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琳
詩人卞之琳在《斷章》中寫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比苏驹诓煌牡胤?,角度不同、視野不同,形成的格局也不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就需要站在課程的高度審視語文,審視整本書閱讀教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高度,應該就是語文課程的理想高度。
對于整本書閱讀教學,實際上早在1949年的《中學語文科課程標準》中就曾做過這樣的表述:中學語文教材除單篇的文字外,兼采書本的一章一節,高中階段兼采現代語的整本的書。葉圣陶先生認為“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他的語文教育思想是通過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其能夠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即“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新世紀初,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闭緯喿x教學的地位在語文課程中重新獲得認可,但是現實中的教學處境卻非常尷尬,常常因為課時緊張、學業壓力大、評價困難等原因而被忽視或者擠占。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第一個學習任務群呈現,并且貫穿了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這充分說明了整本書閱讀在高中語文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做出了底線要求:在指定范圍內選擇閱讀一部長篇小說和一部學術著作。國家統編教材高中語文在必修教材中選擇了《鄉土中國》《紅樓夢》作為學習內容。
至此,從課標、教材到課堂教學都有了對整本書閱讀的學習目標、教學建議、學習指導、質量標準等具體要求,整本書閱讀教學才真正得以落實。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有效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
——《中國教育報》202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