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娟 郭楠

(資料圖片)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圖/視覺中國
一本《原則》,兩種投資策略,拋開橋水投資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LP.)(下稱“橋水”)最為顯著的標簽,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在中國的故事遠遠不止于這些。
30多年前,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曾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早期創建。上世紀80年代末,達利歐來到中國,結識高西慶、王波明等中國資本市場創建初期的主要參與者,并提供了幫助。如今,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已經開市,達利歐表示:“我們看到了很了不起的變化,中小企業成為投資者和資金的合作伙伴,基金可以讓投資者和中小企業連接起來,這是非常重要的進步。”
2011年,成功預測金融危機而受市場追捧的橋水在中國設立代表處,在中國資本市場加速開放的背景下,2018年正式備案私募產品,把一整套投資體系引入中國,為全球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等機構服務的橋水,開始為中國客戶管理資產。
盡管面臨不同的監管環境,橋水做好了在中國長期發展的準備,但對達利歐來說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家族在中國的慈善事業已經堅持超過20年。
1995年,達利歐的第三個兒子麥修——當時年僅11歲——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留學生,當結束這段學習經歷回到美國后,麥修決定創辦中國關愛基金,為中國偏遠地區的殘障孤兒提供慈善救助,這一善舉一直延續至今。
橋水中國區總裁王沿也是被這一善舉所感動,并在2009年加入橋水。“也許幾百年前瑞的祖先是馬可·波羅的近親。”
近期,《財經》雜志與《巴倫周刊》中文版共同專訪了王沿,一起探尋對沖基金巨頭橋水的成長與進化,以及扎根中國的橋水有哪些長期布局。
“目前我們看到了非常大的變化,投資者和中小企業可以連接起來,這是非常重要的進步。”瑞·達利歐10月23日通過視頻連線在回答《財經》雜志總編輯王波明關于北交所的問題時說。
僅僅兩個多月之前,中國高層宣布設立北交所,在新三板平移精選層,專門服務中小企業,這是中國第三家股票交易所。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
達利歐曾見證并參與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起步階段。1989年,達利歐來到中國。彼時,王波明、高西慶等人正在籌劃建立中國的資本市場,推動設立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他們組建了“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前身為“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聯合辦公室”,簡稱“聯辦”)。
這段往事記錄在達利歐的暢銷書《原則》中。2018年2月,《原則》在中國出版,其中總結了達利歐40年來工作和生活中近500條原則。根據2021年三季度出版社的數據,《原則》在中國的總銷量已經超過200萬冊。
王波明在《原則》出版上市時曾回憶上世紀80年代末與達利歐相識的場景,地點是在北京的崇文門飯店西小樓,那座樓曾是飯店服務人員和行政使用的場所,樓下擺著四個巨大的垃圾桶,而達利歐則看到了一群年輕人懷揣夢想籌劃著建立中國資本市場,決定提供幫助。“中國資本市場的建立,有瑞的一份功勞。”王波明表示。
從此達利歐開始認真觀察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研究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并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不斷深入參與其中,把領先的研究和投資方法帶到這個處于發展初期的市場。
如今,達利歐已經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參與者最熟知的海外投資人之一,他的新浪微博擁有近百萬粉絲,保持著每天一條原則的更新頻率。中國的投資者們更關心的是,這位1600億美元對沖基金掌門人,對于當前熱點問題的觀察、分析與預測。
10月23日,王波明問到了共同富裕。達利歐表示,經過研究過去500年的歷史發現,如果貧富差距過大,債務水平過高,可能會造成潛在的經濟衰退,為了維持經濟的發展,一定要達成平衡,必須要有共同富裕,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能僅僅把財富從一個人身上轉移到另一個人,而是要提供機會,提供生產力,來保持長期平衡。“中國宣布要邁向共同富裕,設立供中小企業上市的北交所反映出中國想要做到這一點平衡。”
達利歐提到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中國為應對房地產的泡沫出臺了三條紅線,非常明智,建立了金融保守政策的底線和標準,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產生了影響。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健康的轉型。”達利歐10月23日在連線中表示。
不久前,民營地產商中國恒大陷入債務危機,美元債價格大幅波動引發市場擔憂,達利歐第一時間接受彭博采訪時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形勢完全可控。”
對于中國市場的投資建議,達利歐表示,中國市場的現金儲蓄或房地產可能集聚了太多的資金,股市的波動性比較強,投資者需要對資產進行很好地平衡。“從整體的情況來說,我們還是不太建議大家投資于這些現金型的資產,現金的過度供應也會造成市場的波動。”
而對于全球市場最為關心的美聯儲緊縮節奏,達利歐認為其正面臨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面臨的狀況像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滯脹,一方面不能不斷印錢,另一方面存在嚴重的債務風險,收緊會出現經濟下滑。如果美聯儲犯錯誤,最好不要在收太緊的方面。”
“別總想著美聯儲又說了什么,你們會看到,不久的將來,人們會盯著問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又說了什么。” 多年前達利歐曾在公司內部研究會議上表示。
這段話出自王沿在《原則》一書中所寫的審校后記,他在2009年加入橋水,之前任威靈頓資產管理公司中國區總裁。
作為中國投資者最熟知的海外投資人之一,達利歐更令人好奇的是他如何白手起家,從一個普通的美國長島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變成了“有史以來表現最好的對沖基金經理”。
之后就是大眾更為熟知的故事了。因為預見了2008年金融危機并取得了不錯的回報,橋水和達利歐此后開始受到媒體關注,外界開始猜測關于橋水和達利歐的一切,于是在2010年,達利歐決定把自己的工作手冊公開,把“原則”放在網站上讓橋水以外的人免費閱讀。
2018年,《原則》簡體中文版出版,王沿在審校后記中寫道:“瑞在中國的新長征開始了。”
同樣是在這一年,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進程不斷加快,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緊接著橋水全天候增強型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一號完成備案,在海外為全球大型機構管錢的橋水,通過私募產品邁開了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
回憶起加盟橋水,王沿提到,“之前和瑞是老朋友,他多次邀請,但最終吸引我的是瑞的第三個兒子麥修,他從中國回來后所做的中國關愛基金,幫助了很多殘疾孤兒,很了不起,我很感動。”
麥修創辦中國關愛基金,源于達利歐夫婦在他11歲時做出的一個非常冒險的決定。1995年,達利歐將完全不會說漢語的麥修送到了北京史家胡同小學上學。作為當時中國年齡最小的留學生,麥修獨自一人被寄養在瑞的朋友顧阿姨家,顧阿姨老伴用自行車接送麥修上小學。
1996年,麥修結束了在中國的學習回國。這段經歷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并促使還是中學生的麥修在2000年創辦了中國關愛基金。這個基金會運營至今,而且前些年的每年夏天,達利歐都會在自己居住的美國小鎮上舉辦捐助中國關愛基金會的慈善晚會。
“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故事。我覺得最感人的是什么?是通過他們這個孩子做慈善基金的過程聚集了很多人,開始對中國感興趣,希望了解中國。”王沿說。他之所以對達利歐一家的這段故事非常熟悉,是因為他的妹妹曾是中國關愛基金會的駐京員工。她曾和瑞、麥修一起去陜西的孤兒院。她說,瑞左手拎著一大包嬰兒尿布,右肩扛著奶粉,和他們一起趕路,簡直就像外來的民工。
達利歐敢把這么小的孩子獨自送到中國當留學生,是因為他早在1984年就有了第一次中國之旅,并從此與中國結緣。王沿說,從1989年中國開始創建資本市場開始,達利歐幾乎每年都會到訪中國,并經常會請當年他認識的“聯辦”老友喝頓茅臺,像高西慶、王莉、王波明、汪建熙、歐陽謙等。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末橋水還只是個小公司,據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回憶,當時只有24個人。而那時候的中國尚未打開國門。王沿開玩笑說:“瑞是地道的美國人,但上溯幾輩應該是來自威尼斯一帶的意大利北方人。也許幾百年前他的祖先和馬可·波羅是近親,要不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對中國為什么這么感興趣。”

資料來源:橋水官網
橋水1993年開始幫中國機構客戶管錢,2011年正式設立了北京代表處,2016年全資子公司在上海設立。如今,橋水在中國已經備案了兩只私募產品,而在海外也有超過百億元的產品投向中國市場。
“因為瑞對中國情有獨鐘,我們還做了很多投資知識轉讓,比如我們的全天候策略。”王沿表示,“好比之前中國市場只有汽油車和柴油車,我們把電動車開了進來。”
10月的一天下午,王沿在橋水北京辦公室的白板上再一次熟練畫出了全天候理念的經典四宮格。
全天候策略為橋水帶來了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在中國可以實現嗎?“測試和實盤數據表明,可以實現。”王沿給出了肯定答復,“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我們做了18年的歷史回測和壓力測試,預期的夏普比率在0.7-0.8,中國的實盤產品三年跑下來發現,夏普比率超過1。”
在中國發行的這只全天候增強型產品,實際上是70%的beta和30%的alpha相結合的產品。王沿介紹:“國內的產品70%是beta,再加上我們主動的宏觀觀點,長期來看希望能夠實現和股票相似的收益,但是風險只有一半。”
與橋水一樣,海外資管巨頭們共同瞄準了中國巨大的財富管理市場,目前,貝萊德、富達已搶先拿下了公募牌照。但是,因為監管規則和環境的差異,外資資管機構還有長期摸索的過程。
見證并參與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王沿表示:“市場開放的程度已經大大超過預期。但未來規則仍需要微調,與成熟市場接軌。”
談及未來規劃,王沿坦言:“從2016年開始推進、建立團隊,在目前的條件下還在摸索如何為機構客戶管理資產。”
橋水在中國的產品運行三年,表現超出了王沿的預期,但客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海外長期面對著機構客戶,而在國內則是面向合格投資者。
他在介紹橋水的產品時會拋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全世界已經證明的80歲以上最優秀的投資者里一定包括巴菲特、芒格、索羅斯,如果能跟他們一起投資你是否愿意投?瑞的策略經過了數十年的檢驗和迭代,純粹阿爾法策略在2001年到2018年每一年都沒虧過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