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
摘要: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特點與規律,展開德育教學,才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終身相隨的課題,中學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心理健康狀況的好與壞會對他們之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通過減輕學生學業上的負擔,并對學生心理特點有著充分的了解,展開德育教學。本文就雙減背景下初中生心理特點及少先隊德育工作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生;心理特點;德育工作
初中生們的心理并不成熟,但是因為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接觸一些新鮮事物,這些對他們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為此,教師要通過雙減政策的落實,充分了解學生們的心理特點,這樣采取了德育工作才會更有效。
一、雙減政策的概述
在結合初中生心理特點基礎上開展德育工作之前,教師首先要了解雙減政策是什么。所謂雙減政策,首先減輕的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其次是學科類校外培訓。當然在開展德育工作中,前者是重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壓減作業的總量和時長,為學生們減輕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還要分類明確作業總量。作業是學校教育中的關鍵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基本每一個學生都免不了要做作業。但是要避免所布置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的問題,因為這類型的作業即使布置了,也達不到相應的效果,反而會占用學生正常的休息時間。
二、目前初中生們的心理特點
首先初中生具有了一定的成人意識,他們很討厭教師或者家長將自己作為小孩子看待,在和教師對話的過程中很渴望抒發自己的感想,并且得到他人的認可。其次初中生們的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學到了一些科學知識,所以即使他們想要了解更深層次的問題,但是在實際思考中自己的表達并不全面。第三,初中生們的情緒很容易發生波動。那么在遇到一些很容易影響情緒的事情是很難有效控制,就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存在片面性,很難準確把握事物的真實本質,所以自己的情感也會跟隨著現象發生變化。比如他們很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變得特別開心或者特別痛苦,很多初中生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他們對待友情時非常真誠,但是對父母和教師的教導并不是很重視[1]。最后,部分初中學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在正常教學中,有些學生會為了表現自己的個人,常常做出一些搞笑的動作,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但其實這種做法已經擾亂了課堂的正常秩序。他們本人并不會感到抱歉,反而引以為豪,這種忽視班級紀律,依舊我行我素的學生是讓教師非常頭疼的。
三、雙減背景下基于初中生心理特點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尊重并信任學生
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合理布置作業,這樣學生才會更容易接受,從而主動完成。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不應該使用不恰當沒有分寸的語言,這很可能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畢竟初中學生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一旦出現這些不恰當的話語,很有可能會導致師生之間存在隔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樹立自信心而努力,這樣學生在面對任何事時,才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2]。總而言之,信任和尊重是展開德育教育的基礎,在與學生展開溝通時,可以賦予學生一定的責任,這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耐心的說服教育
雙減政策的落實,讓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圍繞著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畢竟家長們不僅關注學生們的成績,也會關注學生們在學校內的各種狀況。例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傳達思想信息的同時,要讓學生能夠在思想上產生共鳴,這樣可以更好的發揮德育功能。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正確區分說服教育與批評的關系,不能將其混為一談,在利用說服教育時,采取主要表揚、適當批評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強學生們的行為規范,這可以進一步提高初中生們的道德認知水平,從而營造出良好的班級氛圍。
(三)開展集體活動
雙減政策的落實減少了中小學生們的作業量,但是不少家長對教育存在著一定的焦慮,他們害怕學校教育無法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也害怕在學校享受不到高質量的教育,這種不均衡教育資源的現狀必須要得到改變,否則教育領域的“劇場效應”無法解決。為了更好的凸顯學校教育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集體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與才藝,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已經減少了學生的作業量,但是教學質量也不會降低,反而會明顯提高。這是因為學生需要對自己有著充分的認知,而集體活動恰好可以達到這一要求,只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擺脫一味的學習的束縛,從多個方面發展自己的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心理素質。
(四)增強學生心理素質
由于雙減政策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所以家長要在平時教學中滿足學生們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可以有效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再加上課后服務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活動,這與不必要且過量的作業相比,有著更加直接的作用。很多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和同一人的接觸,也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即便他們的內心存在著一些困惑,也可以及時抒發出去,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也非常有效[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根據當代中學生存在的心理特點,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了解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并開展針對性的德育工作,這樣可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焦清.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苑教育,2021(24):9-10.
[2]王家彬.淺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J].考試周刊,2021(68):7-9.
[3]李榮華,田友誼.“雙減”,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J].教育家,2021(36):19-20.
課題編號:ASWH202125
課題名稱:中學少先隊員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