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欣
(黃河河口管理局利津黃河河務局,東營 257400)
良好的經濟管理措施可保證資金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最終實現經營收益的最大化。事業單位由于體制原因,其本身運營不以營利為目的,進行經濟管理的目標是合理調配手中資金,提升資本運營質量,進而體現出事業單位良好的經營形象,增加自身的社會效益。經濟管理在事業單位中的深度應用,可極大減少事業單位的經濟問題,避免腐敗問題的出現,使財政下撥的每一筆資金都得到合理的運用,并獲得資金利用所帶來的價值。
事業單位處于社會經濟的大環境之中,其經營行為也會受到市場經濟變動的影響,一些事業單位可提前做出市場反應,積極調整自身的經營和管理策略。事業單位本身的職能是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這也是其設立價值的體現,所以在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考慮自身的服務內容,以及自身的經營目標,并且要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對自身進行綜合性、全面性的考量,進而實現自身的經營價值,推動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財政負責事業單位日常運營的資金支撐,對財政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而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可緩解財政的資金壓力。在經濟管理的作用下,事業單位會遵循上級監管部門的要求,規范、合理地利用資金,并盡量使每筆資金都獲得最大的收益,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透明化,建立群眾對事業單位的信任,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財政負擔,提升事業單位資金的利用質量。
市場經濟變化無法精準預測,其具有殘酷的競爭法則,事業單位要想獲得良好的經營和發展,需適應市場競爭法則,進行經營管理上的調整、改進和創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事業單位在迎合市場的變動時,需注重經濟管理工作,經濟管理工作是提升事業單位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經濟管理的落實到位,可促進事業單位內部的穩定運行,并規范事業單位員工的言行,增強事業單位內部的抗風險能力,從而降低市場變動的不良影響。
部分事業單位在經濟管理改革中雖然進行了經營機制和公司化模式的改革,但是在實際經營中并沒有明確事業單位法人,也沒有以法人為公司的實際經營者,這樣一來事業單位的社會責任,比如員工的社會保障等并沒有轉移到政府,還是由事業單位承擔,增加了事業單位的經營成本,并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事業單位并沒有承擔生產經營責任,發生的生產虧損責任將轉移給政府來承擔。在目前事業單位的擔責體制中,由于其責任權力的獨立性,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貪污腐敗、生產經營過失等行為通常不會給事業單位實際經營者帶來連帶責任,事業單位受到的損失不能及時得到遏制。除此之外,事業單位在正常的經營活動中還特別容易被股東代表或者國家有關單位干預決策和執行。事業單位由于獨特的所有制經濟結構,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沒有形成科學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當經濟管理改革開展以后,“政企獨立”只會讓事業單位受資本的影響增大,自主經營管理的權力不能得到實質性的掌控。
事業單位薪酬體系是經濟管理體制中重要的一環,關系到廣大事業單位員工的切身利益以及事業單位發展戰略的制定。然而,目前事業單位的薪酬體系中,其薪酬標準大都按照崗位職級、學歷及工齡等因素來制定,相比于“按勞所得”這種方式來說缺少公平性,因此事業單位員工及經營者容易因為付出得不到同等價值的回報而出現貪污腐敗、磨洋工等消極現象,極大地影響了事業單位創新能力的提升。在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改革中,由于薪酬體系存在缺陷,在推行改革舉措、實行公司化管理模式時,經營者及員工在精神層次上缺乏改革的動力和積極性,嚴重影響經濟管理改革工作的進度,因此完善事業單位薪酬體系就成為目前加快推進經濟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時期,事業單位傳統管理模式逐漸暴露出弊端,已經無法滿足發展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讓內部管理更加人性化,維護好廣大員工的利益,可以增強內部凝聚力,提高員工對事業單位的忠誠度。員工是事業單位發展的主要力量,要規范自身行為舉止,符合事業單位標準要求,這是內部管理深化的基礎。站在員工角度來考慮,如果得不到尊重和關懷,工作積極性肯定會有所下降,所以必須將人文關懷融入管理中。首先,建立起完善的培訓機制,組織員工學習,培養良好職業道德,提升員工整體質量。其次,在制定重大決策時,要體現出民主性,加強上級和下級之間的溝通,提高決策質量。最后,創建出良好的內部管理環境。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配合內部管理開展工作,避免不利因素影響。以人為本理念要將員工放在第一位,激發其自身潛力,使其為事業單位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內部管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可以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氛圍,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
只有員工認真工作,事業單位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員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以保證達到理想效果。例如,對工資結構做出調整,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員要給予一定獎金,這對其他人來說也是一種鼓勵,積極性會被大大提高,進而為事業單位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要加強事業單位文化建設,這會對員工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其培養頑強拼搏、吃苦耐勞的品格,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將事業單位利益放在首位。讓員工了解事業單位的晉升模式,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事業單位發展中的重要性,可以達到提高其積極性的目的。如果員工積極性較低,對待工作不夠認真,事業單位生產水平就會降低。應分析員工身心特點,采取有效方法來提高其積極性,使其保持進取心態,在工作崗位上為事業單位貢獻力量。
一般來說,事業單位經營者一般由政府直接任命,但是在事業單位的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政府直接任命的黨政書記等職位與事業單位經營者之間的分工及職權存在爭議,這對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有著較大的影響。在經濟管理改革中,事業單位需要借鑒現代企業股東任命經營者的方式,結合事業單位由政府任命的人事選拔方式來建立政府及股權代表直接任命和外聘相結合的人事選拔方式,通過政府、股權代表及職工代表共同選舉任命經營者及事業單位書記等職位,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從而促進經濟管理體制改革。除此之外,事業單位還需要針對目前市場、事業單位發展趨勢及國際經濟形勢等多方面的因素來增強事業單位經營者的人才儲備,通過內部選拔及外聘等方式來選拔擅長不同方向的、專業的事業單位經營人才,并組建事業單位人才梯隊,讓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改革在不同的部門都能有專業人才來推進,加快事業單位改革的進度及發展進程。
針對目前事業單位薪酬福利體系存在的問題,一方面,事業單位需要對薪酬福利體系進行完善和升級,創新薪酬制度并采取多元化的薪酬管理方式,對事業單位的經營者及高層管理人員實行年薪制,并根據事業單位的經營效益及制定的績效考核標準來進行年終分紅,將薪酬所得與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水平掛鉤。對事業單位普通員工及中低層管理人員實行計件工資方式及階級薪酬方式,將“按勞所得”與現有的薪酬體系相結合,提高事業單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改善事業單位懶散的工作氛圍。另一方面,事業單位需要健全薪酬績效考核激勵體系,根據事業單位員工的崗位、工作內容及事業單位發展戰略等實際情況制定每個人的績效考核任務,并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對績效考核過程及結果負責。在績效激勵的內容上,事業單位需要將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豐富績效激勵內容,從而增加事業單位的活力。
經濟管理工作在事業單位的有效實施,需要依靠專業化的經濟管理人才。事業單位需要意識到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并對其進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改變傳統的管理觀念,使用現代的管理思維,使經濟管理工作在單位內部全面鋪開。第一,加強培訓。對現有的經濟管理人員進行系統性、專業化的培訓,提升其經濟管理的專業技能,培養經濟管理人員良好的職業道德。第二,在引進經濟管理人才時,需注重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并對其進行綜合性的檢驗,以提升事業單位整體的經濟管理水平。第三,注重日常培訓。在崗培訓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只有在實踐的應用中,才可以規范經濟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提升工作人員與崗位的適應性,以保證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
在政府的領導下,我國事業單位經歷了幾次大的改革,提升了運營效率。事業單位雖然內部控制嚴謹,但是身處市場經濟環境之中,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較多的風險。因此,事業單位領導應了解和認識事業單位面臨的風險,并在日常工作中反復強調風險防控的重要性,促使所有工作人員建立風險防范意識,督促財務風險防控體系的建設,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制定風險應急預案,使事業單位具備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使經濟管理工作可及時識別風險,并可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解決風險。在財務風險控制中,還需注意財務風險的評估工作。事業單位需對風險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可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為經濟管理工作做好后勤保障,促進經濟管理在事業單位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雖然信息技術已經被普遍應用,但是部分事業單位由于各種原因依然在采用人工管理方式,整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且一旦管理人員判斷失誤,就會對管理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中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助于改善工作效果,從而滿足更高要求。事業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內部管理信息平臺,人員之間的溝通會變得更加方便,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進一步優化管理效果。除了信息技術,也要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通過整合更好地發揮出技術的作用,以支持內部管理工作的開展。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也應該提升技術運用水平,保證管理方式的先進性。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人員要積極學習科學技術,保證可以熟練操作設備,實現工作的順利開展。在管理工作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所以在實際管理中要體現出靈活性,確保良好適應,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明確內部管理方向和目標,制定科學規劃,保證深化工作有序推進。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改革主要是從經營機制及質量管理兩方面入手,將事業單位內部舉措與外部改革環境的營造相結合,內外并重,增強事業單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核心實力,促進事業單位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