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潔
(揚州市職業大學 江蘇 揚州 225009)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霸诖吮尘爸拢n程思政的發展既是順應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頂層設計……又需要著眼課程運行、注重課程開發,挖掘蘊含于專業課程中顯性及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盵1]
幼兒園課程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進行幼兒園課程思政探索是推進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提升學前教育師范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本文將從課堂實踐的角度,就幼兒園課程的思政內容及思政教學策略兩方面進行論述。
在歸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主要維度時,不同的教師結合不同的專業課程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有的教師從政治素養、哲學思想、師德修養、憲法法治、創新理念五個維度挖掘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思政資源[2],有的教師從家國情懷、道德情操、健康品格三個維度來歸納兒童文學課程思政的要素[3],有的教師從愛崗敬業、社會責任、實踐創新、文化傳承、師德師風五個方面歸納幼兒家庭教育課程思政的要素。[4]
以下結合幼兒園課程的課程定位、目標和特點等影響因素,闡述本課程的思政內容。
幫助學前專業師范生堅定政治立場,提升政治素養,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并使學生初步形成人民教師的使命意識,是幼兒園課程思政的首要目標,主要內容包括:讓學生了解教育承載的政治功能,使學生明確幼兒園教育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學生認識到幼兒園課程所承擔的社會和歷史責任,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為幼兒園教育事業所做出的貢獻,以及我國幼兒教育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的奮斗意識;介紹教育家們為幼兒教育奮斗一生的經歷,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光輝的榜樣,進一步推進師風師德的建設。
幼兒園課程中許多觀點和內容皆要求學習者在思辨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對某種觀點持“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或“全盤接受”“全盤否定”的態度皆是不可取的。因此,學習者的思辨能力既是本門課程的學習基礎,又是重要的學習目標。本門課程應幫助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學會辯證地看待、分析教育問題,批判性地運用教育方法。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在“幼兒園課程觀”“幼兒園課程方案”“幼兒園課程設計”等章節中著重融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批判繼承”等思政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到不同的課程觀、課程類型、課程方案皆是各有所長,幼兒園課程設計也要因地制宜。作為一個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在實踐中應堅持實事求是的理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脫離實際,生搬硬套,或者犯極端和片面的錯誤。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使幼兒園課程“本土化”依然是當下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幼兒園課程這門專業課應當承擔起防治學前師范生思想上的“外國病”的責任,幫助學生了解、認同我國在幼兒教育領域及其他方面的先進性,形成較高的文化自信。
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的幼兒園課程方案及當前所實施的課程改革的卓越性和先進性。另一方面,將我國傳統文化、風土人情、國家成就等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課程“本土化”的意識。
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教師的工作是創造性的工作。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特點,尤其是“園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任務更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和能力,既是幼兒園課程對時代的回應,又是支持幼兒教師職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本課程中“幼兒園課程設計”“幼兒園課程發展與改革”等章節及教育見實習等環節,本身就是實踐創新要素的體現。通過學習這些內容,學生能夠認識我國當下幼兒園教育的現狀,了解幼兒教育領域的前沿動態,使學生萌發通過實踐和創新來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意識。
將思政內容有機融入專業知識的學習中,是課程思政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如果是生搬硬套,或是主次不分,那依然是“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兩張皮”[5],不僅無法達到預定的思政目標,更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
高校課程可以分為“顯性思政課程”和“隱性思政課程”。[6]在前者中,學生明確地知道自己在接受思政教育,而后者中,學生則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政熏陶,只有顯性和隱性課程雙管齊下,才能保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樣地,在具體的課堂中,課程思政的教學策略也可分為顯性策略和隱性策略。
顯性策略主要指的是教師向學生點明思政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讓學生有意識地接受思政教育的一種教學策略。顯性的、正面的、直接的思政教育能夠強有力地引領學生的價值觀。本課程中,顯性的思政教學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兩種:
1.有機增加內容,講好思政故事
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教材大多是直接呈現知識要點,許多凝聚著前人智慧的“知識要點”背后往往都有著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具有很高的思政教育價值。挖掘與某個知識點相關的人物的事跡,將其添作背景介紹或知識擴展,融入對知識要點的講解之中,是進行課程思政的有效策略。本課程中出現的愛國教育家、思想家,他們的個人經歷和故事是天然的學前教育專業思政素材。
此外,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中,我們還應當重視甘寧邊區的紅色保教歷史。這段歷史涉及幼兒保教思想的發展、幼兒園課程的建設、幼兒游戲等內容,這些內容與學前教育專業課有著內在的、有機的聯系,而且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體邊區保教人員一切為了兒童,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紅色保教精神,具有極高的思政教育價值。不僅是在幼兒園課程中,在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游戲等其他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都可以結合這段歷史進行思政教育。例如,在本課程中介紹課程資源的開發時,向學生們介紹,當年為了充實課程資源,邊區的全體保教人員都被發動起來編兒歌、編游戲、制作玩具。單就兒歌來說,文化不高、業務基礎很薄的隊伍,在三個月里創編了三千多篇兒歌,極大地豐富了課程資源。[7]
2.開展課堂討論,總結提煉升華
將某個有爭議的、隱含價值判斷的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內容,引導學生們各抒己見,并在此基礎上對所討論的內容進行簡短的總結,以名言警句的形式進行提煉升華,明確地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引領,是實施課程思政的另一個顯性策略。
本課程中許多的觀點、理念看起來相互矛盾,但并不存在對與錯、高與低、優與劣的區別,而只有合適與不合適的區別,例如不同的課程觀、不同的課程類型、不同的課程方案等。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有意識地引發學生對不同觀點之間孰優孰劣的探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引導學生意識到不同的觀點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優劣之分,啟發學生自覺地運用辯證的方法來思考問題。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可明確地向學生指明,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應當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脫離實際、生搬硬套,更要避免在實踐中不論青紅皂白地堅持某一個觀點,犯極端、片面的錯誤。例如,在向學生介紹不同的幼兒園課程方案時,引導學生討論:“每種方案的優勢和缺點?在實踐中應用時應注意什么?”
隱性策略主要指的是教師并不直接進行思政訓導,而是將思政目的和內容滲透于教學材料、環境、制度之中,使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接受熏陶的思政教學策略。例如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張黎聲在進行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時,尊稱遺體捐獻者為“大體老師”,課前給遺體鞠躬,課后給遺體獻花。教師雖對“敬畏生命”未著一詞,但隱性的、潛在的思政教育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同的性質和特點的課程應采取不同的隱性策略,本課程的隱性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兩種:
1.以案例為載體,滲透思政要素
選擇具有一定思政教育意義的材料,將其融合進專業知識的教學案例之中,使學生在閱讀案例時,不知不覺地接受思政教育。幼兒園課程專業教學中需要許多有關課程、游戲、教學、幼兒園環境等要素的例子,那么在選擇例子時,可以有意識地結合思政教學需要來進行案例設計。
在課堂實踐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是選擇具有特定時代背景的案例,例如以“陜甘寧邊區保育院”的課程[8]為案例講解課程類型,以抗戰時期幼兒的游戲案例[9]來講解游戲價值?;蜻x擇具有特定人物特征的案例,例如在案例中出現更多的“男教師”,以此提高師范專業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此外,還可以巧妙地運用案例之間的對比關系,提升思政效果。例如,在抗戰時期兒童游戲的案例后,緊接著用當代幼兒的游戲案例做對比,使不同游戲案例所折射出的時代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教師不必多言,學生自能夠在閱讀中有所思考與感悟。
2.創設問題情境,巧設教學任務
這里的任務泛指提供給學生的課程任務或其他課程作業。教師可為課程任務設定具有思政意義的背景,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政熏陶。
在創設具體情境時,可以為課程任務設置特定的時代背景、地區環境、事件背景,學生為了完成任務,需要通過自學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相關背景知識。這個方式適合于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國家成就等,增進其文化自信。例如布置學生的主題活動設計任務時,可以設定幼兒園地處“江西瓷都”,要求學生圍繞著當地特色,自選主題和年齡班,進行主題活動設計。通過這樣的設定,一方面增進增進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課程“本土化”意識。
除了時代背景、地區環境等因素可以融入課程任務設計之中,還可以為學生設定特定的角色,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使命感,增進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例如要求學生以幼兒園教師的身份,模擬進行家長會,向家長們介紹幼兒園課程的理念和目標,并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教師在日常的課后習題,如選擇題、論述題、材料題中都可以融入具有思政意義的背景材料或選項,以此進行思政教育??偠灾灰處熡兴颊囊庾R,無論是教學案例還是教學任務,都能夠成為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于無聲處化育學生,立德樹人。
在課程思政之中,除了要根據專業學科的特點和內容制定適宜的思政目標,選擇恰當的思政內容,更需要著重探索如何將這些思政要素與專業教學有機地融合起來,做到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上述內容是筆者在進行課程思政探索過程中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希望能夠為高職學前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