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平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廣州 510006)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提出“互聯網+”這一理念。“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將互聯網與其他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通過優化結構、創新業務體系等途徑來促進經濟的升級與轉型。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為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維與更加便捷的渠道,突破了以往傳統體育教學中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大大拓寬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但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仍然難以徹底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在運用“互聯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缺乏足夠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理論基礎。基于此,該文在“互聯網+”背景下探討高校體育教學創新發展的現狀與措施,以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根據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實踐的研究發現,多數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比較直觀的教學內容。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生動直觀地展示體育技術動作的細節與具體完成過程,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體育技術動作的理解與記憶,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在體育課堂實踐中,很少有體育教師能充分展現互聯網技術的這一優勢。即使一些體育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展示體育技術動作的過程,但是由于感覺費時費力,仍然沿用傳統的講解示范法進行,從而導致互聯網的優勢并沒有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
互聯網具有很強的互動功能,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然而,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的互動功能,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數體育教師對“互聯網+”背景下的互動教學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互動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習與練習體育運動的過程,并沒有認識到體育教學互動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有多樣化的溝通方式,也沒有認識到師生與生生間的簡單互動往往能夠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在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大多數體育教師并沒有進行大膽的改革與創新,仍然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模仿練習—教師再指導—學生再練習”的教學過程,沒有充分認識并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作用,也沒有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沒有將互聯網技術與教學模式進行融合。即使很多學生已經接觸了互聯網,也并沒有將其優勢充分融入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主要原因在于體育教師固步自封,害怕失敗,并且缺少學校的支持。
體育教學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都應該多元化,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加大對評價模式的優化,然而,從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現狀上看,仍然沒有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作用,大多數體育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課堂點評、期末檢測的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整體性評價。這一傳統的評價模式并不適用于大班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為大班中的學生數量比較多,教師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對所有學生進行點評,有的學生甚至整個學期都沒有得到教師的點評與指導。而期末測試主要以學生的體育技能成績為主,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出勤情況、進步幅度等其他方面的情況,因而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網絡平臺,即使一些體育教師嘗試采用網絡評價的方式,但是由于自身技術水平不足,難以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評價功能。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要想有效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就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作用,積極構建互聯網直觀課堂。首先,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主要以圖片、動畫、聲音等形式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例如,可以通過動畫來對體育運動的技術動作進行緩慢展示,并配以適當的音樂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盡快適應運動技能的訓練節奏。其次,對互聯網直觀演示方面的優勢作用進行進一步拓寬。如今互聯網信息技術得以廣泛運用,因此,體育教師可以將互聯網技術轉移到戶外體育運動訓練實踐中,通過動態的畫面來展示體育項目的技術動作。例如,在一些小球類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揮拍擊球動作,然后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學生的擊球動作展示出來,使學生對自身的動作進行不斷的調整與規范。總而言之,要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體育技能訓練實踐中,促進學生體育技能與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體育運動技能。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通過對互聯網互動機制的構建,以促進體育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具體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學生與教學環境之間的有效互動。體育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利用聲音、圖像、燈光等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教學微環境,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及互聯網所創造的微環境的感染下,學生的身心迅速融入到教學內容的習練過程中。其次,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組織其進行統一練習,課后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對體育運動技術的練習方法進行探討,也可以利用互聯網來展示自己的練習過程,進而實現彼此之間的有效互動與交流。最后,體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小班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構建不同的學生群體,并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具體情況進行因材施教。通過互聯網技術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互聯網混合課堂。首先,體育教師應該加強線上課堂的構建,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來構建簡單的線上課堂,使學生在這些平臺上進行有效互動;二是尋求第三方專業教育軟件提供商的幫助來構建線上課堂,第三方教育軟件提供商一般有著比較豐富的教育經驗與軟件開發經驗,能夠結合教師的具體要求來構建線上課堂。其次,體育教師在利用線上課堂的基礎上,結合當代大學生時間碎片化的特點,加大對線下常規課堂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例如,在體育運動技術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推送一些教學短視頻,以對技術動作進行簡明扼要的講解,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學習。與此同時,體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幫助學生在網上預約球館,也可以向學生推送一些相關競賽活動的通知,同時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收集學生關于即將開展的競賽活動的建議。最后,體育教師應該加強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之間的聯系,處理好線上課堂與線下常規課堂的主次關系,將線上課堂中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轉移到線下常規課堂中完成。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積極構建互聯網評價模式。首先,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才華的機會。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只是對學生進行身體教育,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同時還包括對學生開展思想情感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使學生通過彼此間的比較,不斷地學習與進步。其次,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考核與評價是對大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考核評價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之后的學習。因此,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構建一種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參與的集體評價模式,有利于有效克服傳統評價模式中的各種弊端,有利于實現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點贊”系統,并合理設置集體評價與教師評價的比例,然后確定最終的評價結果。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在高教體育教學中應用,突破了以往傳統體育教學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弊端,拓寬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的局限,充分利用好“互聯網+”這種教學模式,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