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廣東品峰律師事務所,廣東 東莞 523073)
這些年我國在各方面的進步都使得法律事務增多,雖然我國企業和個人法律意識不斷提高,但仍然存在違法經營和不當競爭等問題和現象。目前,企業內部對于法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當企業進行經營、管理以及合同的簽訂等經濟活動時,很難對合同管理工作進行清楚的認識。除此之外,有關合同的相關制度體系依然不夠健全,并不能夠真正意義上維護企業的自身權益,也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法律風險和隱患。本文將主要圍繞企業經濟合同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展開研究。
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合同,并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若是企業的經濟合同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那么會給企業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針對自身實際情況,對合同風險進行關注,并通過應急預案的實施進行處理。法律風險是企業經濟合同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問題,由于目前部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忽視了對這方面的管理,因此也就會導致企業經濟合同出現一系列的問題[1]。企業經濟合同的法律風險主要受到企業自身和外界環境這兩個方面的影響,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是在經濟合同簽訂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漏洞,并沒有完全按照法律文件執行;而外界環境的影響主要來源于市場和外界法律環境的變化,這也會使得企業經濟合同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產生了一些風險問題。
對企業經濟合同法律風險進行具體分析,首先表現出了比較明顯的不可避免的特點,而來自外界法律環境對企業經濟合同所帶來的威脅和影響是不可控的,企業需要加大關注力度;其次,企業經濟合同法律風險沒有規律可循,這是因為法律風險的出現十分復雜且原因多樣,很難對其進行有序控制;最后,專業性強也是企業經濟合同法律風險的特點之一,相關風險和防控手段需要通過專業人員進行處理,若是出現任何細微的偏差,都可能對企業經濟合同法律風險帶來嚴重威脅。
經濟合同是合約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經營管理和進行經濟活動開展時必須要重視和加強經濟管理工作,尤其是要注意針對經濟合同的管理。對于企業內部來說,合同雙方都應該增強法律意識,這樣能夠有效防止因為一方的不履行義務所導致的違反法律法規問題的發生,同時還能夠有效避免法律風險的出現,促使企業內部正常經營管理的進行,真正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保障合約雙方的法律權益都能受到保護[2]。企業在開展經濟活動期間,在法律體系的完善期間,經濟合同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經濟合同如果出現法律風險,會對其發展造成極大影響,所以需要從根本上認識到經濟合同防范風險的重要性。
企業領導層和企業員工法律意識薄弱,是導致企業經濟合同出現法律風險的問題之一。所以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在經濟合同法律風險有效防范的基礎上,增強企業領導和企業員工的法律意識,要求其重視經濟合同的擬定和履行。增強企業領導和企業員工法律意識的方法較多,比如企業可以階段性地組織企業管理人員和經濟合同管理人員參加法律知識講座,要求其對合同管理的有關法律進行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法律修養。企業在應對期間,可以引進更多專業人才,設置相關工作崗位,對具體工作內容與范圍進行明確,要求其幫助企業解決經濟合同中可能存在的各項問題,降低發生合同糾紛的風險。
經濟合同在簽訂與實踐期間,企業需要注意很多事項,需要對法律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避免不良情況所帶來的損害,首先要做到工作人員都能認識到法律風險的存在及其危害,進而全面提升對法律風險的防范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工作實施的可靠性,也能發現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實現防范工作的針對性和可靠性[3]。針對經濟合同的管理人員,企業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并且還要讓其提升敏感度,做到與時俱進,需要了解當下的法律體系,明確相關的規定與要求,避免因為受到過去法律文件的影響而導致的一些法律風險問題的形成。
對于我國大型企業來說,現階段已經普遍設置了法律顧問這一崗位,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制度規范。作為企業的法律顧問,其主要職責就是幫助企業在經營管理和決策的過程中,查找到可能涉及相關法律的問題,除此之外,法律顧問還應發揮更多職能,比如對企業員工的法律培訓,成立專門的法律機構,為有效防范法律風險打好基礎。目前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我國企業在法律風險防范方面的各項支持明顯不足,所以企業需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加大對法律方面工作的投入力度,組織專門的高素質人才成立法律機構,全面把控企業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問題,對企業經濟合同所面臨的法律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真正意義上做到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
健全和完善經濟合同管理制度也是有效規避經濟合同法律風險的手段之一,只要企業有關的管理制度是安全可靠的,就能夠表現出較強的管理和控制效果,有效避免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問題。所以企業內部要成立專門的經濟合同管理部門,與企業法務部門相聯系,有針對性地對經濟合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管控,制定出相關措施,及時發現合同中出現的漏洞問題。同時,管理部門還應該對審核和審計工作重視起來,對合同簽訂的全過程進行把關,明確相關職責,避免經濟合同管理工作的隨意性,一旦出現問題,責任落實到人,保障具體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能夠產生追責效果,全面提升企業經濟合同的管理水平和規避法律風險的能力。
企業合同的擬定工作存在有一定的風險,對擬定者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具有較高的要求,這是因為企業經濟合同在簽訂以后就具有法律的效力。所以,嚴格規范企業經濟合同簽訂程序是真正意義上規避和降低企業經濟合同法律風險的有效措施。在正式簽訂合同以前,企業需對簽訂雙方進行市場調查和分析,調查內容包括市場、商品以及合同簽訂另一方的經營管理資質等。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之后,就可以將所獲得的實際材料進行整理作為合同簽訂前的基礎依據。在進行合同的擬定和簽署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規范的流程進行,對簽訂方式、簽訂內容以及合約生效條件等進行反復確認。對于合同中涉及的專業性較高的條款來說,需要積極聽從企業內部法律專業人士的相關意見,進而建立起嚴格的審批制度,確保企業經濟合同中的專業名稱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和行業內部標準,保障合同內容的嚴謹性和規范性[4]。
總而言之,經濟合同的法律風險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和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企業要加強對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視,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律專業團隊,有效保障企業經濟合同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