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習近平在3月1日中央黨校中青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立志做黨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站在“兩個百年”新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我們肩負新使命,負重新擔當,奮發新作為。面對改革進入深水區的嚴峻形勢,許多復雜矛盾和問題疊加交織,如不及時加以解決,勢必成為改革路上的絆腳石。我們只有匯聚黨的優良傳統的磅礴力量,才能掃清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一、三大作風是我黨在長期的中國革命斗爭中,無數革命先驅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優良傳統。
黨的優良傳統形成不易,一路艱辛走來,成為克敵制勝的重大法寶。毛澤東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繼承和發揚三大作風,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實踐反復證明,黨的優良傳統什么時候發揮得好,中國革命和事業推進就更加順利;什么時候遭到破壞,中國革命和事業就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和犧牲,甚至于有走向失敗的危險。回顧我黨過去的一百年,黨員從建黨初期的50多人,發展壯大到今天的9500多萬人,之所以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黨的優良傳統是克服前進道路上一個個困難的銳利武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理論聯系實際,保存了中國革命火種,指引著中國革命前進的方向。在中國革命處于低谷時期,有人看不到革命的前途和未來,對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際提出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山溝溝里出不了馬列主義”等等許多質疑,對革命產生動搖。我黨不失時機的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以及《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到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等系列理論。有機的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堅定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取得了一次次的偉大勝利。
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井岡山時期在一次攻打永新縣城的戰役中,紅軍隊伍人少槍破,要戰勝固守城池且裝備精良的強大反動武裝,基本上沒有希望。但紅軍充分發揚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城內城外出現了父母喚兒子、妻子喚丈夫、子女喚父親:“回家分田種地,不為反動派賣命”的生動場面,硬是把守城的官兵一個個喚回了家中,瓦解了反動武裝,永新縣城不費一槍一彈不攻自破,這是毛澤東思想發動人民戰爭取得重大勝利的大膽嘗試。又如淮海戰役,陳毅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人力雞公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中,共出動民工543萬人,取得了解放軍以60萬軍隊殲滅國民黨80萬軍隊的決定性勝利,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正是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才有了決定解放戰爭勝利的重大轉折。
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深刻認識自我,在自我完善和凈化中推動進步。在中國革命和實踐中,我黨經歷了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考驗,在這些挫折和考驗面前,我黨拿起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銳利思想武器,以刀子向內的勇氣找準自身問題,化解了一次次的危機,經受住了歷史的重大考驗。比如,解決陳獨秀的“右”,李立三、王明的“左”,使中國革命出現生機。古田會議、遵義會議的自我改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些事例,無一不是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銳利思想武器取得的重大勝利。
黨的優良傳統是中國革命活的靈魂,必須運用好結合好。否則,中國革命就會遭受重大損失,甚至于有走向失敗的危險。比如,“城市中心論”錯誤的判斷形勢,嚴重脫離實際,城市和農村的起義大都以失敗告終。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一味教條式的照搬俄國對敵作戰經驗,面對強大的敵人,沒有沿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而是采取軍事冒險主義和軍事保守主義的方針,進行大規模的防御戰役,致使紅軍最終遭到失敗,被迫放棄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這些失敗歸根到底,既是理論脫離實際的錯誤,也有沒有充分組織好、發動好群眾的錯誤,更有領導者沒有及時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不能正確接受批評,沒有勇氣開展自我批評等原因造成的。在經歷這些失敗的慘痛教訓后,我黨及時恢復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使中國革命迎來新的曙光。
二、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對于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起到了導航與鑄魂的促進作用。
我黨運用優良傳統這個強大法寶,一舉粉碎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陰謀。解放初期,積貧積弱的中國,百廢待興。我黨審時度勢,大規模發動群眾,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加快公有制進程,圓滿完成了“一五”目標。“二五”時期,面對帝國主義的制裁和經濟封鎖,在蘇聯全面撤走專家和援建項目的境況下,我黨提出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很好的發揚優良傳統,不僅解決了內憂外患的問題,而且還能支援幫助第三世界友好國家。隨著“兩彈一星”的成功,不僅增強了“看家本領”,而且國際地位迅速提升。而研發“兩彈一星”的功臣們,人均獎金每項只有10元錢,如果放在當代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正是他們懷著一顆對黨、對祖國和人民的熾熱情懷,完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執著信念,最終不辱使命。
在改革開放中發揮黨的優良傳統,著力解決強國富民的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再次進入全盛時期,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功實踐,就是順應經濟規律的體現,解放了生產力。再次實施“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忍痛割肉”,一舉克服了經濟轉型的“陣痛期”。行政體制改革興利除弊,裁減冗員,簡政放權,讓利于民。沿海改革開放試點城市勇立潮頭,中國經濟巨輪由此揚帆起航。
黨的優良傳統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遭到破壞,黨和國家蒙受巨大災難。人民公社“大躍進”時期,曾經猛掛“三高五風”(三高:高指標、高定額、高征購。五風:共產風、浮夸風、命令風、干部特殊風、瞎指揮風),“三高”讓群眾不堪重負,數以千萬計的群眾餓死于“五風”,無形之中成為一道與人民群眾不可逾越的鴻溝。史稱“十年浩劫”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到處打砸毀,無數優秀歷史文化毀于一旦。文斗武斗令社會動蕩不安,使劉少奇、彭德懷、陶鑄等一大批堅持優良傳統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慘遭迫害、蒙冤受屈。在西方和平演變期間,“官倒”差一點毀于“顏色革命”,如不及時扭轉,大有步前蘇聯覆滅的危險。面對嚴峻的形勢,我黨撥亂反正,正本清源,讓黨的優良傳統又回到了人民身邊。
三、進入新發展階段,更需要匯聚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磅礴力量。
認真貫徹“八項規定”精神,是新時期對黨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眾所周知,一度時期,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車私用,即“三公消費”,使各級政府深困其擾,造成財政為此不堪重負。據不完全統計,之前全國“三公消費”每年達9000億元以上,且大有愈演愈烈之感。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中央政治局隨即出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央領導帶頭,自覺遵守。相繼出臺整治“四風”和“六項禁令”,收到了很大的功效。人們都切身感受到了新變化:“三公消費”銳減、“舌尖浪費”被遏制、“會所歪風”停刮、公款迎來送往禁止、公車管理規范、公款旅游受限等等,黨的優良傳統以每個人能切身體會到的方式,逐漸改變中國。
旗幟鮮明的講政治,是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最直接表現形式。我黨任何時候都是把講政治放在首位的,講政治成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之一,是共產黨和其他政黨之間的標志性區別。《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種跨地域延伸,有階級界限的思想,就是旗幟鮮明的講政治。我黨從成立初到而今的每一次代表大會,都明確了政治綱領,不斷修訂完善黨章,這是講政治的進程。講政治的優良傳統是黨的重要優勢。井岡山時期,工農紅軍“經過政治教育,紅軍士兵都有了階級覺悟”。毛澤東提醒廣大干部要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把黨的優良傳統貫穿始終。習近平同志提出“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就是講政治。培養青年干部的“七種能力”,首先是政治能力。我們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就是新時代講政治、對黨忠誠的具體體現。放眼講政治的巨大貢獻,我黨是一個守紀律、講政治的黨,黨領導軍隊,軍隊絕對服從黨的領導,就能打勝仗。兌現全面脫貧攻堅的承諾,是務實為民的政治表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就一定能實現。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步調一致、聽從號召講政治,在全球率先遏制疫情、恢復生產,實現經濟正增長,充分體現了我國講政治的制度優勢,與西方民主之亂形成了鮮明對比。實踐再次證明,我們無論什么時候,任何情況下,只要堅持講政治,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就能無往而不勝。
“形式主義”泛濫,是我黨新時期脫離群眾的最大危害。發揚和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就必須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切除“毒瘤”。新時期,我黨面臨著“四大危險”,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的危險,宗旨意識淡化,群眾感情淡漠。比如:“從邁出學校門,就進入政府門”。有許多“溫室里的花朵”,沒有基層經驗,沒有深入接觸群眾,如何談基層工作,指揮基層工作?沒有了解群眾所盼所怨,為民排憂解難也就無從談起。帶來的后果必定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于是,出現了電話“搖控指揮”,不斷向基層要數據,要材料,派任務。層層轉發文件,以文件落實文件;層層開會,以會議貫徹會議。文山會海,形式主義泛濫,人民群眾深惡痛絕之。要把大量的機關干部派到基層一線服務群眾,不能蹲在辦公室閉門出數據、出政績、出領導,采取干部上掛下派、結對聯系幫扶群眾,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落到實處。要不唯GDP,把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作為主要政績,要注重培養“五好”干部,要讓想干事者有機會、能干事者有舞臺、干成事者有前途。要注重到工作一線賽場選馬,識別干部。要把勇于開拓的拓荒牛、埋頭苦干的老黃牛、一心為民的孺子牛選用到重要崗位上來,不斷增強我黨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然,用錯一人,就會傷害一批干部,損害的是黨的事業,丟掉的是民心。要從“干的不如唱的”的認識誤區中走出來,不要給投機者以機會。要認真執行容錯糾錯機制,弘揚正能量,保護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解決形式主義的問題,才能真正讓黨的優良傳統得到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