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銳
摘要:我國新修訂的金融工具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9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對金融工具的分類與計量以及減值模型進行了較大程度的修訂。文章就新準則的變動及對銀行金融市場業務的影響展開分析。
關鍵詞:新金融工具準則;金融市場業務;變化及影響
一、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
(一)金融工具分類
舊準則下,管理層依靠自身的主觀判斷,根據持有目的和意圖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而新準則是根據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現金流特征”進行分類,新的分類標準更加客觀、簡單。如果一項金融資產無法通過合同現金流測試,或者業務模式復雜無法分辨的,應當將該項金融資產劃入FVTPL類,因此FVTPL也成為了新準則下的“兜底”類別。
例如票據轉貼現,原本分類為“貸款”,按攤余成本法計量。在新準則下,從合同現金流層面可通過SPPI測試,但由于票據轉貼現業務往往提前出售的占比較大,在業務模式上更貼近既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資產,故將其分類為FVOCI類。又如08國債23,舊準則下分類為“持有至到期金融資產”,在新準則下,該債務工具可以通過SPPI測試,此時需根據行內管理層對業務模式的判斷,可將其對應分類為三分類中的任意一類。再如原在應收款項類投資核算的委外投資資產池,由于無法穿透至底層或底層資產不固定、存在頻繁交易,不能通過SPPI測試,新準則下分類為FVTPL類。
綜合SPPI測試的結果以及管理層對業務模式的判斷,金融市場部對所有存續債券、票據及非標投資進行了重分類。將原先在持有至到期投資賬戶的二級資本債、可供出售賬戶不能通過SPPI測試的資產支持證券、可供出售賬戶和應收款項類投資賬戶的理財投資和委外投資均重分類在FVTPL類,使得FVTPL類資產規模增幅391.24%。將票據轉貼現分在FVOCI類,使得FVOCI類資產規模凈增幅51.26%。將原先可供出售賬戶中的存在風險債券、應收款項類賬戶的債券融資計劃、信托計劃、產業基金和收益憑證業務重分類在AC類,使得AC類資產規模增加增幅39.97%。
(二)金融工具減值
新準則的減值方法由“事后減值”變為“事前減值”。舊準則是只有在客觀證據表明金融資產已經發生損失時,銀行才進行減值測試并計提減值準備,減值在財務報表的體現存在滯后性和順周期性。而新準則要求不管是否已經出現減值跡象,從取得金融資產開始就要足額對其計提減值準備。因此,新準則的減值計提是對會計“向后看”的一種顛覆性改變,會計信息的計量方式更具混合性,與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管理實踐、審慎監管要求更加契合,從而有助于防控金融系統風險。與此同時,將金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方式劃分為三階段:正常類金融資產均需計提未來一年的預期信用損失;對信用風險顯著增加的正常類金融資產以及不良資產計提整個存續期間的預期信用損失。
初始取得金融資產時劃分為階段一,需要測算未來一年的預期信用損失,建立減值模型并計提減值準備。當金融資產的風險狀況顯著暴露,不再滿足“風險級別為低”時,該資產應調整為階段二,這時應確認整個存續期內的預期信用損失。前兩個階段,金融資產的利息收入都是按照資產的賬面總額來計算,不扣除預期信用損失。當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狀況嚴重惡化,或存在表明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及違約事件時,應將該金融資產調整為階段三。該階段應確認整個存續期內的預期信用損失,而利息收入應根據金融資產的賬面余額扣除信用損失后的凈值來計算。
預期信用損失的計算,是預期發生違約事件所造成收回現金流的現值與合同約定的差異,因此,違約發生的概率、金額、和時間都將對信用損失產生影響。在實際應用中,將金融資產逾期30天作為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即當資產質量五級分類為正常類,且逾期天數小于等于30天時,劃分為階段一;當五級分類為關注類或逾期天數超過30天,若根據內部貸后檢查中發現的項目問題,管理層前瞻展望為負面時,劃分為階段二;當五級分類為后三類或逾期天數為90天以上,管理層前瞻展望為惡化時,劃分為階段三。
二、新準則對金融市場業務的影響
(一)金融資產的分類難度加大,業務部門的參與度提高
在新準則下,金融市場部需要根據合同的各項條款對金融資產進行SPPI測試,特別是對于一些資產需要穿透后進行判斷,比原準則分類需要更多的客觀依據、分類過程更復雜。前期轉換時咨詢公司對存量金融資產進行了梳理,對基礎、常見的條款制定了可行的判斷規則,但實際上各種條款情形不能窮盡,對個性化條款只有在業務發展的過程中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另外,由于業務辦理的時效性,資產的分類需要由前臺交易員完成,而前臺一旦確認分類將直接影響后續會計計量,直接影響到財務報表及相關財務指標,這需要業務部門在開展業務及設計合同條款時充分考慮分類的影響。
(二)公允價值計量范圍擴大,利潤波動加大
隨著金融工具分類標準和計量屬性的變化,公允價值計量的范圍和波動范圍都將擴大。因此,估值目標就是在滿足公允性前提下,著重實現損益平穩性。
就金融市場業務而言,一些無法通過SPPI測試的委外投資資產池、同業非保本理財投資,現在基本全部劃分到FVTPL,受其底層資產影響,其價值波動基本與資本市場直接掛鉤。當市場價格處于震蕩調整時期,劃入FVTPL的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也會隨著市場價格波動呈現大幅度的浮盈浮虧,而這些波動將直接影響銀行的當期損益,利潤表上的數據就如同過山車一樣上下劇烈變動,某種程度上會直接影響銀行經營的穩定性。
利潤波動的加大主要來自于兩方面原因:一是上述FVTPL類金融工具的增加。二是其他綜合收益的轉回受到限制,新準則不允許通過處置金融資產調節利潤。舊準則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處置時可以將其他綜合收益轉入利潤表,成為了企業平滑利潤的一種工具,而新準則下這一工具不復存在。
(三)減值準備增加,階段劃分及減值模型參數設置主觀性強
舊準則下金融市場部僅對已發生實際損失的金融資產按照五級分類的劃分標準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根據新準則減值準備三階段的計提要求,一方面導致減值準備金額加大、計提提前,另一方面也擴大了金融資產減值的計提范圍:包括以AC、FVOCI核算的貸款業務、信用卡業務、票據業務、投資類業務、同業類業務以及表外業務等。金融市場部原先持有的國債、政策銀行債的預期信用損失可以視為“無限接近于零”,而持有的信托計劃、資管計劃、企業債、商業銀行債、地方政府債等,計提金額也將變大,原先未計提減值準備的存放同業、買入返售等同業往來業務也開始計提減值準備。本著應提盡提的原則,在新準則轉換時金融市場業務累計計提減值準備增幅達121%左右。
動態來看,當金融資產從階段一劃為階段二時,將計算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減值準備的金額將急劇增加,出現“陡壁效應”。但是對于信貸質量發生顯著惡化的判定標準主觀性較強,加之預期損失法下減值準備是階段可逆、減值可沖回,即當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不再屬于高水平時,還可以調整為階段一按12個月期預計信用損失,原計提的減值準備可以沖回,這或可提供調節利潤的機會。
新準則下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參數的影響因素較多,管理層的可操控性更強。管理層可根據實際經營狀況及財務指標倒推需計提減值準備的多少,從而調整模型參數,得出想要的結果,使得銀行的盈余管理空間更大。就金融市場業務而言,由于一些業務沒有內部評級和歷史違約數據,因此,使用外部評級映射法進行建模處理。參照外部評級機構(標普)在全球范圍內統計的歷史平均違約率數據,依據國內評級機構聯合資信所公布的公開市場評級數據,可統計出對應級別的違約概率值。建模過程中,會采用中國宏觀指標的預測值得到樂觀、基準、悲觀三個場景的和宏觀指標預測值,而這個指標值得選擇完全依賴于管理層的主觀判斷。
由于所有金融資產在轉換日按新準則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會直接計入未分配利潤,因此不會影響2020年和2021年度當期損益。根據財政部通知,在執行新準則的前五年,非上市銀行可以將首次執行日因采用預期信用損失法增提貸款損失準備導致的核心一級資本減少額按照一定比例加回核心一級資本。其中,第一年和第二年按照調整基數的100%加回,第三年按照調整基數的75%加回,第四年按照調整基數的50%加回,第五年按照調整基數的25%加回。因此,此次新準則轉換日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影響近兩年銀行的一級資本凈額。銀行可把握好新準則帶來的該項政策紅利,充分利用今明兩年時間處置不良資產,對于收回的不良資產,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增加銀行的當年利潤。
(四)銀行實施成本較高
新準則實施后,銀行的運行成本將加大。一方面,FVTPL類資產估值難度較大。如果模型過分簡單,忽略了重要影響的因素,這會導致對公允價值的計量產生比較大的偏差。如果充分反映金融產品公允價值的各種風險因素,這會增加模型在理論上和實現過程的復雜性,從而增加模型維護和參數管理上的風險和成本。現有的估值模型各項參數僅停留在表層,計算出來的估值的公允程度還有待驗證。隨著業務的不斷創新,還需要定期對估值模型進行修正、對估值系統進行維護,這一點也對人員專業素質要求相對較高。另一方面,由于銀行普遍缺乏減值相關數據的積累和有效的計量模型,因此新準則的減值模型運用將給銀行帶來更大挑戰。雖然巴塞爾資本框架已經建立了預期損失的計量方法,但這些模型考慮的是未來12個月的違約概率,沒有預計整個存續期的違約概率;并且模型中許多變量的經濟含義與新的會計準則所要求的不同,因此新會計準則中預期信用損失的計算無法直接套用巴塞爾資本監管模型。有關數據的積累、模型的建立等,銀行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五)銀行經營更趨穩健
從長期來看,新準則的有效實施,將有助于銀行更加穩健地經營。第一,由于FVTPL類資產的顯著增加帶來的利潤波動影響以及減值規模的增長,將會促使銀行逐步調整現有資產結構,今后新增資產的配置也將更加科學審慎。第二,銀行將逐步改變原先的風險管理模式,積累更多的適用于預期損失模型的信用風險管理經驗,從而提高整體風險管理水平。第三,新準則的實施將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促進會計反映與銀行風險管理、資本監管活動的緊密融合,為銀行業健康發展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第四,新金融工具準則,特別是新的減值模型的應用,引入了更多前瞻性思維,隨著提前、足額計提準備,結合更審慎的監管政策,將有助于抑制金融系統順周期性,防范系統性風險。
(作者單位:烏魯木齊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