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月
(唐山學院工會,河北 唐山 063000)
2015年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正式實施,徹底開啟了全面二孩時代。一直以來照顧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由女性承擔,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女性在不同崗位工作。女性兼顧工作和孩子的養育責任,這就造成很多單位不愿意接納女性員工,導致女性就業的一系列問題出現。高校工會作為維護全校教職工權益的主要部門,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高校工會在“全面二孩”時代如何為女性教職工提供法律援助,更好地維護女性教職的合法權益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高校工會是聯系教職工和高校黨組織的紐帶,是高校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組織[1]。我國《工會法》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高校工會作為基層群眾組織,幫助教職工維護合法權益是其重要職責之一。因此,保障教職工的權益,有效培養廣大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引導教職工更好地為科教興國戰略服務。因此,高校工會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重要的工作職責,為廣大教職工維護權益至關重要。
在依法治國實施的攻堅階段,工會肩負著重要的法律援助職責。高校工會也不例外,作為我國法律援助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工會法律援助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工會組織的特殊性,高校工會并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因此,在提供法律援助的實踐中各種問題凸顯,使其職權不能充分發揮,形同虛設?,F階段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高校教職工,他們的維權意識更加明顯,一些法律糾紛和爭議也隨之增加,這就意味著如何解決好廣大教職工的維權需求已成為高校工會面臨的新挑戰。因此,高校工會的維權職能如何充分發揮,如何更加快捷有效地解決教職工面臨的各種法律問題,這關系到高校各項工作的良性開展。
1.國家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女性教職工選擇生育“二孩”,面對懷孕、哺乳、育兒等階段的諸多問題,一般會有三個月到半年的產假,如此一來女性教職的工作會出現一段時間的中斷,給女性教職工的職業生涯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高校的女性教職工一般為學歷高、年齡高、收入高的“三高人群”,一旦選擇落實“二孩”政策,勢必會影響甚至喪失事業的黃金發展期。因此,工會要充分關注女性教職工,做好相應的服務和支持工作。
2.高校女性教職工選擇“二孩”政策后,工作因產假會中斷一段時間,高校作為新思想、新事物的主要聚集地,在重返工作崗位后,不管是本職崗位還是相應的科研工作開展都會受到環境變化和環境更新的影響,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在工作和哺育“二孩”的雙重壓力下,或多或少影響了女性教職工的工作效率,同時女性教職工面對工作和家庭時需要很好的平衡二者關系,這不僅增加了她們的工作壓力,同時也增加了她們的精神壓力。如何科學規劃時間和職業生涯成為高校女性教職面臨的突出問題。高校工會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給予女性教職工更多地關心和幫助,使她們更快更好地重返工作崗位,順利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
女性職工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全面二孩”對女性職工的影響以及如何保障女性職工的合法權益也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2],高校女性教職工作為女性職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面臨“二孩”對自身工作和發展的影響。因此,在我國全面落實“二孩政策”過程中,高校工會怎樣根據自身的性質和特點,充分認識到女性教職工權益的特殊性,更好地維護女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幫助和引導社會各界加強對女性職工的各項服務工作。在女性職工懷孕、哺乳、育兒等各階段給予更好的關心與幫助,使其工作發展少受或者不受“二孩”影響,充分認識到女性教職工權益特殊性,進而將高校工會的維權職能得以充分發揮。通過工會認真履行職責,把廣大女性職工更好地團結在高校黨組織的周圍,這是高校工會面臨的重要挑戰。
“全面二孩”時代女性教職工面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如何平衡二者關系,如何減少女性教職工的思想負擔成為工會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高校工會要通過培訓已有員工,吸收綜合能力較強的新生力量,從而提高工會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增強工會的整體援助能力,為女性教職工提供更方便、快捷、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務。
1.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
高校工會作為聯系基層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積極與基層教職工溝通。高校工會可以設立專門的服務人員,在“全面二孩”時代,深入到女性教職工當中,充分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況,積極了解女性教職工的思想需求,充分認識女性教職工在“全面二孩”時代面對的問題和思想困惑,協助黨政機關及時為女性教職工排憂解難,同時,在必要的時候把相關問題及時反饋到相應的職能部門,與高校各部門積極溝通,通過建立健全溝通機制,切實維護女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從而幫助高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室
高校工會要利用自身的工作優勢,認識到女性教職工的身心特點,通過組織各項宣傳活動,比如通過學校網頁專欄、學校公眾號等線上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增強女性教職工的凝聚力和維權意識。在“全面二孩”時代,高校工會通過成立法律援助工作室,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吸納本校專業教職工定期做咨詢指導,幫助女性教職工積極解決面臨的問題,必要時可以通過開展集體活動,比如家屬座談會等,讓女性教職工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一起參與進來,給家庭成員創造更多地了解女性教職工的機會,讓他們充分了解其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從而取得家庭成員對女性教職工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3.建立科學的法律援助體系
高校工會作為高校的基礎群眾組織,一直存在的工作誤區是:各種問題的調解機構。其實高校工會除了做好各項調解工作,還要積極貫徹依法治國的法律觀念,幫助教職工依法維權,通過建立完善法律援助程序,實現教職工主動維權和科學維權,特別是在“全面二孩”時代,女性教職工面臨的各種問題不斷凸顯,高校工會建立科學的法律援助體系勢在必行。通過科學的法律援助體系把女性教職工面臨的各種問題及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各項不和諧因素扼殺在萌芽中,更好地維護女性教職工的權益,從而為高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4.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規范工會的維權服務
高校工會作為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機構,在開展工作中很大程度上依賴行政手段,工作開展的相關制度急需完善,特別是“全面二孩”時代,高校工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要不斷與時俱進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完善和補充相關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準則,運用法律手段和嚴密的制度更好地展開相關工作,從而加強高校工會對女性教職工的服務能力和援助效率。另外,加強女性教職工對工會工作的監督,通過完善制度吸納更多的女性教職工參與監督,充分發揮民主機制,通過開展民主監督更加規范工會的維權服務,讓工會更好地服務女性教職工。
總之,高校工會要充分認識女性教職工生育二孩時期的特殊性,通過完善法律援助機制,認真維護女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在女性教職工懷孕、哺乳、育兒等階段做好相應的服務工作,通過完善法律援助機制充分調動女性教職工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家庭與工作中和諧應對“全面二孩”時期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真正做到家庭和工作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