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調霞 楊紅兵



摘要:以邊疆塔城地區的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對他們進行漢語教學。基于新時期化學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選擇項目“測定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通過項目導入、制定方案、實施方案以及結果討論等教學環節,使學生自主完成實驗項目,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發展他們的學科思維方式和解決真實化學問題的能力。關鍵詞:84消毒液;真實情境;項目式教學;化學核心素養
文章編號:1008-0546(2021)05-0040-03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5.010
一、項目選取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中明確提出“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是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平臺,為學生化學核心素養提供了真實的表現機會”⑴。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學生需要主動完成項目,需要解決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 引領學生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強化其社會參與意識,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目的。
新疆塔城市裕民縣一中是一所民族學校,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基礎薄弱。在工作實踐中發現,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漢語教學時,對于理論知識繁多的化學課程,學生理解困難,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尤為重要,積極探討后采取項目式教學,學生成為了課堂主體,開展分組活動,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指導者、組織者、監督者、資源提供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目前新冠肺炎全球肆虐,84消毒液能有效地滅活環境中的新型冠狀病毒,由于民眾對冠狀病毒的恐懼,致使他們濫用84消毒液,比如日常使用中直接用原液消毒,小區門口設立消毒通道對居民進行全身消毒等,84消毒液的錯誤使用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四章第二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的教學中,結合當前的形勢,選取項目一測定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將化學核心知識置于真實情境中,讓少數民族學生以知識為工具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有利于化學核心素養的落實⑵。
二、項目教學設計思路
項目式教學已有較為成熟的實施模式,將其和化學學科的教學特點相結合,運用到少數民族學生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在案例實施過程中主要包括項目選取、項目實施和項目評估,在項目實施中具體為項目導入、制定方案、實施方案、結果討論等階段。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教師融入項目教學理念和管理策略,引導項目小組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最終完成實驗項目,展示實驗報告并互相評價交流?!皽y定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設計思路見圖1所示。
三、項目教學的案例設計
由真實情境引入實驗項目,首先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進而開展測定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的實驗, 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正確認識84消毒液。
1.項目實施
⑴項目導入(表1)
設計意圖: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由2020年世界熱點問題引入實驗項目,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播放視頻幫助學生體會84消毒液在環境消毒中的應用及影響,引導學生討論社會問題時要尊重科學,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培養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的素養。
(2)制定方案(表2)
設計意圖:在傳統的課堂實驗教學中,教師以講授式讓學生掌握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論等。而項目式教學提倡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查閱資料、方案設計、優化方案等活動, 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協作意識。
(3)實施方案(圖2)
設計意圖:教師組織和開展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基于實驗事實得出實驗結論,順利完成實驗探究,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科學態度”等素養。
設計意圖:通過學會正確使用84消毒液,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學生能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分析討論生活中簡單的化學問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等素養。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明白化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化學使生活更加美好,要用科學文化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化學核心素養。
2.項目評估
在項目活動實施結束后,從“知識掌握與技能的形成”“科學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的形成”三個方面設計學生學習情況自評表,向所有參與活動的28位少數民族學生發放自評量表,統計學生自評分數,并將統計結果劃分為四個等級:優秀、良好、中等、差。具體評估情況見表4。
因此,在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化學課堂中,將傳統教學模式改為項目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體驗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既能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加強小組的合作探究能力,還能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社會問題,培養用化學視角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及發展化學核心素養⑸。
四、結語
通過對項目實施及項目評估分析發現,學生在項目活動過程中不再是被動的執行者,而是問題的解決者,他們通過問題去思考,激發出對知識、對學習的內在渴望⑹。對于漢語理解能力欠缺的少數民族學生, 項目式教學由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入實驗項目,在實驗設計的過程中促進了知識的功能化,在問題解決中實現了知識的素養化,提高了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馬圓,嚴文法,宋丹丹.真實情境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解讀[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19):6-10
[3]戴興德,白瑩,張小林.重絡酸鉀自動電位滴定法測定有效氯方法的建立[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8,35(2):88-90
[4]白瑩,張小林.消毒液有效氯含量測定方法改進[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24):52-54
[5]孫文英,何耀銘.化學項目式教學的實踐思考——以“揭秘白貓牌藍潔靈”為例[J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9):87-89
[6]史鵬園,劉玉榮.基于項目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與實踐——以“探究食品脫氧劑中的化學問題”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1(5):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