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琳
(中共漯河市委黨校,漯河 4620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通過審視我黨建設縱向體系得知,黨建的關鍵點在于基層黨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基層黨建顯得尤為重要。若想更好更優地開展黨建工作,必須創新思想、實事求是,讓基層黨組織永葆青春和活力,使之可以從容應對黨建工作中的各項難題,將壓力轉化為動力,進而打造基層黨建新格局,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定要扎實做好“抓基層、抓基礎”等工作,要讓國內各個地區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出戰斗堡壘效果。基層黨組織是我黨建設的根基所在,直接面對黨建中多樣化的新情況和新矛盾。黨的十九大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為處理棘手的“三農”問題提供了戰略支持,基層黨組織一定要扛起“鄉村振興”的大旗,了解當前農村發展的諸多情況,如此才能設身處地地處理“三農”問題,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基于上述所言,我國若想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必然離不開我黨重大戰略決策的正向引領,而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提升,更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支持和幫助。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農村地區基層黨建創新,是強化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促進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的堅實保障,是達成農業全面升級目標的先決條件。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了要“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之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種舉措,穩步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的方案。若想提升鄉村環境治理水平,并持續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得到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與支持。在黨組織的引領下,農村生態環境才能得到良性發展。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首要前提。若想達到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一定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農村黨建工作是制勝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選好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特別是要下決心解決軟弱渙散基層班子問題,發揮好村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言論充分顯示了農村基層黨建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間的關系,指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的就是讓農業成為有前途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一種光榮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大眾安居樂業的家園。鄉村振興碩果累累,“楓橋經驗”、留壩社員網模式等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當務之急是逐步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力度,在此基礎上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夯實基礎,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后,各地農村綜合性發展獲得了諸多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一些基層地區的黨建工作較為滯后,基層黨組織一定要變壓力為動力,穩抓機遇,從容面對各項挑戰,轉變思想、實事求是,扎實促動黨建工作創新,如此才能開創農村基層黨建新格局。
首先,要將基層黨建工作置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去考慮、去規劃,要循序漸進地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
其次,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目標,對村黨組織和村黨組織書記的職責予以落實,從根本上強化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最大限度地彰顯出村黨組織的引導作用。
再次,必須跟緊農村經濟發展新趨勢,新時期的村黨組織務必加強村干部農業生產技術、技能的培訓,從根本上提升村干部“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能力。
最后,摒棄根據村民小組和黨員居住地設置黨小組的老舊模式,要將適應農業專業化生產作為基本原則,進而對黨組織設置模式予以調整,如此才能充分彰顯出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亦可將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有力發揮出來。
首先,務必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遵循擇優而取的原則,將那些品質佳、政治素養高、懂經營、會管理、樂于奉獻、可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黨員干部提上來。
其次,要做好村黨組織書記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和外出考察活動,切實增強村黨組織書記的工作能力與本領。
再次,駐村干部成員要和本地企業及研究院校等保持密切聯系,積極參與市場經濟知識和實用技術技能的學習,進而不斷提升村干部發展經濟的能力。
最后,構建村級干部定期考察調整機制,將表現優異、條件成熟的人員納入“兩委”之中,對表現欠佳的要及時調整,對其進行動態化管理,以備后用。
再次,應在黨員務工地建立外出務工黨員臨時移動黨支部,由移動黨支部去延伸管理職能,并做好外出務工黨員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
最后,村黨員干部要深度貫徹落實村民自治政策,讓廣大農民群眾從內心深處認可黨的領導,了解陳規陋習的危害,將移風易俗工作無死角地落實下去,提升農民群眾的綜合素養。
首先,要創立村黨組織專項工作經費,為村務活動的開展保駕護航,避免村干部說話不響、辦事不到位、群眾不服的情況出現。
其次,應建立健全在職村干部工資補貼最低保障和正常晉升制度以及退休村干部養老金保障制度等,穩步優化農村基層干部的福利待遇。
再次,要主動探索農村干部職業化和農村干部非職業化相融發展的出路,以縣為單位,每年定期拿出一定比例的鄉鎮招考名額,直接面向優秀村干部成員。
最后,優化村級民主監督機制,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發展機制,拓寬監督路徑,在提升管理透明度的同時,保障村級公共權力的“公開、公平、公正”使用。
首先,黨組織要吸納知規守法、支持村級組織工作、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的農村青年,讓他們成為農村基層黨建的中堅力量。
其次,在開展基層黨建工作的過程中,要將民主發揮到極致,執行村級黨務工作民主聽證制度,禁止村書記靠個人意愿辦事。
鄉村振興是改變現在鄉村落后面貌、為農民增收的有效路徑,但該項工作不可一蹴而就,應深入基層穩扎穩打,要注意充分發揮出各村級組織的優勢。在此期間,黨建的力量是尤為關鍵的。若想實現全面的鄉村振興,完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任務,基層黨組織務必在其中發揮作用,要持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組織功能,加強人才建設,提高黨員隊伍的工作能力。另外,還要優化相關體制和機制,激發黨員干事活力,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實現有效治理,如此才能提升黨建成效,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推進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