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東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都江堰 611830)
對于建筑企業投資來說,無論是完成何種投融資項目,在項目決策、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都會面臨各類風險。風險是不可避免且貫穿項目始終的,缺乏合理的風險管控,極有可能對建設項目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良好的融資風險管控,能夠實現建筑企業投融資管理與經營管理間的平衡。一方面,避免盲目投資導致建筑企業風險因素的增加,避免過度自信的管理決策導致建筑企業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合理的風險分析,避免建筑企業在投融資項目上的裹足不前。
1.信用。信用風險點主要是指企業在接受投資方投資過程中,由于投資方信用問題而產生的風險。投資項目往往涉及多個投資方,若某一投資方存在信用問題,則有可能出現不能按約支付投資資金、撤除投資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建筑項目的資金投入無法得到保障,就會導致資金短缺問題,甚至可能造成項目延期或取消。
2.市場。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企業資產價值,這是因為資產會隨著市場價格的波動出現價值變動。尤其是市場價格向不利方向發展,或者短時間內出現劇烈波動時,金融衍生工具的價格以及與建筑企業投資項目相關的資產價值,均會發生變化,極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損失,造成融資風險。市場風險主要體現在市場價格變化,此外還包括利率、匯率、股票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行情變動,其中以價格風險最為常見。例如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原材料價格發生變動,出現上漲情況,這時項目預期收益將會受到影響,利潤空間壓縮,這就可能造成項目籌集的資金量與項目建設需求量不匹配,項目質量和工期都會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導致建設項目最終獲取的收益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利率、匯率、股票、債券風險,可能導致企業出現投資困難、資金薄弱的情況,自留資金比率難以支撐建筑項目,項目規模及收益均受到限制。
3.經營。經營風險是建筑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造成的風險。出現經營風險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管理者在戰略決策方面出現嚴重的失誤。例如益陽某建筑工程項目,建設方采用了錯誤的經營策略,導致企業過度依賴高額貸款利息,企業壞賬不斷增加,企業出現巨額虧損。
1.風險識別。當建筑企業針對特定的投資項目展開項目管理時,及時對項目中涉及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是保證建筑項目順利推進的基礎。只有在建筑投資項目中盡可能地識別不同的風險類型,用定性的方法確定風險因素性質,用定量的方法準確評估風險的影響范疇及程度,才能夠預測風險結果,保證風險防控策略發揮實效。管理體系、制度、核算、人才結構、薪酬體系、企業文化、企業形象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投融資管理造成影響,都可視為企業層面的風險因素。在項目層面,建設項目所處的市場環境、政策、投資人、審批情況以及承擔項目的企業治理結構、資金來源、項目本身的運營情況,都會對項目建設造成一定的影響,可視為項目層面的風險[1]。項目層面的風險是十分常見的,例如建筑業企業,針對各類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進行大型項目投資時,項目會經歷前期策劃、施工建設、建成運營等階段,建筑業企業投入的資金在較長的時間內處于項目運行中,并不會馬上收回成本。這時,投資項目會受到投資政策、法律法規變動的影響,產生政策風險,而市場環境變化會導致資產、衍生工具出現價值波動,也會引發價格風險。由此可見,建筑業投資項目融資風險是無處不在的。只有對風險進行精準識別,才能夠從源頭優化風險管理,保證合理的控制風險。
2.風險評估。在建筑投資項目周期內,對各類識別出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可以及時調整投融資方案,避免項目失敗。風險評估需要采用自上而下、內外結合的評估方式,從項目層面、企業層面實現風險評估的層次性及統一性,從宏觀及微觀兩個角度建立具體的風險數據庫。風險評估要注意定性與定量方式的結合,確定風險級別對風險排序、評估風險對收益的影響,保證風險控制方案的科學性[2]。
盡職調查是風險識別的先導。對于投資項目涉及的歷史數據文檔、可能存在的有關單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企業管理風險,均需進行有效的識別和調查,以便預知項目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影響因素。盡職調查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針對市場及行業的調查,建筑企業組織專家小組,對投資項目周邊地區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同業競爭情況,了解周邊建筑環境等;二是對投融資項目涉及的建筑企業運營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歷史數據、建筑技術、知識產權,以及在建筑行業內部具有的競爭優勢等;三重點關注財務數據真實性及現金流模式,由財務部門負責人主導,組建專項小組,對投資項目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四是判定上市交易或企業回購的可行性;五是建筑企業應對投資項目管理團隊及項目負責單位人力資源進行評估及調查,分析薪酬激勵體系及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建筑企業要在投資項目開始前,對自身的能力與項目的相關信息進行全面的評估。借助評估,有效地判定項目投資的風險性、辨別項目的可行性。首先,對項目需求進行評估,分析企業內部人才、技術情況是否能夠滿足投資項目持續發展的具體要求。其次,分析項目總體管理體系是否健全。例如分析項目團隊中是否存在具有豐富建筑經驗的領導者,管理層是否對團隊專業素質有充足的認識,以及項目團隊內部是否有針對建設人員的激勵方式、績效考核機制等。再次,要重點考察投融資項目在建筑市場上的發展前景。更具發展前景意味著項目可行性更高、風險度更低。例如當下市場環境對環保十分推崇,據此企業可以考慮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和施工、環境工程設計和施工的相關投資項目。隨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城市建設理念不斷深入,建筑企業也可多加考慮市場環境發展前景對古建筑工程建設及施工項目的影響。最后,要重點關注投融資項目的回報率以及企業財務具體情況。投融資項目需要考慮企業的自留資金以及分析企業自身的財務計劃,如果二者存在沖突,或者項目不具有投資的價值,那么就要保守考慮投資項目的推進。
建筑項目建設期間,風險轉移是最為有效的融資風險管理手段,這一手段能夠有效規避項目可能面臨的經濟風險。工程保險和工程擔保是最為常見的風險轉移方式有,這兩種方式都是將建筑企業所承擔的融資風險轉移給其他責任機構。利用工程保險方式,風險轉移后的責任機構變為收取企業保費的保險公司;利用工程擔保方式,風險轉移后的責任機構變為與企業簽訂擔保合同的金融機構。
投資項目進入到建設運行期最主要的融資風險管控內容就是成本管理與質量控制。企業要將成本管理作為風險管控關鍵點之一,要保證建設成本及物料消耗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而設置定額指標,則有利于企業完成成本管控。一方面,要對項目建設進行動態的成本監控,分析指標達成情況;另一方面,要嚴抓成本指標的落實。將成本與生產環節、崗位等統一起來,達成成本目標。質量控制是另一項風險管控關鍵點。企業要分析判斷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影響因素,及時發現建設過程中的異常現象,強化監管。此外,要及時對設備及工藝進行精度的確認,這樣才能夠為企業內部的建筑質量評定設定嚴謹的質量標準,保證對質量的精準控制。
建筑企業需要提升對投資項目融資風險的關注程度,進行項目調查,科學評估項目投資的風險性及可行性,在項目建設期間進行風險轉移,強化項目運行期的成本管理及質量控制。同時還應將風險識別及評估作為重點關注事項,識別投資項目融資風險點,保證企業投資項目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