課程的情況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頻率較低;有些學生對于體育鍛煉方法缺乏系統、科學的認知,盲目進行體育鍛煉,造成運動損傷,從而導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
學校體育場地與設施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之基礎,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發展提供根本保障。學校對體育教育的投入、場地與設施的建設,以及對于學生使用相關體育設施的運營管理,成為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發展學生體質健康的要點。隨著許多高校的擴招,學校內的學生逐漸增多,很多高校的體育場地過小,設施數量不足,許多學生沒有足夠的空間參加體育鍛煉,這也是使得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許多學生對于體質健康重要性的認知相對較為匱乏。許多學生認為身體素質中的一些因素只是與提高運動技能中的體能有關,而與個人的身體健康沒有關系。事實上,體質健康指標中的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等均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體質健康為實現個人的身體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對于體質健康的認知程度對于學生著力進行體育鍛煉、提升自身體質健康水平具有較大影響。
目前,我國大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較高地位促使一些獨生子女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對于如何去關心和幫助別人不甚了解,父母的過分溺愛從而導致其心理、生理多方面問題的產生,進而使其體質健康水平下降。
高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位學生所面臨的體質健康問題也有所不同,不同程度、不同性質及不同應對態度使得高校學生的體質改善方案無法通過普適化運動得以實現。可通過體質健康測試的測試結果將學生分類,通過課內、課外體育運動相結合的方式,為全體高校學生有針對性地提供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案,用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改善心理狀況。在分類階段,特別需要篩選出體質健康狀況較標準差距顯著的同學,成立專業體質健康輔導小組對此類學生進行專業的培訓及課外輔導,促進其體質健康正向發展。
體育課堂是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收獲體育知識與體育競技比賽常識的有效手段,因此,應著力豐富體育課堂內容,提高體育課程質量,為學生提供數量充足的體育課程,使高校學生積極參至體育課堂之中,在課內實現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
除此之外,在課外積極組織小型多樣的體育競技比賽及參與門檻較低、內容豐富多樣的體育健身項目,為學生體育參與提供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運動會、晨跑、夜跑、馬拉松等體育競技或者趣味體育運動,促進其體育參與的積極性。
高校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素質發展的全面性,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能忽略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因此,要明確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高校要提升體育教育的認識和決策高度,健全學生體育鍛煉制度。在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教育中,高校應著力支持體育事業給予高校學生充足的課外體育鍛煉時間,予以科學指導及完善管理,盡量確保學生具備放松及鍛煉的健康空間,實踐健康校園活動。
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積極應對困境,妥善處理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校應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使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建立基本定位;開設心理咨詢室,使心理健康方面有困惑的學生可以與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進行交流、傾訴。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與相關課程,積極解答學生困惑,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除此之外,應將運動與心理輔導相結合,引導學生對體質健康的正確認知及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理解,促使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營養均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大學生的身體健康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學校應積極宣傳,科學指導,培養學生營養搭配的觀念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開設營養均衡、健康生活方式相關選修課程,為學生健康生活提供科學指導。可進一步與學校食堂聯動,對于學校食堂菜品種類和價格上作出適當的調整,使菜品種類更加豐富,營養價值也進一步提高,以吸引學生能夠健康飲食,保證學生體質健康,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以更好的狀態投入至學習、生活中。
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體育教育在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凸顯,體質健康發展也成為高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切實加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理念,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成為實踐目標。該研究通過實際調查提取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影響因素,提出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改善的發展對策,為促進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