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雪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29)
2020年,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復試工作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采用在線方式進行高層次人才選拔,這勢必給高校研究生復試帶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2020年4月14日,教育部公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復試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要求各招生單位要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確定復試辦法。復試方式由招生單位根據學科特點和專業要求,在確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自主確定,可采取現場復試、網絡遠程復試、異地現場復試及委托其他高校復試等。[1]
本文以D市L大學碩士研究生一年級新生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劃分為理工科、人文社科和藝術三大類。通過訪談法了解不同學科類別的L大學學生關于研究生網絡遠程復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訪談內容以考生在網絡遠程復試中存在的面試困境及訴求為主,最后對本次訪談內容進行總結和反思,為我國今后開展網絡遠程復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傳統意義上的研究生復試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科研潛力及綜合素質,是對考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網絡遠程復試過程中能否對考生進行全面考核,考核結果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區分度,是體現研究生復試公平、公正的重要指標之一。
研究生網絡遠程復試考查方式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操作性較強的理工類專業及藝術類專業。理工類專業在線下復試時一般會根據各學科特點通過專業技能實操、實驗、上機考試等形式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考生的專業技能展示進行評判,該模式可如實反映考生自身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但線上復試很難滿足實驗、上機等考核形式,對于考生的全面考查就顯得限制較多。同樣,對于一些藝術類專業,如學科教學(體育)專業,據訪談結果顯示,線下復試會重點考核考生體育教學能力、運動技術水平等專業技術能力;美術學、設計學專業會重點考查考生素描、色彩、臨摹等能力。但多數受訪學生反映,遠程面試只是通過開放性、綜合性的試題考查考生對學科發展、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考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等專業素養的考查方式不夠直接,難以實現對考生的全面考核。
在線人才選拔方式的大規模實踐,對高層次人才的選拔改革來說,既是新機遇,又是新挑戰。實施遠程復試過程中,公平性、真實性難以把控。根據教育部發布的《通知》,面試系統在考場全方位監控功能、視頻面試接入雙攝像頭(正前方+側后方)的技術要求,對于考生的監控方面仍存在漏洞,并不能百分之百禁止考生網絡搜索答案、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第三方的協助,作弊風險較大、泄題風險較高。因此,長效健全網絡考試的嚴謹性,成為網絡復試的關鍵性問題。
研究生網絡遠程復試其中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在于網絡因素的影響。據最新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100M以上寬帶接入用戶數占互聯網接入總數的86.8%,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67.0%。[2]但是在實際網絡遠程復試過程中,大部分考生反映受外部網絡環境影響,存在短時間的網絡擁堵與卡頓,造成考生不能全神貫注思考考試題目、整理答題思路,尤其網絡卡頓時,考生情緒波動較大,進而影響考生水平的正常發揮。由此可見,當前的網絡通信設備尚不能完全滿足現階段網絡復試的需求,網絡環境、考試設備(電腦)、家庭式的考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容易增加考生心理負擔,影響考生的穩定發揮。
網絡遠程復試是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試過程中首次采用的全新的考核方式。其考核內容設計、程序、評價指標、評分標準都存在一些不足。訪談結果顯示,綜合性、開放性的能力型試題,缺乏針對性和區分度,隨機從題庫抽題的方式會存在問題難易程度不一的弊端;線上面試時長較短,很難對專業研究所需的素質和能力進行有效考查;面試的考核形式,對考生水平的評判可能會受考官評分標準不一、個人偏好、主觀感受的影響,評分尺度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很難保證,從而導致面試可能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選拔人才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訪談和研究發現,研究生網絡復試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亟待解決,相關建議對策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以期為日后高校研究生遠程復試的常態化創造科學可行的條件,提高復試選拔人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基于線上線下考試的巨大差異,可從轉變考核形式著手。遠程在線考試通常難以實現閉卷考試,因此專業課考試如果還是采用考卷的形式,其說服力、真實性難以保證;因此,研究生網絡遠程復試在考核形式上就要稍做調整,將傳統的閉卷考試轉變為開卷考試。開卷考試不僅可以有效避免作弊情況的發生,而且客觀上可以有效考查考生的學習效果,更加注重其研究能力的展示,有利于除掉應試教育死記硬背的頑瘴痼疾。在此期間,部分招生單位及時轉變了考核方式,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提高了考試的靈活性,保證了考試的效果。
另外,針對理工類和藝術類考生的特殊考試需求,考核形式應與普通考生有所區分。針對理工類考生需要上機、實驗等問題,高校教師可做預案,利用計算機大數據的便利,利用小程序、試題庫、實驗動畫演示等進行線上操作。而對于藝術類考生,高校可在時間操作上進行合理安排,對于需要進行現場展示的專業,高校可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考核,將教師和考生分組,安排專人負責展示時間的安排和溝通,這比錄制視頻的形式更能有針對性地考查考生的專業素養、臨場反應能力和心理素質水平,可以更客觀地評價考生的整體能力。
學術科研潛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是高校研究生選拔的重中之重,考官線上復試以口試為主,考查考生對本學科發展前沿的關注程度。除此之外,考官還需要了解考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以此為根據判斷其在本專業領域發展的潛力。但由于遠程在線考試監考方面的局限性,傳統的線下考核方式和內容顯然難以操作,因此,遠程在線考試迫使教師在命題上要有所創新。一方面,可以要求出題時把握試題的創新性、開放性、現實性、前沿性、靈活性等特點,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在考題的設計上,不僅要考慮題目的覆蓋面,還要考慮到題型、題量,結合研究生培養目標。結合大學本科階段主干課程,在考核內容上要以開放性試題為主,遵循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規律,引導考生發散性思考,激發考生的創造性、以選拔優秀、有科研能力的學生。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對于考核內容應充分考慮學科差異性,實現考核有效性,還應注重考核的可操作性。對于藝術類和理工類考生,教師命題應該從實踐操作性著手。80%的考生反映,研究生網絡復試采用和普通專業相同的專業課口試方式進行,該方式與藝術類(理工類)專業匹配度較低,無法充分考查考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因此,高校教師應注重考核內容和專業匹配度問題。
高校研究生入學考試關系到我國教育公平,其公正性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由于遠程復試考核主觀性較強,因此,保證結果的公正性尤為重要。在線復試如何實現長期健康有效的發展,以確保招生錄取工作的規范有序、公平公正,選拔出優秀人才,是高校招生工作中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之一。
首先,要對考生考場環境做出規范化要求。研究生遠程復試盡管采用雙機位的監控形式,但仍可能存在監控死角存在提詞器等違規設備、電腦顯示器分屏操作查找答案、第三方參與協助作答、交流等問題。因此在監控方面,高校應出臺法規性文件,對于考生的考試環境做出合理的要求;復試平臺也應增加技術手段,有效規避作弊行為的發生;考官應在復試過程中增加對考生個人經歷背景的提問,多角度核驗考生身份,以防替考情況的發生。
從考核標準的角度看,我國應盡快設置線上考試的標準與規范,靈活調整測評目標,并加強能力與素質的考核。2020年9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在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上,要強化復試考核,破除“五唯”評價方式。要建立復試評價標準體系,以綜合評價考核的形式評價考生的專業素養、科研能力、考試成績、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以此來進行擇優錄取。[3]
高校在頂層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網絡面試的特殊性。考官與考生無法面對面交流,對考生的語言表達、整體形象無法全方位判斷;因此,在制定考核標準時,應充分考慮考生的個體差異以及鏡頭帶來的緊張感和不適應性等問題。高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根據各學科情況特點,制定相應的面試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要以優質人才選拔為總體目標,能夠有效考查考生的專業水平、科學研究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外語運用能力、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等;二是加強面試教師的培訓,明確評分標準,盡可能降低面試評分的主觀性、隨意性,保證評分尺度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線上復試的網絡問題是研究生網絡復試中暴露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因此,要切實加強網絡基礎設施部署,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平臺全面升級。首先,在考試平臺方面,推動多方合作(如政府、學校、企業等)、優化遠程考試系統,保障、提升遠程線上復試質量,保持、改善現有國家標準化考點功能,為遠程線上復試的順利實行提供新支點和新動能,實現遠程復試的高效化和透明化。其次,著力優化校園網絡。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我國需要積極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在關于推進5G的建設與部署上,提高高校校園網絡的穩定性和承載力,穩步加快校園網絡智慧平臺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增加人力資源維護、監控網絡。因此,要牢牢抓住此次機遇,構建校園、企業、政府的三方聯動,依靠政策穩步發展,打好研究生網絡遠程復試的基礎。