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源
(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 150030)
“文化”指的是衣食住行中表現的物質層面內涵,也包含社會主題在社會交往中所表現的制度層面,滲透在社會各個方面。因為鄉村文化在耕種勞作中發源,在鄉村振興之中,鄉村文化并不孤立存在,社會工作者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角色定位對推動鄉村文化建設十分重要。
鄉村文化不自信、不繁榮,就難以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使命。實現鄉村振興的塑形鑄魂之路任重而道遠。文化貧困主要是因為鄉村占有的文化產品數量缺失,正常的文化生活沒達到基本水平。一些地區的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效果不匹配,文化落后。
鄉村文化的貧困,對經濟社會的發展非常不利,對城鄉差距的縮小不利,也不利于鄉村文化振興,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文化扶貧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方式,對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十分有利,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十分有利,能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可以增強群眾干事業、創事業的決心和熱情,增強群眾愛崗敬業精神,有助于提升社會對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充分調動社會工作者和文化傳承人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
對鄉村文化建設來說,文化建設是鄉村發展的重要議題,在目前鄉村文化振興中對社會工作者的需求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對于鄉村文化的振興來講,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十分重要,如果把振興鄉村的重任壓在政府身上,政府對于治理鄉村的壓力就會特別巨大,在振興鄉村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對鄉村文化振興更是如此。
因為政府會出現重壓之下力不從心的情況,很容易在如今的鄉村文化中滋生不良文化,加上現在網絡文化傳播速度過快,網上充斥著各種聲音,對現在的鄉村發展中本身的傳統文化造成巨大沖擊,大家可以在如今的鄉村題材影視劇作品中看到這一點。鄉村文化的維護需要馬上解決社會工作者在振興鄉村文化中的角色定位問題,鄉村文化的優秀傳統迫切需要社會工作者的參與和介入。
在城市化背景下,社會工作者要積極介入鄉村文化社會構建工作,為鄉村文化生態體系建設添磚加瓦,努力參與進去,扭轉鄉村文化生態平衡受到城市化沖擊的現狀。鄉村支柱精英的外流對于整體的鄉村建設結構和鄉村文化生態造成巨大的干擾,導致鄉村文明產生文化危機。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鄉村文化的體系建設迫切需要社會工作者的積極介入。
社會工作者的介入主要針對當前鄉村社會的結構狀態,由于鄉村精英外流和網絡文化的山呼海嘯之勢,當今的鄉村文化處于世俗和城市化的“夾角”,整個體系呈現松散的局面,這種松散的局面對鄉村文化的共情和其他有利于鄉村文化整合的集體行為造成干擾。在這種劣勢之下,鄉村文化的整合急需社會工作者的加持。
上文已經提到,體系的構建需要社會工作者的介入。鑒于鄉村文化的現狀,鄉村社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依賴性一定要被充分考慮,因為市場經濟的巨大沖擊力,鄉村個體間的無報酬互助的情況正在減少。這種人際關系的變化正在伴隨文化氛圍的理性程度產生疏離感,這種人際關系的疏離直接導致鄉村振興運行秩序難以肅清的情況,鄉村振興這個巨大的行為結果必須要在和諧氛圍下,基于合理有序的基礎才可以進行。所以,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社會和諧的運行秩序需要社會工作者的介入。
在鄉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因為鄉村經濟和當今社會文化的發展極度不協調,目前在鄉村的整體發展上表現出文化滯后的情況,“文化滯后”指的是生活行為方式和思想、時代變遷不搭配,跟不上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這是文化惰性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工作者需要扮演助推角色,提升鄉村文化的發展速度,推動鄉村文化在文化、政治和經濟等方向和當今社會同步發展,達到同步發展的目的。
在當今社會的轉型期間,社會變化容易導致鄉村文化出現真空的情況,無序發展也在此階段橫空出世,這就是“鄉村原生文化破碎、新興文化無成熟體系,鄉村文化混亂無秩序”的尷尬局面。在這個情況之下,在鄉村振興的路途中極易出現低級文化泛濫的局面。例如,過度消費、色情暴力、賭博、啃老、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文化過度泛濫,對鄉村文化的威脅巨大。
社會工作者在介入時,必須合理扮演鄉村優質傳統文化引領者的角色,在鄉村振興中,要積極加大優秀文化的宣傳力度,對鄉村文化整體的發揚和傳承起到引領作用,堅決抵制低俗文化,讓鄉村文化在優質氛圍里健康成長。
當今的鄉村正處在網絡技術應用的范疇之內,網絡文化帶來的很多信息并沒有經過謹慎篩選,這種沒有經過謹慎篩選的信息充斥網絡空間,對傳統的鄉村文化傳播和成長造成重要干擾。
因為鄉村流動人口的不確定性,很多鄉村人口在城市化進程中奔赴城市生活、工作,將一些原生態的鄉村文化帶入城市,將一些城市化的生活理念和城市文化帶回鄉村,這些被帶回的城市文化對鄉村固有文化進行不停的沖擊。
社會工作者在鄉村文化振興中必須扮演保護傳統文化的角色,積極維護鄉村傳統文化的生存狀態。扮演這個角色時必須要積極體會傳統文化,發自內心地熱愛傳統文化,促使鄉村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目前的鄉村文化振興中,社會工作者不能對城市文化照本宣科,將城市文化屬性搬運轉移到鄉村文化建設中,一定要積極對適合鄉村文化發展的構架進行培育。在此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逐步厘清獨立的鄉村文化構架組織,成為優秀的培育角色。
城市化進程對鄉村原本的發展體系造成極大沖擊,鄉村原有的文化體系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直接造成鄉村文化體系呈現無計劃性發展狀態,缺乏中心結構。這樣的文化體系對當今的社會穩定產生非積極性影響。
社會工作者在振興鄉村的文化時,一定要起到合理的整合角色作用,將鄉村文化處于無序和缺乏中心點的因素全部整合起來,促使鄉村的文化素材和其他鄉村振興需求結合起來,一起為當今鄉村振興的穩定局面提供強大的引擎驅動能力。
在城市化進程火速進行的同時,鄉村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鄉村發展中原本的社會化結構被城市化進程逐漸改變,當前鄉村發展出現“農業人才對接農村產業、社會基礎設施空心化”的異常形態,對比城市化進程,社會服務處于滯后狀態。鄉村振興屬于全社會應共同關注的熱點,振興鄉村文化是鄉村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這是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的重大事件。
在進行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礎上,社會工作者要對自身優勢有清醒認識,發揮自身的優勢,在進行鄉村文化振興的同時,準確找到自身應該扮演的角色定位。扶貧先扶智,要從根本上解決鄉村發展的困難,一定要發揮文化的重要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破除鄉村陋習和落后思想,積極傳播正能量。無論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是否成功,都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前仆后繼地支持與配合,將這項工作繼續探索和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