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新 吳健彬
(1.滄州師范學院 河北 滄州 061001;2.滄州工貿學校 河北 滄州 061001)
地名是人們為地域約定的名稱[1],主要分為政區地名、聚落地名、自然地名、歷史地名、經濟地名及文化地名等,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政區地名。河北省的政區地名共計54803個,具體數據如下:石家莊5201個、唐山5987個、秦皇島2500個、邯鄲5941個、邢臺5606個、保定6957個、張家口4699個、承德2912個、廊坊6286個、滄州3524個、衡水5190個。地名蘊含當地的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揚地名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之一。河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對河北地名進行保護性系統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對河北顏色地名進行窮盡性數據統計的基礎上,從文化自信的視角對“白”“黃”“紅”“黑”“青”五個顏色的地名展開重點研究。
在河北省54803個政區地名中,地名當中含有顏色詞并且據《河北政區聚落地名由來大典》[2]記載確實與顏色有關的共計822個(已剔除非顏色地名,如以姓氏命名的“白家村”等)。這822個顏色地名一共涉及“白”“黃”“紅”“黑”“青”“金”等30個顏色詞,具體數據如下:“白”色地名280個,“黃”色地名160個,“紅”色地名86個,“黑”色地名85個,“青”色地名78個,“金”色地名28個,“紫”色地名24個,“赤”色地名18個,“烏”色地名7個,“綠”色地名6個,含有其余20個顏色詞的地名合計50個。
在地域分布上,這822個顏色地名的具體數據如下(從多到少):保定145個,張家口116個,石家莊93個,唐山75個,邢臺75個,滄州65個,邯鄲64個,衡水64個,承德48個,秦皇島43個,廊坊34個。可見,河北顏色地名的地域分布并不均衡,43%集中在保定、張家口、石家莊。此外,地名總量與顏色地名數量也沒有明顯的正比例關系,比如保定和廊坊的地名總量均在6000以上,但其顏色地名相差4倍多。
在語義指向上,這822個顏色地名中的顏色詞指向“土壤”的有166個,指向“植物”的有148個,指向“山石”的有140個,指向“建筑物”的有108個,指向“動物”的有105個,指向“水體”的有42個,指向“其他”的有113個。可見,河北顏色詞的語義指向是比較豐富的,同時“土壤”“植物”“山石”“動物”“水體”等自然界語義指向占據絕對優勢(73%)。
顏色地名常見于各個省份之中,但每個省份在數據統計上有所不同。河北省數量排在前五的“白”“黃”“紅”“黑”“青”等五種顏色的地名共計689個,約占所有河北顏色地名的84%,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河北地名的“特色”。而中國傳統文化把“青”“黃”“赤(紅)”“白”“黑”稱為“五色”[3],恰好與河北省排在前五的顏色相同,這也再一次證明了河北五色地名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對河北省“白”“黃”“紅”“黑”“青”五個顏色的地名展開重點研究,從文化自信的視角深入挖掘河北五色地名的地域文化。具體來說,我們將從歷史文化、人文建筑文化、自然地理文化、經濟文化、心理文化等五個方面展開論述。
1.河北五色地名與歷史傳說
很多河北五色地名的得名由來與歷史傳說有關,例如“白龍池村”(石家莊市平山縣溫塘鎮),清代乾隆年前,村北驢山腳下有一潭泉水,水流湍急,呼呼生風,傳說此處有白龍升騰,人人稱奇,因此此地取名“白龍池村”。“黃粱夢村”(邯鄲市叢臺區黃粱夢鎮),據《枕中記》記載,此處是邯鄲道中的旅店,盧生在店中遇到呂翁,呂翁給了他一個枕頭,店主人做黃粱米飯時,盧生就進入了夢鄉,夢到自己“崇盛顯赫五十余年”,一覺醒來,黃粱米飯還沒做熟,因此此地取名“黃粱夢村”。
2.河北五色地名與歷史人物
一些河北五色地名的得名由來與歷史人物有關,例如“青廉村”(石家莊市靈壽縣南寨鄉),據傳此地的青石山下是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的墳墓,后來有人到此居住,取“青石山”的“青”字與“廉頗”的“廉”字,命村名為“青廉村”。“白王莊村”(石家莊市井陘縣上安鎮),據查漢代王室在此立莊,以姓氏取村名為“王家莊村”,后來漢將韓信與趙將陳馀(人稱“白面將軍”)交戰,陳馀敗退至此地后斃命,為紀念白面將軍,此地改名為“白王莊村”。
3.河北五色地名與歷史戰爭
有些河北五色地名的得名與歷史戰爭有關,例如“紅廟村”(邢臺市廣宗縣馮家寨鄉),張角組織農民起義,東漢統治者派人鎮壓,起義軍被漢軍打得潰不成軍,張角施用法術,將紙人紙馬變幻成軍隊,漢軍躲進大廟,起義軍大開殺戒,漢軍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堆在廟旁的尸體像谷垛一樣,大廟染成了紅色,遂此地取名“紅廟村”。“北白堡村”“南白堡村”(保定市淶水縣義安鎮),據傳該地是戰爭沙場,建有多處白色戰堡,后來發展成村,取名“白堡村”,后來分成南北二村。
4.河北五色地名與歷史政令
圈地令是清朝入關以后為掠奪土地而頒布的命令,河北是京畿重地,深受圈地令的影響。在河北五色地名中也有一些與圈地令有關,例如“白旗村”(張家口市崇禮縣白旗鄉),滿族統治者用騎馬插旗的方法占有土地,因在此地插的是白旗,取名“白旗村”。“黃旗村”(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鎮),該地乾隆初年建村,因屬察哈爾鑲黃旗之地,取名“黃旗村”。“紅旗村”(承德市灤平縣紅旗鎮),滿族于氏由沈陽隨八旗軍進京,平定“三番”后,恩賞“占圈地”,由肅親王府賜“紅旗”,于清朝乾隆十二年來此地占產立莊,此地取名“紅旗村”。
1.河北五色地名與一般建筑
有些河北五色地名的得名與一般的人文建筑有關,例如“紅橋村”(張家口市蔚縣吉家莊鎮),因村東有一座用紅石頭砌成的橋,所以此地取名“紅橋村”。“白樓村”(滄州獻縣樂壽鎮),清朝乾隆三年,高姓由本縣北漳河遷來立村,并建白色小樓一座,因此取名“白樓村”。“白圍子村”(張家口康保縣閻油房鄉),王二毛由萬全縣遷到此墾荒立村,稱“王二毛村”,后因用堿土打圍墻,墻土呈白色,因此此地改名“白圍子村”。
2.河北五色地名與宗教建筑
在河北五色地名中,以“廟”(36個)、“塔”(32個)、“寺”(14個)、“佛”(9個)、“院”(2個)、“亭”(2個)、“堂”(2個)、“神”(1個)等命名的地名大都與宗教建筑有關,例如“黑龍廟村”(衡水市阜城縣霞口鎮)、“白塔村”(保定市唐縣都亭鄉)、“紅寺魚池村”(保定市高碑店市方官鎮)、“黑佛頭村”(滄州市河間市行別營鄉)、“青山院村”(唐山市遷安市楊各莊鎮)、“西白亭村”(保定市徐水區漕河鎮)、“白馬堂村”(廊坊市大城縣權村鎮)、“白馬神村”(張家口市蔚縣陳家洼鄉),等等。
1.河北五色地名與地形地貌
河北省是我國唯一兼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湖泊和海濱的省份[4],地形地貌是豐富多樣的。這一特色在河北五色地名中也有所體現,以“土”(71個)、“石”(45個)、“溝”(40個)、“山”(39個)、“嶺”(20個)、“峪”(19個)、“坡”(14個)、“沙”(11個)命名的地名有很多,例如“支白土村”(保定市定州市西城區街道)、“白石口村”(保定市高碑店市白溝鎮)、“白溝村”(保定市高碑店市白溝鎮)、“東青山村”(邢臺市內丘縣大孟村鎮)、“白嶺村”(保定市徐水區釜山鄉)、“紅峪口村”(唐山市遷安市五重安鄉)、“紅坡子村”(秦皇島市盧龍縣盧龍鎮)、“白沙村”(保定市滿城區劉家臺鄉),等等。此外,還有以“梁”“崗”“崖”“臺”“坪”“地”“坎”“垡”“坨”“洼”“垴”等命名的河北五色地名,展現了河北省在地形地貌上的特色。
2.河北五色地名與水文環境
河北省河流眾多,有一些河北五色地名就是以“水”(11個)、“河”(8個)、“泉”(5個)、“洋”(3個)、“潭”(1個)、“港”(1個)命名的,例如“北白水村”(石家莊市晉州市槐樹鎮)、“黃河套村”(邯鄲市邱縣南辛店鄉)、“紅泉村”(保定市淶源縣北石佛鄉)、“南白洋村”(滄州市肅寧縣梁家村鎮)、“白水潭村”(邯鄲市大名縣西未莊鄉)、“白龍港村”(唐山市遷安市木廠口鎮),等等。
3.河北五色地名與動植物
河北省動植物資源豐富,在河北五色地名中,以動物命名的有95個,以植物命名的有125個。以動物命名的,例如“上紅鶴村”(邢臺市臨城縣趙莊鄉)、“白鵝墳村”(滄州市任丘市永豐路街道)、“白虎溝村”(承德市隆化縣白虎溝滿族蒙古族鄉)、“白鹿村”(石家莊市贊皇縣西龍門鄉)、“前黑馬村”(滄州市河間市果子洼回族鄉)、“青羊頭村”(邢臺市臨城縣趙莊鄉)、“東黃鼠村”(邯鄲市冀南新區城南街道),等等。以植物命名的,例如“青松營村”(承德市灤平縣付家店滿族鄉)、“紅花峪村”(秦皇島市盧龍縣雙望鎮)、“白果村”(邯鄲市大名縣張鐵集鄉)、“紅桃園村”(邢臺市威縣梨元屯鎮)、“前白棗山村”(秦皇島市青龍縣朱仗子鄉)、“青杏溝村”(承德市興隆縣藍旗營鎮)、“紅草河村”(保定市阜平縣天生橋鎮)、“蒿黃峪村”(邢臺市邢臺縣宋家莊鎮),等等。
1.河北五色地名與農業
河北省是我國十大農業大省之一,河北五色地名中也有一些以農業命名的。以農產品命名的,例如“黃粟坨村”(唐山市豐潤區新軍屯鎮)、“白麻村”(保定市易縣南城司鄉)、“李白芷村”(邢臺市內丘縣獐獏鄉)、“白豆村”(邢臺市寧晉縣四芝蘭鎮)、“黃臘溝村”(邢臺市臨城縣石城鄉),等等。
2.河北五色地名與手工業
在河北五色地名中,還有一些與手工業有關的,例如“青碗窯村”(邯鄲市磁縣白土鎮),有人在此燒制青瓷碗具,后來發展成村,因此取名“青碗窯村”。“紅瓦店村”(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石河鎮),當時這里有一條驛道,兩側有數戶人家以燒紅瓦為業,因此取名“紅瓦店村”。
1.河北五色地名與求吉心理
有些河北五色地名體現了河北人民追求吉祥、如意的美好心理,例如“紅海村”(滄州市黃驊市呂橋鎮),因為村距渤海較近并取吉祥之意,所以取名“紅海村”。“東黃兒營村”(邢臺市寧晉縣賈家口鎮),該村名取“黃發兒齒”之義,期望村民能夠延年益壽。“青縣”(滄州市),原名“清州”,后來取“四季長青”之意,將“清”換成“青”,改為“青縣”。
2.河北五色地名與紀念心理
還有一些河北五色地名是為了紀念某事,例如“白樂村”(張家口市蔚縣白樂鎮)。據傳,明朝燕王掃北時曾在這里駐扎,將一頭白騾子借給村民耕地、拉磨,后來白騾子死于此村,村民為了紀念它,取名“白騾村”,后來雅化為“白樂村”。“青楊樹村”(廊坊市安次區調河頭鄉),清乾隆年間從南方遷此立村,取村名“集莊”,后來村里有幾棵大楊樹被地主霸占,為不忘此事,改名“青楊樹村”。
我們以文化自信為視角,從歷史文化、人文建筑文化、自然地理文化、經濟文化、心理文化等五個方面對河北省“白”“黃”“紅”“黑”“青”五個顏色的地名展開了詳細闡釋。地名是歷史的產物,也是一種文化形態。[5]河北五色地名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文化,是河北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掘河北五色地名的地域文化價值,有助于進一步堅定河北人民對河北地域文化的自信,不斷增強河北的凝聚力與歸屬感;也有助于河北地域文化的對外宣傳工作,不斷提升河北的美譽度與影響力;還有助于更好地發揮河北五色地名的重要作用,服務于河北地名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