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喜
青島市城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青島 266109
俗話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使得發展機會變多,但也增加了競爭壓力。企業要想完成百年不衰的目標,需要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計量質量管理作為管理體系的核心內容,理應受到重視。但事與愿違,很多企業對計量質量管理了解不深,致使工作停留在表面。要想扭轉這個局面,需要對計量質量管理進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從計量質量管理的含義入手,總結其特點,分析其作用。
質量管理是指利用檢測、控制等手段,努力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建設質量管理體系很有必要,這關系到企業經營策略能否落實,發展目標能否實現。建設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涉及諸多環節,如設計、生產、營銷等。在建設前,企業要做足功課。既要了解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也要考慮到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只有站在全局的角度,才能確保質量管理與時俱進[1]。在實施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流程,這樣才能推動管理工作向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隨著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產品品質顯著提升,最終使企業名利雙收。如果將質量管理看作一個大家庭,那么計量質量管理就是其中一員。質量管理成效好壞,取決于計量管理是否做到位。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對生產材料數量及規格進行記錄,還要將生產步驟、生產問題記錄準確。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確保企業在正確道路上闊步前行。
近些年,我國致力于推進計量管理體系建設。隨著時間推移,體系逐步完善,引導計量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強制性是計量質量管理的一大特點,不會受外力左右。只要身處體制內,都要嚴格遵守。穩定性是計量質量管理的另一大特點,其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在市場形式發生變化后,中央會立即對政策法規進行調整。在新的法律框架下,計量管理工作也要有所轉變。大的方向不變,但細微之處要進行調整。在無數人的堅持和努力下,計量質量管理的內容更加充實,手段更有有效,最終將質量問題消滅。當然,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殊為不易,不僅需要國家全力以赴,還需要企業的積極配合。在循循誘導下,加深企業對計量質量管理工作的認知。在正確認知的作用下,企業會對現行方法進行升級改造,以便更加適應時代發展需要。除上述兩點外,法制化也是計量質量管理工作的特點。中央會挑選精兵強將,組建研發和監管部門。研發部門的主要工作是結合國內外形勢找出政策漏洞,通過多方考證,制定應對之法。監管部門的職責是防治出現凌駕于法律之上的情況出現,依托法律基礎,制定監督流程。通過有效監管,確保政策落實落地。如發現違規操作,要立即叫停,并責令其限期改正。改正后,要經監管部門核驗,符合標準后,才能繼續生產。正是由于監管部門的盡職盡責,才確保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
計量質量管理的第一要務是將誤差值控制在正常范圍。在計量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使計量值更加真實可靠。而計量值是生產管理的重要參考,只有計量準確,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同時,計量值也是企業決策的重要基礎,只有提供精準的數值,才能保證決策的正確性[2]。為了獲取到準確的計量值,計量人員不僅要嚴格遵守相關規范,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技巧。當前,我國已經出臺相關政策文件,不僅對人員能力提出要求,還詳細闡述相關制度,這些都是統計人員需要遵守的。待計量工作結束后,要立即開啟數據核驗工作,以保證結果的真實性。如發現數據存在問題,要立刻追溯源頭。一方面,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理,以儆效尤。另一方面,迅速采取補救措施,避免問題再次發生。
企業要統一計量單位和要求,這對實現質量管理的標準化很有幫助。具體做法是,由企業領導負責此事,秉持統一規劃,分層實施的原則。統一規劃的好處在于,能夠少走彎路,提升效率。企業的生產過程比較復雜,只有分層控制,才能保證結果[3]。為每個階段安排一名負責人,帶領計量人員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測,以便獲取最新數據。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以便發現生產經營問題。在多方努力下,在規定時間里獲得最佳結果。
計量管理是一項細致入微的工作,能夠發現質量管理發現不了的問題。當問題浮出水面后,計量人員就事論事,能夠給出更加合理的改進措施。生產管理人員獲悉后,就可立刻實施。只要措施落實到位,問題必然會消失的無影無蹤。當前,生產一線員工對計量管理工作存在一定誤解,以至于工作配合不默契。要想充分發揮計量質量管理的作用,需要企業制定協調機制。通過普及相關知識,促進一線員工的錯誤觀念。在雙方共同努力下,讓生產經營活動步入正軌。常言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為避免出現協調不動的情況,企業應當制定懲罰措施。針對觸犯者,給予批評教育。針對屢犯者,剔除出隊伍。
隨著社會的進步,新問題隨之產生。當前,企業沒有深刻意識到計量質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具備科學認知,自然無法做出有效行動,管理結果可想而知。為了推進企業的良性發展,需要搭建計量質量體系。在此之前,企業需要掌握三方面內容。其一,明晰計量質量管理的含義。其二,把握計量質量管理的特點。其三,了解計量質量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