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祥鵬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新河鎮經管統計審計服務中心 山東青島 266715
長期以來,受到國家政策及社會發展的影響,中國農業經濟管理呈現出集約型管理特征,致使管理難度逐步加大。近年來,中國科技事業發展迅速,以互聯網為主的信息技術正逐步應用于農業經濟建設和管理中,為農村農產品開發、生產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農業收入也較之前翻了一番。基于此,相關管理部門應充分認識到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中不斷融入信息技術,從而達到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目的。晏欣榮[1]認為,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農業發展的進步,農業經濟管理同樣實現了基于信息化的革新和進步,為探究進一步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可行策略,他通過對當前中國開展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分別從提升農戶信息化意識、培養專業人才、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強化信息化技術研發四個方向進行探究,為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貢獻。現在我就立足于各學者研究成果的分析,探討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對策。希望能對相關人士有所啟迪。
要提升農業經濟市場發展信息化水平,首先需要廣大農戶明確當前農業經濟和農產品市場需求,然后結合市場變化形勢進行農產品品種、規模、范圍的調整,實現農產品以市場需求相匹配,從而獲得更高經濟收益[2]。
通過農業領域科研教育工作的實施,可培育出大量高素質農業經濟領域人才,以他們專業的知識促進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改革,夯實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進而有效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進步。
除上述內容外,注重農業生產要素管理也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提升農業要素生產管理水平,就需要借助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優勢,將其引用于農業生產要素管理中,使農業生產效率及整體質量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所以說,落實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可進一步推動國家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夯實現代化農業生產基礎。
要想進一步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現代化水平,首先要從思維方式上進行改變,一改傳統農業經營管理理念,勇于探索、積極創新,探索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其次,要重視信息化技術應用,并結合國家政策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合理規劃,統籌安排,充分發揮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技術強大功能。
為切實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除注重理念轉變外,還應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為支撐,通過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建立,使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健全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制度工作過程中,要深入實際,全面了解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實況,并層層監督,發現問題時及時查找問題原因,妥善將其解決,同時,還應對農業經濟信息化發展進行統籌安排、合理規劃,并嚴格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切實推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助力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3]。
著力發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工作,積極探索軟硬件設施,不斷優化農業基礎信息平臺系統的相關功能,結合地區發展實際,進行信息平臺的維護和功能整合。充分考慮當地農業發展情況及農產品市場波動情況,建立起多元信息共享機制。
重視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是有效提升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徑,相關高校應擬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積極完善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讓他們學習到專業的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技術及相關知識,從而更好地踐行工作,提升實踐能力。
除定向培養外,還應積極引進高尖端人才。首先得為他們創造適宜的環境,打造優質的發展平臺。其次,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高層次人才引進規劃,通過校企聯合、高薪就業等方式廣招天下英才。在制定人才招聘規劃時,要結合人才類型需求,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及扶持,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4]。同時,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利用抖音平臺或微信公眾號散播人才影響力,使鄉村各類資源被其成千上萬的粉絲知曉,從而將鄉村特色商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經濟效益提升。
綜上所述,加強農村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工作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不斷完善,可快速解決實際工作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廣大農戶的信息意識,改善當前農業生產現狀,助推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切實達成這一目標,首先應明確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結合農業發展現狀,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優化信息化平臺、加強信息化人才培養與引進等途徑,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實現農業經濟信息化高效管理,進而有效推進農村地區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