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吉林師范大學 吉林 長春 136000)
情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采用的一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通過圖畫、音樂、表演、語言等一系列方式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其學習興趣。[1]在使用情境法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來設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規劃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地創設情境,利用情境化教學豐富課堂形式,能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樂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小學生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趣的語文課堂教學同樣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將語文知識合理地融入情境,通過生動有趣的情境設置來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在探索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享受學習的過程。
扎實的語文知識學習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欣賞能力的前提。情境化教學法可以將很多小學生無法理解的知識通過情境化展示變成易于學生理解的內容,如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嘗試將知識用音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音樂情境下理解知識。而在教授很多理解能力較弱的低年級學生時,教師可以結合知識內容設置現實情境,將系統的知識與情境融合在一起,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快速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重難點問題。[2]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應用于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各個方面。
識字與寫字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基礎環節掌握扎實會對日后學習有極大幫助,反之則會影響后續學習,因此教師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至關重要。目前小學生識字寫字教學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為遺忘性強,錯別字較多,書寫不規范。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興趣,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不高。傳統的識字與寫字教學采用“讀-認-記”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刻板生硬的教學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生字的樂趣。情境教學法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玩”中完成識字寫字學習。例如:學習“明”字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出示“日”字旁與“月”字,讓學生根據之前所學的日字與月字的含義來進行猜字謎的游戲,“日”字代表太陽,“月”字代表月亮,那組合起來代表什么呢?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明”字的意思,“猜字”游戲既可以使學生通過間架結構去理解字的意思,也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情境教學法與識字相結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學生對所學的字詞記憶深刻。
低年級的學生在認字的過程中會出現漢字混淆的情況,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來組織“蘿卜蹲游戲”,讓學生人手一字,每人以自己手里的生字為自己命名,其他同學讀到自己手里的生字卡片時下蹲,通過小組游戲,讓學生反復認讀生字卡片,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教師作為評判員為最后獲勝的小組成員分發獎品。為了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可以鼓勵學生課后與家人一起玩字詞游戲,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家庭與孩子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字詞的興趣。字詞的學習對后續語文的學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蘊涵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
隨著教育的進步,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被廣泛運用。傳統閱讀教學多注重數量,忽略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只是一味地大量閱讀會讓他們對閱讀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合理的情境設定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情境教學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3]因為情境化教學是將書本抽象刻板的知識進行形象化呈現,如學習《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圖片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有興趣去閱讀文中描寫的島嶼是什么樣子。在《慈母情深》與《父愛情深》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抒發學生對父母的情感,通過播放溫馨的短片,引導學生關愛自己的父母。
圍繞問題去設置情境,讓學生深入思考,帶著問題在閱讀中尋找答案,如學習《母雞》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課文中的這只母雞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當學生了解了母雞的性格特點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境再現的游戲,模仿母雞的動作、神態、語言等,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課文,并學習作者的描寫手法。
寫作能力對于每個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情感的抒發,是文化底蘊的呈現,也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對于處于基礎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寫作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廣闊的見聞、清晰的邏輯及高度的語言組織能力。目前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大部分是以模仿為主,學生大量謄抄好詞好句,因此作文內容死板生硬,缺乏生動形象的描寫。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與之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最近發生的事情,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寫作靈感。
寫作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通過閱讀來積累寫作素材,可以借助創設閱讀情境,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可以在班級中設置讀書角,學生將自己認為值得閱讀的書籍推薦給其他同學,相互交流讀書筆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呈現與課文中相對應的情境,使學生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寫出生動有趣的內容。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動、精力充沛,在寫作教學中,如果講到描寫景色的單元,在保證課堂秩序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學生去室外,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進而積累寫作素材。
情境教學在小學寫作中有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探究打下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主動在寫作教學中嘗試創設各種情境,并反思教學中的不足,積累情境教學實踐經驗,發揮出情境教學的優勢。
口語交際在過去的教學中不被重視,往往是被一帶而過,而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口語交際對學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重視口語交際教學。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及溝通、合作交流能力。目前,很多學校的語文測驗中都設置了口語交際考核,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在口語交際課堂中,恰當地使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動畫、故事、游戲、模擬等情境中去提升口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動畫短片引導孩子抒發感想
小學階段的學生熱衷于看動畫片,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短片,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片段抒發感想,激起學生的表達欲。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內向、不愿意表達的同學一起參與進來,踴躍發言,講述自己的感想,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4]
2.通過故事表演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很多教師在口語交際課程前會布置讀書任務,要求每位同學選擇閱讀一個故事,然后在課堂上將這個故事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生可以自己設計故事中人物的衣服或者道具,講故事時身著服裝或者拿著道具,這樣的形式會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并產生表達交流的欲望。教師也可以參與角色扮演,成為故事中的一個人物。如講到《小兔運西瓜》時,學生可以自己制作兔子耳朵、西瓜等道具,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鍛煉了其動手操作能力。
3.利用游戲引導學生積極發言
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發言。例如:可以開火車玩“加字游戲”,游戲規則是第一名同學作為火車頭說一句話,后一位同學在此基礎上加字,最多3個字、最少1個字,說不上來或者考慮時間超過1分鐘的同學要講一個自己的秘密或者自己做得最糗的事情,蛇形環繞,教師作為評判員,當一個句子超過30個字就可以換新的短句繼續接龍,以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在實際生活中制造機會鼓勵表達
教師創設情境應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在班級中設置一個表揚箱,既可以表揚自己也可以表揚其他同學。如看到某位同學主動撿起了地上的垃圾,就可以寫一個表揚的紙條放進表揚箱,開班會時,教師將這些表揚的紙條貼到班級墻上,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尋找表揚自己的紙條。還可以組織學生到講臺上講述自己想對同學、教師或者父母說的話,這樣既可以增進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家人之間的感情,也可以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勇氣。教師還可以與家長溝通,讓學生在家中開設小型超市銷售商品,父母來購買,家校結合,共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口語交際在日常生活中尤為重要,是小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技能,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關鍵環節,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采用恰當的情境教學法,在動畫、游戲、故事、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發散思維,提升學生口語表達和溝通交流的能力。
李吉林先生致力于情境教學的研究已有30多年,她提出要給學生營造真實的世界,讓學生走出課堂,感受真實的自然,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感受美,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情境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教學中也應當致力實現學科的核心素養,采用恰當的情境教學法,將情境教學與課堂教學完美融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