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
(豐縣財政局,江蘇 徐州 221700)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深化區域內的稅收改革工作,讓稅務管理體制更加完善、體系建設更加深入、管理方式逐漸趨于規范。尤其是步入2020年以后,很多圍繞稅收治理的便民措施和現代化手段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們對于進一步簡化稅務辦事流程以及推進稅收的協同共治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稅收現代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它需要有完整規范的稅法體系、明確的征管方式,需要相關人員掌握全新的稅收政策以及稅收要素,并借助現代化管理工具和手段實現。協同共治是稅收管理的目標,更是優化當下稅收管理環境、提高稅收管理水平的必經之路。
對于稅務治理部門及相關單位而言,借助大數據的首要任務是多方位地捕獲信息,增強信息收集的科學性、權威性、全面性以及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涉稅信息存在問題或涉及敏感時往往會成為后續優化和調整治理手段的重要導向。更重要的是,大數據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調研和分析過程對人力的需要,其結果也更加精準。
在稅務管理過程中,稅法遵從是一個頗為關鍵的命題。它能整合稅收風險管理、納稅信用、基礎征管等多個方面的信息,從納稅人的“賬務遵從”和“行為遵從”兩個方面切入,構建全方位的、立體的、動態的遵從畫像評價體系。體系將以納稅人存續期長短、風險提示任務反饋率以及反饋結果是否存在高風險任職、是否存在沒有按期繳納稅款的行為作為切入點,通過對畫像標簽的正確使用,對納稅人的日常行為進行理性的分析,并對其納稅遵從等級進行合理的界定,進而對其進行智能化、精準化的服務。與此同時,畫像分析的結果也可以借助動態儀表盤顯示,以進一步達成對商圈、樓宇等區域性稅源情況的分析,從而進一步增強對地區整體稅源的管控效果。
近年來,稅務機關所掌握的納稅人信息每年都在以可怕的速度增長著。稅務部門剛好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金稅三期系統、電子稅務局等系統對企業納稅人以及自然納稅人的各種涉稅信息進行分類和整合,后續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實現對各類企業經營者所產生的商業數據進行實時獲取,隨時感知企業的納稅情況以及日常運營情況,對企業的納稅能力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
通過和政府及相關部門進行信息共享、數據交換,稅務部門可以以海納百川之勢吸納和捕獲來自多個渠道的涉稅信息,形成涉稅數據庫,為稅務部門的信息捕獲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撐。稅務部門還可以對數據資產目錄的設計和生成進行數據資產清單式管理,從而為稅務風險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大數據可以實現對納稅主體、稅收治理工作的全過程、全方位監督,幫助相關人員清晰、及時地發現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規避風險、排查隱患,最終讓管理工作落到實處,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大數據技術能整合相關稅收管理信息、動態梳理和分析數據資產目錄,為稅務部門工作人員提供個性化、動態化的數據服務,再通過精準的信息反饋提高工作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及應對水平。此外,大數據的介入還可以實現風險留痕管理,精準定位風險特征,倒逼相關部門根據風險“痕跡”及時調整稅收管理措施。
大數據技術的存在為進一步發掘稅務大數據的潛在價值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納稅人信息的提供渠道是多樣的,與納稅人相關的信息也是復雜的,包括基本信息、納稅人經營情況、交易管理、財務管理、納稅遵從情況等。利用大數據可以實現對這些信息的交叉審核,深入發掘數據中的隱藏信息和內容,把握其內部潛在的規律和隱藏的聯系,能為有效實施風險管理提供必要的方向,還能為后續稅收監控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對于稅務機關而言,盡管大數據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它們更好地識別和判斷稅務風險,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一勞永逸。相反,大數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的主導、人力作用的發揮,否則就有可能變成“雙刃劍”,變成藏匿風險和隱患的技術。它會因為信息披露的不合理、不恰當,造成納稅人信息的泄露,這不僅會影響納稅人的安全,還會對稅收工作的穩定性造成影響,甚至還會波及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加速矛盾的產生。因此,稅務機關要以大數據為導向,加強對團隊的組建。可以通過“大數據+稅務”培養復合型人才,不斷提高廣大稅務工作人員借助大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和預判的能力,在提高其數據分析、網絡應用、風險預估和分析等專業技能水平的同時,提高其風險應對的能力,為優化稅務管理、更好地服務廣大納稅群體及社會建設助力。
在稅收治理的過程中,大數據另外一項關鍵的應用是將輔助治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隱患及相應的信息及時反饋給稅務部門,讓稅務部門對問題進行改進、對弊端進行優化、對風險進行防控,最終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實現對協同共治的優化。
稅務機關需要主動參與國家大數據戰略,依托大數據驅動理念變革,構建全新的稅收系統治理模式,實現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業務技術驅動創新。可以實施“互聯網+稅務”的基本戰略,解決過往數據囤積、風險識別力度不足以及創新不足的問題,并結合稅法的相關內容和實際情況,對政策落地效果以及實施的廣度、深度展開評估,及時排查稅收治理的薄弱環節,用數據優化管理、創新管理。
稅務部門可以借助大數據,從單純側重稅收風險管理轉向風險管理與優化服務雙重并行,在不斷增強廣大納稅人士納稅尊崇意愿的基礎上,從對廣大納稅人士的意愿監督著手建立良好的征稅關系,讓風險管理從傳統的事后管理走向事中監控和事前防控。可以通過對風險畫像進行分析,建立以納稅人涉稅風險分析為基礎的事前預警體系,將涉稅風險全部控制在萌芽時期。還可以通過對納稅人的涉稅行為進行動態掃描和實時收集,實現對其的實時監控,將涉稅風險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全部控制至最低。
涉稅數據涉及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會綜合治理決策中引入稅收大數據可以對稅收政策的效果進行評估,為是否需要對下一個階段的稅收政策進行優化和調整提供重要的依據。這可以直接增強稅務部門開展各項工作的有效性、針對性以及科學性。更重要的是,稅務部門可以進一步從廣大納稅主體的真實反饋出發作出決策,決策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應該由政府牽頭構建多部門聯合會議制,明確涉稅信息共享交換制,構建多部門、多機構共同認可的數據信息交換平臺,進一步優化稅法遵從信息的披露效果,提高社會各界的認可程度,從而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
如今,相關部門和機構正在不斷尋求更為實際的稅收政策和稅收管理方式。將各種現代化的技術和手段融入這一關鍵性議題中,不斷整合多方面資源及力量的基礎上,推進部門合作,借勢大數據實現稅收協同共治,能真正將政策福利送到每一位民眾手中,讓各類市場主體都能在優化管理的過程中收獲幸福感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