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云南云通司法鑒定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銷量及需求量快速增長,但是隨之而來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規定:道路交通事故指的是車輛在道路上由于過失或者意外致使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情況。道路交通事故鑒定主要是根據道路交通事故的情況,以物理學、化學及痕跡檢驗技術等專業學科知識,對存在爭議的道路交通事故、理賠問題等進行針對性分析,提供公正、科學及客觀地判斷依據,對交通事故處理的質量及效率可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痕跡檢驗技術,作為先進的檢驗技術,促進了交通事故鑒定事業的發展。文章將結合痕跡檢驗技術在交通事故鑒定中應用的具體方式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交通事故鑒定工作帶來參考意義。
在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下,事故車輛之間會相互接觸,形成一定的作用力,隨之會產生一定的痕跡,可能是摩擦痕跡,也可能是撞擊痕跡。根據痕跡的形象特征、附著痕跡及整體分離痕跡等,能夠形成完整的“交通事故痕跡”。
交通事故痕跡中的痕跡,具體包含廣義的痕跡和狹義痕跡兩個層面內涵。廣義的痕跡,具體指的是交通事故中所產生的全部痕跡。狹義的痕跡指的是交通事故路面和人體、車輛等碰撞形成的表面痕跡,在痕跡檢驗中屬于重要內容,也是交通事故痕跡檢驗中的核心內容。交通事故痕跡檢驗人員需要根據現場的情況,依照痕跡檢驗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細致觀察,明確痕跡與痕跡之間的關系,分析痕跡和責任人之間的關系。
1.現場取證難度較大
交通事故的發生,多和機動車駕駛人員不規范的駕駛行為密切相關,事故現場具有復雜性特征。在交通事故發生時,事故造成的痕跡多在瞬間構成,但是痕跡檢測中易于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現場保護的難度較大。比如在交通事故發生后,可能還會有其他車輛進入其中發生碰撞,檢驗痕跡受到損壞,影響著現場檢驗工作的有序開展,對專業人員的工作經驗、技術水平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2.鑒別難度相對較大
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痕跡檢驗人員主要是根據人與道路、汽車的作用情況進行分析,但是具體檢驗的難度較大,包含跟蹤學、法醫學等多個學科的內容。在關聯因素考量不全或者分析不足的情況下,則會影響整體的交通事故痕跡檢驗結果。
交通事故鑒定是公安部門重要的工作內容,需要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對交通事故誘發的原因、責任等進行分析。科學合理的痕跡檢驗技術應用,能夠還原事故現場的真實情況,對責任的準確劃分可產生重要影響。車體痕跡分析,是交通事故發生后形成的第一痕跡,在交通事故發生后會馬上呈現。
機動車上的車體痕跡會相對比較顯著,在碰撞或者剮蹭的情況下便會呈現出來。交通事故發生之前,通常機動車駕駛速度較快,在快速的情況下形成碰撞或者是剮蹭,則會受到力的作用影響,車體痕跡也會相對比較明顯[1]。特別是很多駕駛員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轉動方向盤,機動車可能會出現轉向或者是側翻的情況,加重剮蹭痕跡或再次發生碰撞。不管是摩托車還是機動車,在交通事故中的穩定性均相對較差。盡管是較小的碰撞,也可能會影響其狀態,易于發生二次車體痕跡[2]。根據初次車體痕跡能夠判斷事故發生的瞬間情況,比如車輛的具體位置,機動車駕駛的狀態等。檢驗初次車體痕跡且進行鑒定,能夠判斷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通過第二次車體接觸痕跡,能夠觀察到機動車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的形式情況、位置等,對交通事故的變化及后果進行判斷。
整體分離痕跡指的是機動車在碰撞發生后所形成的作用力,在作用力的影響下,機動車可能會對分離為多個結構,且分離物便面會出現一些斷離痕跡。通過這些痕跡的檢驗,能夠對分離物是否屬于機動車整體結構進行判斷。
比如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甲司機可能因為恐懼而開車逃跑,這種情況下肇事車輛會由于碰撞因素在現場留下一些分離物,例如車輛尾燈、車門分離物等。這種情況下,則可以對分離物特征進行檢驗,而后對可疑的車輛實施排查[3]。整體分離痕跡的分析,對肇事車輛的確定及尋找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是交通事故處理中常用的技術手段。
輪胎痕跡分析是交通事故判斷中,比較直接、有效的判斷方式。輪胎痕跡檢驗主要是根據交通事故現場留下的痕跡,對機動車運動的情況進行判斷。
輪胎痕跡檢驗具有客觀性特征,具體而言可以劃分為兩種情況。其一,由機動車制動所形成的輪胎印,通常是對駕駛員的制動行為,對其行駛速度進行判斷[4]。其二,機動車若出現翻轉、側滑等情況,路面則會產生顯著的滑動摩擦印,這種痕跡會直接呈現于路面上,檢測人員可以根據摩擦痕跡的長度,對機動車側滑或者翻轉期間的行駛速度進行判斷。上述兩種方式均可以作為交通事故發生后車輛行駛速度判斷的重要依據,繼而確定事故責任一方。
心理痕跡檢驗和其他痕跡檢驗的方式具有顯著區別,主要是根據現場關聯物質、痕跡等進行判斷,對交通事故發生期間多方的心理狀態進行判斷。心理痕跡分析需要應用犯罪心理學的原理,對現場物證進行分析,研究肇事者的心理狀態,據此評估交通事故是否真實存在,肇事者陳述的內容是否可信等等。
心理痕跡檢驗在交通事故鑒定中的應用,可以作為有效輔助形式,便于交通事故鑒定工作的有序開展[5]。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痕跡分析不能作為交通事故鑒定的最后結論,可以將其視為輔助判斷的方法。
痕跡檢驗技術在交通事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但是我國部分地區痕跡檢驗技術水平相對較差,影響著交通事故判斷結果的準確度。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提升痕跡檢驗技術的水平,積極引入專業人才,增加痕跡檢驗設備投資的重視程度。保證各類痕跡檢驗設備的充足性,切實發揮痕跡檢驗技術的應用價值。
專業意識對整體交通事故鑒別的質量可產生重要影響,每一位痕跡檢驗工作人員均需要強化專業學習、技術研究的重視程度。在交通事故鑒別期間,堅持細致化、專業化的工作態度,合理應用痕跡檢驗的相關技術,保證交通事故鑒別的準確性。
相關部門還可以定期開展痕跡檢驗的相關培訓活動,介紹痕跡檢驗的相關知識,在交通事故處理中應用的方式等。引入相關的痕跡檢驗相關案例,組織工作人員一同學習等,定期開展專業知識交流、經驗分享活動等,強化每一位工作人員交通事故鑒別中痕跡檢驗技術的應用意識。
交通事故檢驗期間,宏觀痕跡比較顯著,很多微量痕跡易于疏漏,影響著交通事故鑒定結果的準確度。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提升微量痕跡檢驗的重視程度。
比如交通事故鑒定中,可以重點對人體衣物的纖維、車體上的輕微血跡、車漆變化情況,周圍細碎的玻璃碎片情況等進行檢查,盡可能降低誤判的發生率。
近年來我國交通事故發生率不斷提升,對交通管理部門的事故鑒別能力、專業程度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痕跡檢驗技術在交通事故鑒定中的應用,有利于提升交通事故鑒定的效率,為交通事故案件偵破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及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